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第41章 皇子元昌

第41章 皇子元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 秋夜

    秋夜里格外安静,窗外偶有落花坠下。

    小玖郑重问道:“主上称得上一个好皇帝吗?他是英主还是庸主?”

    蓝田淡淡一笑,“那我问你,你觉得衡量一个皇帝的好坏,是应该追求武功极盛,还是文治昌隆?”

    小玖疑惑:“两者有什么区别?”

    “读史之时,想想横扫塞北、封狼居胥的壮举都会让人热血澎湃、激动不已,但这样的丰功伟绩,是用‘户口减半,天下骚然’换来的,这便是武功极盛的时代;而京城的无限繁华、政治清明、天下无事、国泰民安,这便是文治昌隆的时代,也是时人最弥足珍贵的好时代。”蓝田笑意淡淡。

    “要评价主上,不能只从他自身行为来看,而是要结合当下。其实主上并无大恶,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中平之主,但现在南北征战、胡汉融合,那他的个人才能、用人方略、格局视野,是有重大缺陷的。”蓝田沉静道。

    小玖认真道:“请公主指教。”

    蓝田道:“主上是等到十五岁作为二子补位成了太子,而且只当了两年太子,便继位成了皇帝。他完全没有参与朝政的经历,而且,十五岁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念,再想纠正是很难的,这一点在主上的用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特别喜欢重用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比如外戚高肇。

    他重用高肇,导致朝政败坏,诸王离心;在西线对待益州的问题上,他没有远见卓识,放弃重大战略机遇;在东线与南梁的战争中,也是他的决策,令北魏遭受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如果拿他与先帝相比,两人动静殊异。主上‘千金之子不垂堂’,确实很像汉人皇帝,但与父祖们相比,却大相径庭。《魏书》评价主上‘临朝渊默,端严若神,有人君之量矣’,你觉得呢?”

    小玖思忖片刻道:“这难道不是在夸主上的个人品性风格么?”

    蓝田笑得意味深长,“看上去是在夸,实际是讽刺主上不亲政事,疏远大臣。再问你,还有一句评价‘而宽以摄下,从容不断,太和之风替矣’,这说的是什么?”

    小玖极认真道:“这是在夸主上以宽待下啊。”

    蓝田微笑道:“以宽待下,从容得过了头,太和年间的良好风气就这么毁了!这话可是相当不客气。”她又温然道:“主上才具不足,从他继位之后,北魏朝堂,你很难再看到进取和奋发,有的只是勾心斗角的龌龊与苟且,只怕,元氏从此会失去站在时代潮头上的机会了。夜深了,你回去休息吧。”

    小玖躬身离开。

    崔偃回到房里,已是中夜了。

    蓝田笑道:“干嘛在外面站着,多冷!”

    崔偃温然生笑,“偶尔听听墙脚,挺不错的。”

    蓝田调皮道:“只是偶尔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以前是在屋顶吧,正好在我书桌的中间。”

    崔偃失笑,“你怎么知道的?”

    蓝田牵起唇角好看的弧度,“偶然我发现茶碗里映着你的倒像,从那之后,只要晚上回房温书,我都会把清茶换成清水。”

    崔偃拥她入怀,清水照见的是一往情深的爱,真是一生最好的年岁。

    2 皇子

    永平三年三月,宫中双喜临门。

    自元昌夭折,洛阳宫城已两年未闻儿啼,皇帝直到二十八岁才喜得皇子,真是爱不释手。皇子诞生后,皇帝马上将皇子转移到别宫,高英皇后及皇子生母胡充华都被禁止访问,因为皇子不仅是他的骨肉血亲,更是大魏江山未来的接班人。

    高英也同时诞下了一位公主,胡充华且喜且忧,喜的是高皇后这一胎是女儿,绝不会危及亲生儿子的地位,忧的是与儿子分离,不能见到儿子,只能专心礼佛,跪求佛祖保佑皇帝和皇子平安康健。

    宣光殿。

    床上,皇后高英从阵痛中苏醒过来,因长时间生产时,她疼痛的呼喊,嗓子变得沙哑,眼里还是干涸得连眼泪都没有,她喃喃道:“怎么会是公主呢?为什么本宫生的不是皇子?”

    皇后的姑母,高女侍中宽慰道:“皇后娘娘不要焦心,您一定还会有皇子的,快别伤心了,月子里伤心是要落下病根的。”她忙抱了公主上前,喜滋滋道:“皇后快看,小公主长得多好看!”

    高英嗤嗤冷笑:“好看有什么用!还不是个女儿,不过聊胜于无罢了,只有生下皇子,本宫、高家才算有个依靠!”

    高侍中笃定笑道:“民间说,先开花后结果,虽说眼下生了公主,但娘娘身体康健,以后还能再生皇子的。”

    水晶珠帘微动,进来的却是大长秋卿刘腾。

    高英奇道:“大长秋卿怎么来了?”

    刘腾屏息片刻,咽了咽口气,才道:“胡充华也刚为主上诞下一个小皇子。”

    高侍中瞪大眼睛,不可思议道:“胡充华生子!”

    高英脑袋一片空白,矍然变色:“本宫千防万防,还是让她唱了这么一出好戏来!”

    刘腾又道:“主上已将小皇子转移别宫,令皇后娘娘和胡充华都不得探问。”

    高英只觉牙齿咯咯发颤,她眼里笑意全无,让人寒意顿生。

    高侍中强自镇定道:“娘娘身为皇后,不能时时事事只专注于和嫔妃争宠计较,还需着眼大局。只要掌控了皇子,就掌控了未来。”

    高英颓然道:“眼下也莫得抚视皇子,本宫的锦绣人生,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失算,全盘崩溃了。”

    高侍中紧紧握住高英的手,“虽说高家没有皇子这个后盾保证地位永不动摇。但只要你的伯父尚书令高肇依旧手掌朝纲,便是对娘娘最大的扶持。前朝后宫,内外互为援引,便是高家的生存之道。娘娘且养好了身子,比什么都更要紧。”

    六月,皇帝对皇子喜爱非常,亲自取名为元诩。喜得皇子,令即位满一纪(即十二年)的皇帝以行善的方式纪念自己做皇帝满一纪。

    皇帝发布诏书:“于闲敝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赖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

    这是皇帝在洛阳建了一家专门为穷人看病的医署,并考核医署免费为穷人看病的成效。

    另外还从卷帙浩繁的医书中摘抄条目,编写成简单易学的医书,分发到各地,皇帝命王显“撰药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疗诸疾。”

    此时的王显身兼多职,要继续负责皇帝的医护,在元诩出生后,王显也必须负责元诩的健康医护,他又担任监察百官的御史中尉,虽说忧国如家,工作卖力,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抚育元诩的,是皇帝组建的那个由宫外良人的乳保团队。

    3 战神卒

    十月。

    深寒时节,画堂深锁,料峭的寒意却不动声色。

    天地寂寞,静夜无声。仿佛预知死神即将来临,中山王元英穿戴整齐,将家里的人都召到床前,井井有条安排了后事之后,便让蓝田、元昶、崔偃三人留下,子孙会意,齐齐退了下去。

    “元昶,你过来。”元英缓缓道。

    元昶慢慢走过去,握住元英的手,“叔祖。”

    元英不觉湿润了眼睛,“叔祖没有贴心的女儿女孙,所以一直把蓝田当成唯一的孙女看待的,你们这一支,现在只剩下你们兄妹二人……”

    元昶明白,道:“叔祖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妹妹的。”

    元英艰难点点头,又唤:“崔偃。”

    崔偃也过去握住元英的手,元英道:“你虽是南朝之人,却是长于蓝田身侧的一棵树,为她遮风挡雨,是她的未来,她的终身,她的生死相依,让她能在我跟前常常尽孝,这也是极好的。”

    崔偃沉着道:“多谢叔祖放心把蓝田交给我,甘美时她在我身边,凄苦时她与我同甘与共。她为了我可以不顾一切,她的好,我早已刻骨铭心。”

    元英喟叹道:“北魏朝政败坏,主上热衷佛法,我看这渐渐偏颇的佛路,要将北魏引向不归路了。你们三个人,寻到机会便离开了吧。”

    三人谦恭诚恳磕拜,元英心满意足,缓缓闭上眼睛。

    作为北魏王朝的倚重,元英一生致力于南伐,运筹画计,奇兵迭起,但在关乎南北朝局势的国运之争“钟离之战”中,“扫北方之众”战神级别的元英却完美败给南梁的韦睿,致使北魏匹马不归,元魏之锐自此崩也,更造成北魏王朝日后的军事空虚,可以说,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元英去世后,朝廷赐东园秘器及朝服一具、帛七百匹,追赠他为司徒,谥号“献武”。

    闲来无事,蓝田会仔细擦拭元英生前喜欢的兵器,小玖湿了眼眶,“公主,王爷已经不在了。”

    蓝田喉头哽咽,“不,叔祖只是上前线打仗了,他很快就会回来。”

    4前奏

    永平四年三月。

    南梁琅邪百姓王万寿发动叛乱,杀死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刘晰,率领乱民占据朐山城,并派人向北魏徐州刺史卢昶求援。

    朐山城险要,长期以来便是南朝牵制北魏的重要据点,北魏多次想要拿下它,但一直没有得手。

    卢昶得知消息,立即派麾下将领郯城戍副张天惠民、琅邪戍主傅文骥相继率兵赴朐山城增援。南梁青、冀二州刺史张稷得知朐山城发生叛乱,也派出军队前往朐山城准备平叛。

    双方在朐山城外不期而遇,北魏军有朐山城内的乱民接应,南梁军腹背受敌,因而,南梁军很快败退,朐山城落入北魏之手。

    皇帝得知卢昶拿下朐山城后,大悦,特意下诏告诫卢昶:“彭宋靠近边疆,地势紧连淮海,以威力防御之术,实在不易成功。朐山险塞,敌寇的重要防地,水陆交汇,为扬、郁各路要冲,凶徒聚集于此,劫掠屠戮边地,青、光、齐、兖诸州屡次遭其祸害。朐山戍是郁州的根本,存亡之所系。如今已经失守,胡州就有不存之心;萧衍看到扼住了他的咽喉,将会图谋救援之计。现在正是多雨之季,应当严加防守。汝当慎重考虑守城之计,防御之策,由使者带回。”

    卢昶领兵之前,侍御史游肇强烈反对,上书建议皇帝:“朐山弹丸之地,偏处海滨,潮湿地下,难以居住,对我国不是急需之地,对南朝来说却是有利之地。 有利,所以必然会为他而拼死争夺;非急,故不得已而战。以不得已之从打击拼命之师,臣担心会耽延岁月,所费很多。假令必得朐山,徒致交争,最终还是难以全守,此正所谓无益之田也。臣知萧衍屡屡以宿豫请求交换朐山,臣不才,认为这是不错的交易。朐山长久以来,危弊迭出,如果交换了,宿豫便不征自伏。握有这块无用之地,恢复旧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利益很大。”

    皇帝考虑派兵事宜已经安排妥当,没有接受游肇的建议,卢昶得以顺利领兵。

    梁武帝萧衍得知朐山城叛乱的消息,立刻下诏,命振远将军马仙琕率军夺回朐山城。

    马仙琕其人,年轻便以果敢闻名江左,军事韬略及指挥作战能力并不算突出,常打败仗,但性格坚韧,再危急的形势,再惨烈的失败,都毫不气馁,以敢打敢拼、从不畏战著称。他为将能与士卒同甘苦,在军中之时,衣物、饮食、住所等,与最低级的士卒等同。在边境作战时,常只身一人潜入敌军,侦察敌军军营的围墙、村落的险要所在,因而作战多能取胜,士兵也心甘情愿为他所任用。萧衍平素也喜爱并倚仗他。

    得知消息,皇帝也是增派援军,令假安南将军萧宝夤、假平东将军赵遐率军救援朐山城,受卢昶节制指挥调遣。

    四月初夏,雨水之季。

    马仙琕率部包围了朐山城,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率部马扎在六里督运粮草。

    萧衍又增派昌义之、张惠绍等部前来增援。

    北魏傅文骥率军据城固守,赵遐与刘思祖等部进抵鲍口,距离朐山城五十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