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021章一块新的大蛋糕
这是一块新鲜出炉的大蛋糕,满满涂了一层的蜂蜜,林梧馋地流口水,恨不能立时就趴上去啊呜咬上一口。
带上记事本,林梧转头就去了离家不远的汉城三中。
要知道,收音机里的新闻总是会稍稍慢一步,按照播音员的说法,这是昨天汉城市教育局发出的通知。但从通知开始酝酿到真正出台,至少也是经过了一周的时间,该知道的、能知道的,估计早就有了消息。
就等着这最后一只靴子落地了!
哪怕是刚刚得到的消息,只要有心,想必也会立刻到学校去看看。
林梧就是打得这个主意,她要第一时间去“案发现场”,以第一视角仔细地把事情的走向看清楚。
夏季天黑的晚,现在已经晚上六点,空气还带着惊人的热度。
等林梧走到三中门口,太阳正好从教学楼一角斜斜的照下来,余晖落在学校门口的红旗上,一众赶到的学子俱抬头望,彼此都看到对方眼里的欣喜。
怎么能不欣喜呢,十年下乡岁月,走时尚是少年,归来时已然沧桑。蒋桑榆站在人群里,激动得浑身发抖,她初三时下乡插队,毕业证还没拿到就直奔边疆农场,五年后再回来,仍然是初中未毕业的身份。
她能怎么办,家里五口人挤一个小平房,统共就只有一间卧室。
没回来之前,家里都是拿个木板一隔,一边睡爸妈,一边睡大弟二弟。等蒋桑榆回来,卧室已是彻底不够用,只能搬个竹床临时睡到了堂屋,一睡就是大半年。
她也想找工作,只是爸妈还年轻,如果把工作指标给她,就意味着现在得赋闲在家。况且,那两个指标已经被大弟二弟看中,但凡她露出一点想要工作岗位的心思,两人都能把她当阶级敌人看待。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也足够让家人对她生分了。
蒋桑榆只能重新走进初中校园,想先拿到毕业证,上了高中就能住校了,至于以后,她想不到,也不敢想。
忽然今天就从收音机里听到,初中毕业可以考中专,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蒋桑榆简直要被这个馅饼砸晕了,她一定要过来问问:只要是真的,付出任何努力,她都一定要考上中专。
事实上,今天能第一时间来学校问个究竟的,都是报了同样的心思。
正值暑假,学校的老师早已放假,这里本该空无一人,但听这动静,哪里像是假期里的样子。
门卫大爷搬个小马扎坐在一边,连例行问话都没有:问啥子哟,都是要考中专的娃娃,快去快去。
等林梧好容易挤进一个人堆,才知道里面围着的正是三中毕业班的年级组长。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心主题只有一个:考中专到底是不是真的,包分配到底靠不靠谱。
被围在中间的黄老师一头一身的汗,但她开心啊,学生们有了奔头,她这个当老师的也有精气神。她个头小小,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盖过周围的声音,黄老师嘶声竭力:
“同学们……考中专……是真的……包分配……也是真的……你们好好复习……好好考试……其他的……学校尽力解决……”
周围一下子安静了,瞬间又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
考中专,成了这个暑假最重要的主题。
也许后世的人无法理解,既然可以考更好的大学,为什么一定要走中专这条路,难道就差这三年?
真实情况是,还真就差这三年。有能力,学习成绩好,家境殷实的自然可以走大学这条路,但是更多的人需要解决眼前的生计问题。
在这个年代,一个铁饭碗就代表一切。既然三年后是铁饭碗,现在也是铁饭碗,为什么不早一点端在手里。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个能力考上大学。大学,是一座通天桥,但能走上去的,也仅仅是少数人罢了。
三中的学生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要考中专,要国家分配的铁饭碗!
但是复习资料从哪里来,复习课程有没有制定,黄老师也答不上来。她只能告诉学生,多读课本。
时间太仓促了,从学校接到这个消息到现在,也才过了不到48个小时。留给学生的复习时间只有不到九个月。
九个月的时间把初中的知识点过一遍,时间也仅仅是刚刚好。但如果这批学生基础差,水平又参差不齐,那就很不够看了。
吃大锅饭,显然不是这些学生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适合自己学习进度的,高效精准的指导。
黄老师很遗憾,在这一点上,她帮不了学生。
但是林梧不一样,培训这事,她在行啊!
她当年也是头悬梁锥刺股,认认真真啃过中考一千题、高考金考卷的人,凭她的狠劲儿,她做一道题就非得记住一道题,一本书不读个几十遍都不算完,脑子里的各种解析、试题,直接可以整理成册出书了。
更重要的是,林梧还有大学培训经验的加持,先进了二三十年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她自认为有能力吃下这一块蛋糕。
来不及做详细的规划,她要立刻找到合伙人把培训班开办起来。首选目标,学神宋琰。
提着新割下来的两斤排骨,林梧找到宋琰的家。
“阿婆,今天轮到我来送肉食,宋琰在吗?”林梧笑眯眯。
老太太只觉得眼前一亮,无他,这个姑娘实在长得太打眼了,漂亮地叫她老太太都想一看再看。
想孙媳妇想得头疼的老太太,一把拉住林梧,热情的不像话。
“姑娘,你也是跟阿琰一样,帮着做接站牌的吗?听阿琰说这活儿可累人了,你让阿琰多帮你做一点,他力气大,你随便使唤。”
林梧哭笑不得,想了想觉得以后接触的机会还多,这种事情很不必隐瞒,也就索性自爆身份,“没有,是我请宋琰同学帮着做接站牌的。我家里人少,实在忙不过来,只好麻烦宋同学了。”
老太太想起来了,阿琰是跟她提过这么一次,说是家里爸妈出了点事,也是个可怜的,小小年纪就要撑起一个家。
再说话,老太太眼里就带着明显的怜爱,走的时候还非让林梧把这两斤排骨给带回去。
林梧孤零零走在巷子里,手里还拧着一串排骨,样子茫然又好笑。所以,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老太太送走了林梧,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傻笑:“这个阿琰,还说没有对象。没有对象,他能上赶着去帮忙?没有对象,人家姑娘能两天一次的送大鱼大肉?不对,这姑娘难道是嫌弃阿琰太瘦了,不行,是得再补补。这么好的媳妇儿,可不能弄丢了。”
宋琰不知道,这一会儿的时间,他家外婆已经脑补了好大一出的戏,并且已经给他安了个林梧未婚夫的帽子。
他现在,正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了一本初中教材。
“这道题,先连接oa和ob,因为mp和np与圆相切与a、b点,所以这两个角是直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aob的度数,角acb就等于aob的一半。听懂了吗?”
视线往旁边看去,是一个穿着运动衣的半大少年。
如果是林梧在这里,一定一眼看出来这套运动衣是市百货商店刚出的新款,据说是从沪市进来的,一套要小二十,相当于一个正式工一半的月工资,相当奢华了。
屋子里的摆设也是这个年代少有的精致,客厅中间放了一张沙发,上面罩着白色蕾丝花边的衬布,茶几上放着果盘。而宋岩二人坐在客厅一角的书桌旁,身后是一组深红色的书柜。
张琴看着小儿子聚精会神的样子,感觉十分欣慰,感慨果然是找了个好家教。
眼见着桌上的豆瓣鲫鱼要凉了,张琴招呼两人过来吃饭。“小宋,世伟,快来吃饭。今天做了豆瓣鲫鱼,给你们补补脑子。”
宋琰哪里需要补脑子,但他不会说这么煞风景的话,他太明白了,这里他不是主角,胡世伟才是。
没错,这就是老师给他找的家教。
虽然上次跟老师说过近期的情况,也言明目前没有经济困难。但之前已经答应老师,又恰好赶上实验室改造,他并不是很忙,也就不想违约。
在昨天之前,他还在想,这家人怎么会请他补习初中课业。目前初中生们对学业抓得并不紧,高中也没有好坏之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衔接的也不紧密,确实不太有必要。
昨天张琴下班,拿回来一纸通知,他才明白:恐怕这家早就听到风声了。
照他的家教对象胡世伟的情况看,选择中专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他学习热情不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果想走大学这条路,难度不止要高出两个度。
但是中专不同,难度低,时间短,张琴夫妇又颇有能量,以后给小儿子找个有前途的岗位不成问题。
他收拾完桌上的书籍,笑着拒绝张琴,“张姨,不了,我外婆还在家里等我,你们慢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