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当年之事
果然问了。郑君燕看着小女郎,反问道:“你想知道什么?”
“我不清楚当年家中到底发生了何事,阿娘为何要把我托付给你?家中为何会起火?还有阿耶阿娘和兄长们,他们是怎么……怎么离开的?还有三位嫂嫂跟小狸儿,他们呢,也跟我阿耶阿娘一样离开了吗?”
“还有,”安盈若略停顿,微微抬起的脸上眼睑红红的,“十七叔把我接出长安之后,不让我对别人说我的真实姓名,是不是也和当年发生的事情有关?”
郑君燕斜靠在椅背上,安盈若则倾身向前,靠近他所在的方向,呈倾听之态。两人之间的方几上摆着几卷书册,纸笔砚台,以及刚进入书房没几天的鎏金玉兔镇纸。
寒气渐起,窗户不再像夏日那样大开着。外头并不浓烈的日光透过窗纸洒进来,将一大一小两只身影投射在木质地板上,三分静谧,七分和谐。
须臾,那只较大的影子微动,离开椅背,坐直了身体。安盈若也跟着挺直腰背。
“那便从元宁三年开始说起。”郑君燕启唇,道,“也是如今这场大乱的开端。”
安盈若生在当今天子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元宁元年。她几岁,元年这个年号就用了几年。
如今是元宁十一年秋,元宁三年,那便是八年前。
那个时候他们家还没有出事,安盈若在心中想道。
“你可知楚璜与王芝献?”郑君燕问道。
“知道。”安盈若道,“他们是叛军首领,是大贼首,如今的乱局就是他们挑起来的。”
郑君燕听到安盈若对这二人的评价,微顿,但没有给予评论,只是接着道:“众所周知,楚璜与王芝献正式起兵造反是在元宁四年,实则不然,元宁三年,楚璜就已经开始在冤句聚集百姓对抗官府。”
“元宁三年,关东数月不曾降雨,多地因大旱引发灾荒,冤句便是其中之一。楚璜乃冤句当地一富商之子,曾数次参加科考,但屡试不第。在官府向民间收纳赋税时,他率领一群无力缴纳赋税的百姓对抗征税官员,公然与当地官府对抗……”
在郑君燕清冽低沉的声音中,安盈若首次以居高临下的视角俯瞰这乱世。仿佛一卷山河图画在她面前徐徐展开,让她的视野终于不再局限于小小逼仄的一方天地,而是得以望向远方。
楚璜公然对抗官府,本应受逮捕而遭牢狱之灾。可是事情的发展却与常理背道而驰,他的大逆不道之举居然很快得到许多百姓的响应,官府无解决之法,甚至反被其压制。
很快,楚璜的势力在冤句不断扩张,跟随他一起不再向官府缴纳赋税的人越来越多,这便是王楚之乱的萌芽期。
元宁四年,南方的王芝献于长垣起兵,正式反了大庚王朝。已经拥有不小势力的楚璜紧随其后,于冤句起兵相应。将李氏江山折腾的七零八散的王楚之乱,正式开始。
大庚国祚二百余年,沉浸在安稳中的时间太长,朝廷军队的战斗力远非建国初期可比。再加之朝廷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复杂因素,总之,一南一北两方叛军很快攻城掠地,平乱军却节节败退。
期间又不断有地方豪强仿照王、楚二人,相继聚众起兵。不到一年,李氏江山便有十之三四相继沦陷。
“这么多!”听到这里,安盈若忍不住惊呼。
煌煌天朝啊,二百年的国祚,居然在短短一年内被一群抗犁荷锄的百姓毁掉了将近一半。
安盈若听到郑君燕带着嘲讽的嗤笑:“邦国珍萃,鱼烂土崩。若非内里早已千疮百孔,腐烂不堪,如何能叫一群乌合之众打得毫无毫手之力,顷刻之间高楼陷落,分崩离析。”
闻言,安盈若想:这便是十七叔立志从军的原因吗?
元年三年,那一年她三岁,十七叔十一岁。好像正是他经常出入她家的时候。
“后来呢?”安盈若问。离她家中出事,还有四年。
“元宁五年,朝廷因对抗不过,遂将压制改为招安。”郑君燕接着道,“许给叛军头目高官厚禄,劝他们归降朝廷。”
招安?真招安还是假招安呢?安盈若只知道,不论真假,应该都没那么顺利,不然如今的天下不会是这个样子。
果然,只听郑君燕继续道:“王芝献面对朝廷丰厚的许诺,同意带兵归降。但楚璜与他意见相左,二人兵戎相向。这一变故,也导致事情败露,下层拥众也得知了消息,人心浮动,第一次招安以失败告终。自那之后,王楚二人亦分道扬镳……”
元宁六年,叛军已经攻陷李朝过半江山。朝廷故技重施,再次招安。负责此次招安的招讨使便是安盈若的父亲安守静,此前因军功获赐国姓李,名李守静。
安守静在先帝在位期间多次对战突厥,立下赫赫战功,不仅他自己被赐姓李,他的子嗣也被允许冠以国姓。所以一直到七岁之前,安盈若都叫李盈若。
“这次招安成功了吗?”安盈若问。
郑君燕摇头:“安四兄亲自约谈王芝献,对方本已再次意动,回去之后派出两名心腹前去商讨招安细节。可是途中却被时任招讨副使的韩慎派人捉拿。韩慎贪功,未和安四兄商议便擅自将二人送入长安,谎报战胜。后二人被杀,王芝献大怒。”
结果不言自明,招安自然再次不了了之。
“啪。”粉白的拳头砸在桌案上,安盈若难忍心中恼怒,“这个蠢材!”
怎么会有这样的蠢东西!
骂完方意识到她在十七叔面前居然动了粗口,瞬时有些无措。
抬眸去看郑君燕的反应,却见他不仅没生气,而是接着她的话道:“确实是蠢笨如猪,罪该万死。”
见郑君燕当真没有因她的失礼而责备的意思,安盈若放下心来。
又听他道:“手不疼?”
见他的视线落到了自己方才砸向桌面的左手上,安盈若将手抬起来揉了揉,对郑君燕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十七叔,你继续说。”
郑君燕却没接着说下去,而是道:“接下来,便是元宁七年。”
到了关键节点了,安盈若知道他是问她有没有做好准备继续听。她给予回应:“这一年我阿耶和阿兄们都在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元宁七年……”郑君燕的语调骤然变低,“招讨使安大将军率军与逆贼王芝献战于江陵,两月后,战败。叛军攻破江陵城,安大将军父子七人战死,朝廷十万兵马,尽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