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海贸与海军
樊守义诚挚道:“皇恩浩荡,臣感激不尽。”
皇帝道:“不必多礼。华夏之根,民族之魂;华夏之源,民族之魄。卿于异国风餐露宿十数年,朕焉能不体恤卿?”
樊守义马上叩首痛哭,皇帝眼中也似有泪花,真真切切地表演了一回“君仁臣忠”,太监、女官再立不住,亦跟着他俩痛哭,哭声震动了乾清宫。
都是“实力派”。
少时,哭声渐止,皇帝使了眼色,樊守义知道该谈正事了,便看向贾瑁,重复一遍“不自由,毋宁死”,当下拍手称快,“此句与欧罗巴市民精神何其相似,贾小先生,单从这一句便能看出,你是懂西洋的。”
贾瑁道:“贾某对西洋的了解,仅限于书籍,不敢和樊大人相比。”
樊守义道:“樊某游历欧罗巴十数年,对其城市、经济、宗教、文化、风俗民情有深刻的了解。樊某大体能看出来,岛国英吉利、低地荷兰岁入很高,但说不出具体的数字。贾小先生直接报出来英吉利岁入三千万两白银,樊某人惭愧!”
贾瑁听了,登时想到皇帝曾说要派人核实他所阐述的信息,如今看来,核实之人,樊守义正是其中之一。
樊守义道:“实不相瞒,樊某对于‘三千万两’的数字是怀疑的。贾小先生,你知不知道,大如我天朝,岁入多少?”
皇帝补充道:“我朝顺天应人,驱逐直虏,剿灭伪明(南明),得国之正,古来莫朝能比。太祖、太宗、太上三代,借鉴明时一条鞭法,废除苛捐杂税,永不加赋,人口、岁入长势如箭。朕亦尝试摊丁入亩,继承改革之路,纵然如此,年入也不过三千万两白银,撮尔英吉利,它真有这般能耐吗?”
贾瑁回忆雍正时的财政收入,心里有了底数。
樊守义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皇上,贾小先生对西洋的了解远超臣的意料,臣既感到由衷的欣慰,又对他十分佩服。但他表达的三点,其一,英吉利岁入三千万两,大抵胡诌;其二,欧罗巴诸国海军甚众,此事确凿无疑;其三,燧发枪的运用事宜——欧罗巴诸国确实摒弃了火绳枪,大量列装燧发枪,但据臣测试,燧发枪之威并不比火绳枪大多少,那么,欧罗巴人为何列装燧发枪?臣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威严道:“贾瑁,你还有何话说?”
贾瑁道:“皇上,樊大人,卑职先为你们解释一下岛国英吉利的财政问题。”
“皇上,我朝财政,以田赋、盐课为主,对吧?”
皇帝想了想,答道:“可以这么说。”
贾瑁了然,田赋、盐课占据了大头,除此之外,便是所谓的“商税”,包括“住税”和“过税”,住税,如官店税、牙行税、契税、酒醋税;过税,如钞关、抽分、门税、海关。
当然,有些内藏玄机的收入是直入内帑的,比如海关。
“英吉利之财政,除了田赋、盐课,还有两样收入,其一,商业税和商业分红:既可对从事海贸的商业公司直接课税,又可参与入股,获得商业公司的分红。海军的发展,使得商业公司有了安全保障,足迹可以遍布东西南北。一旦占据据点之后,或直接与当地人贸易,你买我卖,比如和我天朝;或雇佣当地人采集原料,并贩卖当地奴隶送往商业公司,方便公司办差——采集原料之后,安排奴隶将其制成瓷器、茶叶、丝织品等工艺品,最后贩回至所占据的据点当地,即‘取之原料,制成艺品,贩之其民’,利润随之翻倍,岁入便如高利贷一般直拔上升。如今的南洋,便是英吉利、荷兰、西班牙的采集原料之地。”
“其二,便是借贷。皇上,樊大人,宋时王安石变法,以青苗法鼓励小农借贷;明末崇祯以家国大义向臣子借贷;岛国英吉利则是以‘朝廷’信誉为本,向广大‘士大夫’借贷,此系‘国债’。”
贾瑁对“原始积累”的表述非常委婉。
至于财政收入,人家已经初具现代财政体系雏形:信用体系、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基本建立,且愈来愈完善;天朝皇权不下县,人家那一套学不来,而且不能学,所以不能解释得太过清晰,原因如下:
但凡是地主阶级,都致力于维护地主、小农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社会关系,通过土地、宗族、伦理思想、重农抑商、入仕观念等抑制人口流动,将小农永远地禁锢在乡村里,实现所谓长治久安,“天下太平”: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农村。
如果讲解得太清晰,但凡一个有眼光的地主阶级,都能听出来这意味着一个新兴阶层的崛起,后果显而易见——小农破产,地主统治不再,礼崩乐坏,新兴阶层图谋扩大自己权益,重商不重农,天下大乱。
贾瑁不提圈地运动、不提《权利法案》,只说明海贸有利可图,只说明海军和海贸相辅相成;假定皇帝按此行事,再以一定的手段限制新兴阶层的利益,比如限制入仕、限制买地,阻止他们重返“有钱——买地——放贷——入仕”的老路,再以西学教育使他们与地主阶级二元对立,那么,一旦被拉上战车,想要回头时,一切都晚了。
“皇上,卑职认为,我朝若效仿英吉利,以内帑入股海贸,完善商业税、关税,并建立海军,为海贸保驾护航,岁入至少能翻上两番!”
“而且,我朝兴海贸之条件得天独厚——瓷器、茶叶、丝绸具有天然的优势,销路无虞;地理上,东有倭国,南有交趾、南洋,西南有缅,皆系采集原料之地;而英吉利,撮尔岛国尔,西望大海,东有法兰西、荷兰、奥地利等强国虎视眈眈,只能在欧陆大乱之时乘火打劫,奉行所谓的‘大陆均势’,其条件,距我天朝之地大物博远矣!”
此话一出,皇帝、樊守义皆陷入了震惊。
皇帝彻底弄明白这小子的目的了,敢情是要朕主动海贸、建海军。三千万两再翻两番,这数字,委实很诱人……如今摊丁入亩受到了广大官员和士绅的激烈反对,税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增长,要想实现改土归流、平定准部等伟业,财政捉襟见肘,钱从哪里来?或许,主动海贸,真的是一条路子?
但是,据樊守义所说,欧罗巴海军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不在郑和水师之下,建海军,要花多少钱呢……
还有,这小子为什么要提这些?樊守义游历欧罗巴十数年,都没有如此的推崇西洋;而这小子对西洋的了解仅限于书籍,为何如此的热衷西洋事?
封王拜相?中兴贾家?钱?名?还是女人?
皇帝苦思冥想,却是想不出来。
樊守义是见过所谓的市民阶级的,对其逐利性、逐艺性、逐流性深有体会,他总感觉贾瑁话里有话;或者说,有些话没有说明白。
这边儿一时间找不出破绽,想不清楚各自的疑虑,兀自发着呆,那边儿又开口了。
“樊大人,燧发枪之利,卑职上次陛见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您在欧罗巴十数年,难道没有见过战争?据一些传教士所说,欧罗巴好像天天都在战争呀……燧发枪本身威力和火绳枪差别不大,但最重要的是刺刀。配合刺刀,军阵灵活,可远射可近战,不惧骑兵冲击,对后勤的要求随之降低。”
“皇上,‘军阵灵活’的含义您可能没有理解,卑职的意思是,假如有人练了一支装备了燧发枪的兵,现在您把这个练兵之人调走了,您随便派了一个人来节制其兵,他只懂得最基本的旗语口令,不认识其中任何一人,但同样可以马上指挥这一支兵,丝毫不会影响它的战力。”
皇帝大吃一惊,“此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