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严惩奸贼
“娘,我记得您说过咱们辑里村还有一块地?”
“是呀,辑里村到囤于村,一整块都是我们的。”
陆颖便拉着大家去了田庄,果然见平原上好大一块地,只是现在天冷,田里都萧条着。偶有几处泥塘里还种着荸荠。
那管田庄的大郎一见东家,不顾天寒地冻的,撸起裤腿便下田掏了几个荸荠出来,让自家娘子去清洗了,送过来给陆颖他们。
陆颖本能觉得太冷了,但不想浪费了他们一片心意,便剥了一个尝了尝,冰爽可口清甜,夏天冰镇吃,肯定很不错。一问才知道,那打理田庄的大郎居然是窦老头的儿子窦浑子。
“你可听说临安郊外有一种大棚,四季如春,因此临安街上四时都有新鲜时蔬、艳丽花卉。”陆颖问道。
“知道一点。”窦浑子道,“一般就是挖火道,常年烧火催生,好一点的火室砌以土墙,室内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瓜果,以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最为常见。”
陆颖点点头,看看这冰天雪地,便试探着问道:“我们这地,可以挖火道吗?”
“可以是可以。”窦浑子道,“就是如果我一个人挖的话,时间会有点久,现在天寒地冻,土地冻得硬,需要先烧大火,将土地烤软了才好挖。”
“能挖就行,需要多少工人,你自去雇来,需要多少预算,你算好了来找我。”陆颖说着,又转头问她娘的意思,毕竟她才是陆家主母,“娘,您看这样可行?”
“如今家里都是你做主,都听你的。”陆母道,“只是,咱们家也不缺吃的,也不靠这几百亩田地做生意,你要挖火道干啥呢?如今这年头,什么买不到呢。”
“娘,我得给您变个戏法。”陆颖笑道。
“行,你变吧,我倒要看看,你还能把土变成金子不成!”
陆颖安排好田庄,便又回到望书镇。将小赵所讲的鼠须笔改良法讲给做毛笔的师傅,做出来的毛笔果然更有筋骨。陆颖便准备带着这一批笔去临安。刚走到东驿站,见书家云娘急匆匆登船而去。过了片刻,又见书份鬼鬼祟祟上了另一条船,悄悄跟在云娘之后。
这两人干啥呢?陆颖心里疑惑,但不及细想,窦老头赶着马车来了,便上了车,走陆路去临安。大冷的天走水路,她还有点心有余悸。
到了临安,才知道满大街都在议论贾相的事。说贾似道勾结蒙古人,收了蒙古人的金鼎,临安小报将事情写得绘声绘色。
府学的学生们闻此言,便正义凛然写了一则奏书,列举贾似道祸国殃民十大罪状。但几日过去,大内一点反应也没有,贾似道还在他的西湖别院里欢歌宴饮。
直到一天夜晚,陈允平等人密谋在万松岭放了几百只孔明灯,终于吸引了官家的目光。
那时官家正难得有兴致,召见了进宫不久的望绰儿。“绰儿,你眼神好,你瞧瞧,那孔明灯上是不是有字?”
“哎呀,官家,我瞧着是写了字呢!”望绰儿有些恼,是什么人,打断了官家的兴致。
“什么字,念来听听。”“严~惩~奸~贼~”望绰儿一字一字念道,“写了好多呢。”
“唔。”官家立刻去了选德殿,并差董宋臣去查。留下一脸忧郁的望绰。过了一会,董宋臣便报,府学的学生弹劾贾似道,说他府上有勾结蒙古人的证据。
“府学的学生要做言官,上书即可,何必如此?”官家道。
董宋臣侍立一旁,偷偷瞄一眼官家,知道他肯定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便老实道:“学生的谏书刚送到台鉴,就被贾相截去了。”
“好呀!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官家一手撑着桌子,一手挥手示意,“速叫他来。”
殿前自有人领命出去。
董宋臣又将其他人都打发走。小碎步跑到官家身边,扶着他给他顺气,一边念叨:“管家,莫动气,怒伤肝。”然后又将桌上常喝的补气益血茶,端给官家。
贾似道一路哭着来到选德殿,一进门便老泪纵横,直呼冤屈:“官家,老臣冤枉啊,您可得替老臣做主啊!”
官家见他哭得诚恳,差点以为自己错怪他了,但事情还得问清楚:“有何冤屈?”
“老臣几日前,家中被盗,不过是碎银几两,老臣以为是某位朋友拿去救急,便没有追究,没想到,一夜之间,全城上下都知道老臣家中遭贼,甚至惊动了官家您,连夜派人到老臣家中看望老臣,老臣感激涕零。”贾似道声泪俱下。
“后来银两可找到?”
“回官家的话,已经找到了,是一个唱戏的小娘子,见钱眼开,顺手偷了去。”
“既然银两找到了,怎么又牵扯出金鼎的事?”官家问道,“谁都知道,这金鼎是铁木真当年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如今在你府上流出来,你说天下人怎么想?”
“官家,老臣实在不知情啊,老臣并没见过那金鼎,却不知为何临安小报要编排老臣是非,老臣对官家、对我大宋,一片赤忱,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怎么会勾结蒙古人呢!官家啊,依老臣看,一定是那蒙古人在临安安插了奸细,目的就是要离间我大宋君臣,致使大宋分崩离析。”
“唔。”官家眉头紧锁,又喝了几口补气益血茶,放下茶杯,才缓缓道,“我差点上了他们的当啊,君臣离心、祸起萧墙,乃是国家大忌,还是少师睿智。”边说边站起来,亲自扶起贾似道。
“官家,请允许臣彻查造谣之人,此人必定乃蒙古奸细。”
“去查吧,别把府学牵扯进来,他们都是一腔热血的年轻人,以后可堪大用。”
“是。”贾似道表面应下,心底却是另一番谋划。
陆颖听了一会说书,便把昨夜之事还原了。但又听那说书的讲到:“那贾相不仅没受到牵连,还因此加官晋爵,进封卫国公,依前右丞相兼枢密史,并兼修国史、日历、提举国朝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