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网游代练:npc的自我攻略 > 第111章 111

第111章 11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戏剧起源(艺术起源)

    六种学说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

    游戏说——席勒-斯宾塞

    巫术说——万物有灵——艺术的形式

    表现说

    劳动说

    多元说

    古希腊戏剧

    作为一种需要很多人协同参与的活动,戏剧一开始就与较民主的制度、较自由的社会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戏剧的盛行,与雅典当局发放观剧津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

    ·第二个演员的启用

    索福克勒斯

    ·把演员增加至三个

    欧里庇德斯

    两位喜剧家

    阿里斯托芬

    米南达

    一位理论家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柏拉图:世间一切美的事物都是摹仿“美的理念”制造出来的摹本,因此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客观唯心”】

    亚里士多德否定了柏拉图的说法,否定了柏拉图口中的“理念世界”,只承认一个模仿,即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诗学》

    ·是历史上第一篇自成体系的美学论文,是今后两千余年中许多美学概念的基本根据所在。

    ·主要内容:

    1、 模仿的艺术 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它具有客观真实性,并且亚里士多德要求艺术在模仿时不能只是抄袭表面现象

    2、 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卡塔西斯)。悲剧的六个组成部分:情节、性格、思想、语言、歌唱、造型。

    3、 悲剧与喜剧的特性 悲剧力图使观众产生怜悯和恐惧(怜悯借助的是道德感,恐惧借助的是切身感),但怜悯和恐惧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他们,使观众的感情升高一层,也就是净化。这是对悲剧的道德教育意义的肯定,这种肯定一方面间接批判了柏拉图关于文艺以快感滋养人性中的卑劣的部分的蛮横指控,另一方面也与那种仅仅追求剧场中廉价激动效果的浅薄戏剧观划分了界限。喜剧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新形成的讽刺形式,它模仿的对象一般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它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4、 戏剧必然律 戏剧在创作方法上应该按照事物或人物应有的样子去描写,而非已有的样子。根据必然律原则,戏剧在情节布局方面应该讲究合情合理。一件事随着另一件发生,与纯粹的“自然发生”、“偶然发生”相对立的情节间的因果关系,就是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戏剧情节应合乎的必然律。戏剧的动作性、可见性,使它在情节上合乎必然律上的要求更高、更严苛。舞台是一座无情的检验台,能洞幽察微地把一切与生活情理相悖地疵点展示出来。为了取得戏剧性的效果,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突转与发现,并强调两者都要合乎必然律。

    【三大悲剧家对必然律的运用:埃斯库罗斯依傍的是神,剧中充满了大气磅礴的宗教说教;索福克勒斯与亚里士多德更合拍,他以更戏剧化的手法描写了他心目中和谐的人间,写人应有的样子;欧里庇德斯则比索福克勒斯更近一步,由索福克勒斯的“人化”跨入了“平民化”和“世俗化”,以人本来的面貌描写,不嫌平凡,不避丑恶,也不借助神祗之力,他撩开了蒙在现实生活之上的各种宗教的和理想化的面纱,让真相如实呈现。】

    5、 整一化,或称有机整体原则 以最合理的次序和位置,让那些不可增删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起来组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保持整体性的关键在于事件的一致【三一律要求一个事件的理论来源】。对于这个整体的长度,亚里士多德也从观众欣赏和记忆的效果上提出了一些适当的度、量要求,就长短而言,“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一定长度、三一律要求一天之内的理论来源】

    歌队

    古罗马戏剧

    喜剧:古罗马喜剧与古希腊喜剧一样,都起源于庆祝丰收典礼上的歌舞表演

    罗马喜剧在演出上进步不大,主要是舍弃了希腊戏剧中惯用的歌队合唱,更突出对话;后来又有了女演员参加表演。当时男女演员的地位都很低,远不能与希腊相比,演员多是奴隶或脱籍奴隶,演出也不像希腊那样有固定场所,直到公元前五十五年至五十二年,才建成罗马第一座石结构的永久性剧场——庞培剧场。

    新喜剧

    普劳图斯 《一罐金子》

    泰伦斯 在罗马戏剧史上与普劳图斯齐名。他仰慕希腊文明,他的剧作在精神魂魄上比以前的罗马戏剧家更能体现希腊艺术的神韵,艺术价值较高,深为后人称道,被认为是攀上了罗马喜剧的巅峰。

    塞内加

    贺拉斯《诗艺》

    ·主要内容:

    1、 内部一致性 贺拉斯的一致论是以戏剧人物为中心的一致论。戏中人物的台词要与他的身份、境遇相符,喜剧的主题绝不能用悲剧的诗行来表示。贺拉斯要求真实的一致,与身份地位境遇性格相符的一致。总的来说,贺拉斯关于戏剧艺术一致性的论述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戏剧整一化原则的延续,区别在于亚里士多德更看重情节的一致,而贺拉斯更强调人物的一致。

    2、 “力所能及的判断力” 认为力所能及是作家的主观选材标准。不排斥改编人所共知的名作,不欣赏从广泛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新奇的戏剧题材。

    3、 更多地考虑观众 贺拉斯提出,戏剧不能离开观众而存在。正因为贺拉斯更多地考虑观众,因此也就更多地考虑到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十分鲜明地举起了“寓教于乐”地旗帜,他的主张明显地包含着主动引导观众的成分,而非单纯的迎合。

    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