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诉苦会议(1)
——企业领导者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充当企业文化建设的‘牧师’
华德集团内蒙经营工作交流研讨会刚刚落下帷幕,苏德俊尚未登上回程的班机,便接到天海市建工局邹祥生局长亲自打来的电话,说六月二十九日要在华德集团召开当前建筑业形势分析座谈会,届时,天海市建工局相关领导、天海市建筑行业协会相关领导以及天海市十余家一级企业的老总将前往参会,要苏德俊做好会务安排并准备在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苏德俊掐指一算时间,不就是明天吗?立即让顾一鸣打电话给陈昊,要陈昊准备发言材料。
陈昊接完顾一鸣的电话后,心中郁闷不已、怏怏不乐。本已打算辞职,却又莫名其妙地接到新任务,而且这个任务偏偏又是顾一鸣布置给他的,而不是苏德俊亲自布置给他的。
自从来了顾一鸣,陈昊不仅职位被莫名其妙地降了,而且以往直接由苏德俊安排的工作也变成了由顾一鸣来安排。说实在的,陈昊心里压根儿就没正眼瞧过这个只会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欺下瞒上的顾一鸣。但再怎么瞧不上也于事无补、无济于事。顾一鸣照样混得游刃有余,照样在他陈昊面前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布置任务。
这次的任务的确把陈昊给难住了。陈昊为难的倒不是材料本身的难度,在华德工作了五年,大大小小的材料写了若干,可以堆成小丘。对华德的过去、现在包括未来的展望,陈昊心里都有杆标尺,许多大的材料都没难倒过他,何况这座谈会的材料。让陈昊为难的是他要不要接受这个任务,如果接受了,觉得自己已经决定辞职,没有义务再为华德做任何事情;如果不接受,毕竟自己辞职还没成行,即便成行一走了之,可苏德俊到时就难堪了。他面对的可是主管局一把手亲自带领的天海建筑业界的所谓的精英们。苏德俊如果因此而丢失了面子,砸了场面,自己也于心不忍,即便离开了,也会落下遗憾。也罢,要走,也要走得其所、走得光明磊落。不就是一篇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吗,吃点辛苦,牺牲一个晚上而已,也给苏德俊留个好印象吧。
陈昊虽然心里憋气,却不得不屈尊就卑。生活中原本就有太多的万般无奈。
座谈会安排在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地点在华德总部一号会议室。天海建筑业界所谓的骨干企业诸如隆兴、弘盛、恒荣、海龙、华德等十余家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齐聚一堂。
邹祥生首先作开场白道:“大家都知道,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将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但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经济行业之一的建筑业,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数十年的运营实践中,反而觉得路越走越窄,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这一课题就是我们今天乃至今后需要探讨的课题,当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在企业的深化改革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今天,我们会同行业协会召集了天海十二家一级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来华德,进行座谈讨论,希望大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就当前建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邹祥生局长话音一落,隆兴的董事长钱书明便轻叹一声,率先发言道:“唉——现在的工程实在难做,恶性竞争、过度压级压价、垫资已经将建筑企业置于最弱势地位。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业主不诚信,这个业主又特别是开发商和政府。我们隆兴目前已经有5000余万元的工程款被套在这些不诚信的业主身上,要不回来。”钱书明说完,无可奈何地垂下了脑袋。
“我们弘盛的形势更不乐观,现有一个多亿的资金收不回来,也是被政府和开发商拖欠着。企业的资金链已经断了。”弘盛这次来的不是总经理郑文娟,而是董事长王汉章,一副惝恍迷离神情,苦苦一笑,继续道,“总经理郑文娟现在什么事都没有,就忙着要债。这日子何时是个头。”
“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恒荣的沈辉没了前几年的趾高气昂、高调踌躇,而是一副日暮穷途的颓丧神情,不无沮丧激动地说,“我们承建的几个项目均已完工,可哪知道业主资金不足,投资超概算,合同难以履行,采取种种方式故意拖欠结算时间,有的不办签证手续,甚至频频更换现场代表,不理旧账。已经把我们拖得精疲力竭了。”
这些曾经在天海拥有事业和荣耀的大佬们,如今一个个都哭丧着脸,向他们的主管局领导诉起苦来。
“请海龙公司的董事长赵永泰发言。”邹局长开始点将。
赵永泰是天海建筑业界最年轻的董事长,思想超前、观念新颖,是个聪明睿智的年轻企业家。他的企业也是后来居上,主要从事建筑市政、装饰装修业务,而且海外项目也做得风生水起,已成为天海最具潜力的企业,其实力不亚于华德。
业界对赵永泰的评价不坏,说他自信而不自负。他今天没有准备书面发言材料,只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划了几个提纲,围绕提纲,侃侃说道:“刚才,几位前辈老总们分析得都比较客观。当前,建筑市场的确相对萎缩低迷,竞争日益加剧。我们建筑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确很不乐观。但客观的市场形势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能束手无策,光埋怨或者任船沉。固然,整个大气候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尤其是即将到来的‘营改增’和新资质标准就位,如果我们不思变革,不开动脑筋积极应对,恐怕真的会被严峻的形势和残酷的市场甩掉。在座的都是建筑界的前辈,也许我说话不中听,我们的有些企业为什么会感到路越走越窄,固然跟气候环境因素有关,但我们自身也要多思考、多研究——一是要思考研究你的企业技术力量、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经营机制、融资渠道、盈利水平是否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二是要思考研究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是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创新管理和转变经营方式。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这样的思考和研究,企业的当家人将主要精力一味地集中在走上层路线搞关系或盲目接工程上,那就是本未倒置,一旦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而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没有及时跟上,就会导致失控甚至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