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风起云涌3
1924年9月3日,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在日本人的大力协助下,底气十足的张作霖出动奉军6个军,共计15万人,大军兵分三路强势出关,如跃出森林的虎豹亮出利爪扑向直系势力的盘踞之地。直系曹锟不甘示弱,组织了近20万人进行防御作战。不料,10月22日,曾接受张作霖三百万军饷的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政变,囚禁了大总统曹锟,把清废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并电请孙中山北上。此突然变故让直系首尾难顾、立即乱了阵脚。10月31日,吴佩孚率残兵2000余人,由塘沽坐船撤退,其余部队或被歼灭或投降奉军,直系部队兵败如山倒。在隐忍了两年后,再次出关的奉系部队取得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完胜。胜利后,志得意满的张作霖对手下说:“三五年内我不打人,决没人敢打我”。
当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帷幕落下的消息传到老城时,一直关注战争进程的关英摇头不已。他对老爹说:“张大人以这种方式取胜,除了实力之外,还是透露出一股无赖的味道。”
关福康则摇摇头:“日本人粘上了可不那么容易甩开呀!表面看,张大人把事儿干成了,可身边一直趴着吃肉喝血的日本人,早晚是事儿!”
老何可没想那么多,他正在关心另一件事。
老城的督军已换成了张作相,重要的是,在他的主持下,督军府从宽城又迁回老城,在临江门往西的松花江边,新的督军府正在加紧施工。
老何之所以关心督军府迁回老城,就是因为通达货栈一直在和督军府合作。自从鲍贵卿把督军府搬到宽城,因为供货的事儿,老何是老城宽城来回跑。这下好了,督军府又搬回了老城,通达货栈和督军府的业务不用再去宽城折腾了。从生意的角度考虑,老何当然更关心这些。
寻常百姓哪会知道,直奉战争有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围绕着最高权利和自身利益,中原大地将再次烽火四起、硝烟弥漫。
以冯玉祥为首的越来越强大的国民军,以张作霖为代表的奉军,河南的镇嵩军,正在两湖一带整合直系残余力量,试图卷土重来的吴佩孚,率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的孙传芳,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极大威胁的阎锡山,夹在各种势力中间,没兵没地盘,想极力斡旋、但各方势力又不给面子的段祺瑞……
在直奉战争之后,各地军阀纷纷提刀下场,你来我往,战成一团,最后,演变成了互相群殴式的军阀大混战。
事后有史为证——发生于1925年12月到1926年8月的军阀之间的战争,是北洋时代规模最大的混战,各方参战军队接近70万人,死伤人数也创历次军阀混战之最,战争波及包括河南、山东、直隶、京津、热河、察哈尔、绥远、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部分地区,损失和创伤难以估计。使得广大地区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胜败已定之后,东北王张作霖,西北王冯玉祥,一个坐镇奉天,一个开府张家口,一起遥控北京的段祺瑞临时政府,主导北洋大权。
奉军在军事及政治上一时风头无两,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感觉。
殊不知万事万物都会有潮起潮落,高峰和低谷,从古至今概莫例外。也正所谓骄兵必败,狂妄遭灾。随着张作霖的奉军对其他军阀的利益起到的威胁越来越大,各方势力或为权利,或为地盘,开始对奉军亮出獠牙。尤其是地盘在浙江的直系杂牌军首领孙传芳,联合冯玉祥首先对奉军动了手。底气壮胆气也壮的张作霖当然不甘示弱。他坐镇奉天,指挥几十万军队入关,摆开阵势,准备和曾经的盟友、现在又和孙传芳结盟、已经把他彻底惹火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操练操练。
1925年10月10日,孙传芳率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发动了浙奉战争,奉军猝不及防,一路北退,丢失了上海、安徽、浙江以及江苏大部。
10月21日,孙传芳对记者说,按照约定,五省联军只把奉军打到徐州以北,然后由国民军完成剩下的作战行动。但是,冯玉祥眼看奉军在和孙传芳的交战中没有伤筋动骨,实力损失并不严重,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放了孙传芳鸽子。奉军这面,在对国民军全面开战前因为李景林、郭松龄的劝说和反对,再加上段祺瑞夹在中间极力斡旋而暂缓了行动,而且,在11月16日国民军和奉军在天津还签订了和约,重新分配了各自的利益,双方矛盾得到了缓和,一触即发的国民军和奉军全面大战就此按下了暂停键。
张作霖没想到,刚刚喘口气,被反复无常的国民军勾起来的怒火还没有完全消失,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差点要了他的老命,让他不得不再次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才解决了危机。
11月22日,外号“郭鬼子”的奉军将领郭松龄在滦州起兵,通电发表反奉宣言,率七万大军攻占三海关。刚与张作霖在天津签完和约的冯玉祥随即通电声援,要求张作霖退休,还派国民军张之江部进驻丰台、落垡,宋哲元部进驻多伦,名义上是说要帮助郭松龄,实际上是想浑水摸鱼。
由于奉军的大部军队还在关里,东北防务也确实空虚。而且,郭松龄带领的部队本就是原奉系军队的精锐,郭军势如破竹、一路推进到了锦州。看情形攻入奉军大本营指日可待。可随后,原本答应联合、可保郭松龄退路的李景林调转了枪口,宣布讨伐国民军。在局势未看到明朗的情况下,难以收手的冯玉祥开始进攻天津,和李景林部队展开了血战。另一边,已攻到锦州的郭松龄部队却起了变故——广受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恩惠的大部分官兵在感情上愈发难以接受自己的反叛,不愿意再把枪口对准自己曾经的统帅,开始纷纷抗拒甚至拒绝执行郭松龄的命令,郭松龄也越发难以控制部队。更让他雪上加霜的是,11月25日,得到交换利益的日本出兵南满,和奉军配合进攻郭松龄所部。几种原因叠加在一起,郭松龄最后无力回天,兵败被杀。
虽然借助日本人的帮助解决了危机,但是,经过郭松龄的倒戈,张作霖也是元气大伤,奉军的士兵和武器损失甚至超过两次直奉战争的总和。不仅如此,经此一战,他还丢失了热河、直隶以及山东部分地盘,政治上也被迫退出中央政府。而冯玉祥的国民军经与李景林激战打下天津后,力压各方势力,一时达到了巅峰。
可老张不服气呀!被人暗算之后忍气吞声也不是他的性格。他决定好好和国民军操练操练。但是,如今的奉军已无力单独和国民军较量。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他联系上不久前还是冤家对头的吴佩孚。对于吴佩孚来说,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失败完全就是冯玉祥的临阵倒戈所致,因而,吴佩孚对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的恨要远远大于对张作霖的怨。而张作霖在浙奉战争中惨败,几至覆没,亦与冯玉祥暗中联络郭松龄倒戈有关,故而对冯玉祥也是极为仇视。再加之各自力量严重削弱,也迫使直系和奉系走上“释嫌修好,合力对冯”的道路。所以,1926年1月,奉系、直系“化干戈为玉帛”,达成谅解,开始联合对付国民军。
冯玉祥明白大事不妙,为暂避奉直联盟之锋镝,玩起了“下野”的套路,打算以此转移火力,分化直奉同盟。1926年1月1日,冯玉祥请辞本兼各职,通电下野。9日,执政府通令派冯玉祥前往欧美考察实业,任张之江接替冯玉祥的西北边防督办一职。
但是,吴佩孚和张作霖这次很有默契,两人均不原谅冯玉祥。一致认为冯玉祥两面三刀,还和苏联搞在一起,是极其危险的势力,必须除之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