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城之下
“好,麻烦仲达联系初微了。”程颐在管乌族的相关事务,沈宣是书院的教书先生,汇报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些成效了。
“就这样?我还以为殿下惹麻烦了呢?”荀浟笑着打趣道,眼神瞥向明显能听见他们说话的嘉易。
周堇瞬间撇清关系,“是文和鼓吹劫持我到凉军去作人质,我可没答应。”
嘉易浑身一僵,想当作没听到都难,“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怎么会说这种话呢?”
“哈哈哈!放心,我还没有那么不讲理,殿下要是坚持,我也会尊重殿下的办法。但是,必须提前商量,好吗?”荀浟偏向小心谨慎不错,但剑走偏锋,不拘小节。不像荀钰一样讲究德行公正,不偏不倚。
“好。”周堇虚心听教,拉着嘉易不让自己的同伙跑掉。
南珺疾步走入中庭,来不及顾及什么礼数,忽略摆设用的周琰,直接对荀钰说道,“襄州似乎有异动。”
“天下群侯响应,大乱之兆啊。”林蓁不在,荀钰一手把控后方,堆积如山的奏卷和参本实在顶不住。
硬拉来无所事事的周琰帮忙,看些纯说废话的奏卷绰绰有余。
充、凉二州已反,靖州是皇权中心,芙州是世族中心,向来不在芙州立王侯,算是给世族的脸面让步。
留州有宸留王在,大概翻不起什么浪花。幽州有太守黎坚和幽鹄王,三兄弟也在幽州当小县令,应该起不了战事。
还有在幽、芙之间的水乡襄州,沈宣的老家卓州,芙州以南的边境衢州。
这三州都有相应的侯爷,讨伐董贼时衢州的衢昀侯明显有反心,现在却是最忍得住的一位,所求必然不小。
“二弟那边有消息吗?”周琰小心翼翼地发问,看到他们那么严肃的表情,又说什么天下大乱,他急需一根主心骨。听说凉军已经往留州去了,不知道二弟还好吗?
“有,已经急派去夫人那边了。”荀钰根本没经手,只听信使说过留州有来信,直接加急派往充州,不得停留。
这可是奇事,“驻京信使怎么说?”
“没有给我们的消息。”荀钰无奈摇头,不过既然有消息传出来,大概没有事。
周琰不这么想,失联了这么久,说不定已经遇害,现在是凉军的探子给他们发消息,诱惑大家去留州,来个瓮中捉鳖。“二弟上次还提起异族造反,留州内忧外患,他连军队都没有。”周祺可不靠谱,他手下有一半都是异族士兵。
“殿下给我的信里说起异族蛊毒,与前朝美人笑极为相似,淮安侯深受瘾毒,已经无力领军。”自然而然,宸留王便能暂时接管军队,怎么会说无军可用?
“有这事?殿下给我的信里只说乌族内部的事,打算开办学院,教授他们异族自治。”三人对视,不免大笑。看来殿下真是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周琰爱瞎担心,故意把处境说得很惨逗他玩。
南珺好奇闻异事,蛊毒这类独特的异族手段,最吸引他好奇。
荀钰不喜在正经文书上废话连篇,周堇给他写的全都短小精悍,概述大事和计划打算。
“看来不必担心,殿下只是一时写不了那么多风格各异的信件。”荀钰笑着总结道,特别是写给周琰的,总是让他哭笑不得。
充州湖忠县,地处西南,是最靠近靖州的县城。武充王叶郑屯兵此处不难想象,将要挥兵南下威胁皇都。
林蓁领军绕过两城,直奔湖忠县。极为不妙,万一攻打县城时,后方两城出兵,他们便会陷入三面夹击的境地。
这就是林蓁说的冷静?狄凌用眼神示意游显劝劝她。
亏你还是武将。
被无情拒绝了。狄凌叹气,疾马几步追上林蓁,犹豫着开口劝道,“将军,后方万一两面夹击,岂不是陷入险地?”
“那不是好事吗?”敌人主动出城,不必他们艰难攻城。林蓁的双手颤抖,她需要一些事情麻木神志,防止她胡思乱想。
确实是好事,但湖忠县的军队一起出城可就变成坏事了,狄凌想要继续劝说,被林蓁一口打断,“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她是有些着急慌乱,但也没有要拿他们送死,“也许两城里的百姓正在受苦,也许新兵不足以应付叶郑的军队,但我没有激进的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狄凌一时领会不到林蓁在说什么,露出几分疑惑。
“去把游显叫上,我一起解释。”林蓁左右打量两座城池的距离,前方是湖忠县,上面已经隐约看到金甲反射的光线,十分晃眼。
那是武充王叶郑,他正在城墙上观望御军的行动。
后方是两座城池,只隐约看到高耸的旗帜,就是这里了,吩咐手下驻军。
“奇怪,这个距离离湖忠县还远了些?”不是最合适进攻的距离。
“但对那两座城池来说刚刚好。”林蓁回首挑目远望,三座城池的交汇点就是这里了,正中间,距离都差不多。
游显被这么一点明,顿时猜到了林蓁的计划,“三面围剿,敌方必然以为有机可乘,倾巢而出。”危险的计划,要是成功能同时收复三座城池,要是失败他们就全军覆没。
问题是三面临敌,他们要如何突出重围?
“今晚便可诈城,狄凌和我分别带队去后方两城,伪装成传递消息的信使。清理咸峰县时,已经把叶郑旗下的将领都摸清楚,取得信任应该不难。
总之找准下手的时机,要是没有机会,不必冒险,领他们来御军附近,就说等候叶郑吩咐,一起进攻。”
“只要骗下一座城,便是胜利。”三面威胁顿时变成两个,另一座城恐怕也不会再相信叶郑派去的真信使,只会固守不出。只剩下叶郑一个威胁,孤军奋战。
要是两座城都到手,叶郑面临同样的处境。
看来林蓁还有一点理智。狄凌朝游显挤眉弄眼,询问这个计划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