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贰·西窗月(九)
在林珊到来之前,琅琊学宫的一年四季,都是同样的青松翠竹。林珊到来后,准确的说是拜师礼之后,苏牧嘱托唐覆舟在琅琊学宫里清一色的松柏之外,在院落里移栽各式的花树,说是为自己老年得女添一点喜气。
唐覆舟起初对苏牧的要求感到诧异,但看着苏牧已经微微染霜的鬓角,便似乎明白了恩师的心情。他当即回房取了工具,对学宫的一院一角进行测绘设计。林珊感到很新奇,便端着细线纸墨,跟在唐覆舟的身边,听他的指挥帮他递线、研墨、铺纸。唐覆舟也耐心地给林珊讲他宣纸上每一条线、每一株树的布置用意。后来,二人渐渐生了默契,常常是唐覆舟在纸上画,林珊在一旁讲,说的话与唐覆舟所想不差分毫。
二人配合得很快,春天到来前,所有的花树都移植完毕。所以这个春季,琅琊学宫里,从杏花的浅红、桃花的粉红,再到海棠的嫣红,杜鹃的火红……各式各样的红色如画师的调色板一样层层叠叠地开了又落,远远望去像是一团团红雾,美得像是烟霞画境。学宫里的每个人的心境也都随着盎然的春意变得明丽了起来,被视为圣人的苏牧也不例外。弟子们会在私下里说起,“苏子与前些年相比,少了些高高在上的圣人之气,多了些俗世人情”。
林珊原本可以更加喜欢这美丽的景致,如果她不知晓,随着花海的主色调的轮换更迭,当荼蘼的深红色染上学宫时,春天就要结束了。唐覆舟说,这叫做“花到荼蘼春事休”。唐覆舟选取了十二种花色,对应一天的十二个时辰。这片花海的颜色更迭,其实就如同一方巨大的时轮。唐覆舟说用这方时轮祝贺林珊的时间永远鲜活热烈。
而此刻林珊却觉得,这方时轮记载的也许不只是流逝的时间,还有不可挽留的感情。花色逐渐艳烈,情感由淡转浓,却也就迎来了离别。
随着夏至一点点来临,林珊感到唐覆舟离自己越来越远。先是唐家的侍从搬进了学宫,为唐覆舟守起了夜,那锦缎华服的侍从在唐覆舟的院落门前一站就是一整夜,连表情都不曾变动,对学宫里的每个人都摆出一幅“生人勿进”的表情。而后,她越来越少地在学宫里见到唐覆舟。唐覆舟束起了披散的发,大家说,很有少年家主的风范。
可是,常常隔好几天,等到唐覆舟送他的“花海时轮”移动了好几格,她才能在某一天,见到唐覆舟。她曾想开口问,问他没有见面的时间,去了何处,做了些什么,但当她看到唐覆舟憔悴的面容上乌黑的眼圈,还有费力对她展开的微笑,她忽然不知该如何开口,她感觉这个答案离自己很远很远。
她曾经独身一人跋涉千里来求学的勇气,在面对唐覆舟时,荡然无存。她知道唐覆舟在努力地对她和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更好,但是林珊还是觉得,他们在渐行渐远,她留不住他,心底的那份傲气也不会容许自己去做无意义的挽留。
林珊远比苏牧想象得要坚强,林珊也远比自己想的还要决绝。她向苏牧请了假,自请去藏书阁整理经书。为了珍贵典籍的保存,藏书阁位于学宫最高的青岚峰峰顶,若想登顶,只能顺着一条石阶路攀登。第一天登顶,从山底到与藏书阁厚重的木门相对,林珊足足花了一个时辰。她抬头,望着鎏金的门匾上藏书阁三个游龙飞凤的大字,鼻头忽的一酸。而后弯起小臂,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径直步入了藏书阁的大门。
山下四月芳菲,殿内却冰雪寒凉,一如少女的面容。林珊打开火折子,将殿内的一盏盏油灯缓缓地点亮,她有了很多个影子,投射在烛台两侧高高的书架上。殿内很是寂静,只有烛火随着她的身影亦步亦趋。在这条幽深的像是看不到尽头的路上,在将一盏盏灯台点亮的过程中,她烦闷了多日的心终于渐渐安静,如死一般寂静。林珊不知道自己是该庆幸还是可惜,她索性不去想,回身拂去身边一张书案上的积尘,将手边的第一卷书简取下,开始抄录诵读。
林珊似乎又回到在家乡跟随先生读书的时候,整日除了读书并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样简单的日子,她过了很多很多年。而哪曾想她到学宫,其实连一年都未满,再一次打开书简,重新一个人读书,竟然让她生出些许寂寞。要回去吗?苏牧说,她如果想离开藏书阁,随时都可以,苏牧不要求她整理完多少书简。林珊摇了摇头,就着昏黄的烛光,开始誊写。
苏牧索性也给弟子们放了春假,自己坐在院子里正对青岚峰的方向,他的小珊,实在要强而又倔强。她冰雪聪明,笔下的诗文给芸芸众生的疑惑以浪漫聪慧的解答,却用一种最决绝最凌厉的方式让自己割舍。林珊去藏书阁,说到底是为了逼着她自己和唐覆舟告别。说林珊无情,她把一段无瑕的感情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说林珊重情,当这段情感似乎药碎裂时,她选择自己把它打碎,并用碎片划伤她的肌肤。
林珊让苏牧想起了一个人,很久之前,应该是有这样一个人吧。
苏牧不知道该对林珊说些什么,正如他很久之前也没有对那个人说些什么。但苏牧却在林珊离开的第一个夜晚,打开枕边安置的那个古朴的木盒子,里面卧着一支玉笛。多少年了,他再一次对着浩渺的星空,吹起了《梅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