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恰到好处的机会
议事厅里,参谋长汇报着军队训练情况,他信心满满,俄国陆军已经做好开战准备。
窗外秋风嘶哑,国恨家仇似乎与季节无关,视线尽头是回忆的哑然。
二十多年前,俄国没能战胜奥斯曼,最终签订了尼什条约。
为了这一战,大家等了很多年,如今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必定全线出击。
“陛下,第九、第十军团已经完成基础训练,他们将被调往克里米亚方向。”参谋长走到地图旁,他指了指克里米亚北部边境。
那里扼守着顿河、第聂伯河,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鲁缅采夫将负责这一区域,同时他肩负着突击亚速海的任务。
“好,我们终于不用担心兵力问题了。”叶卡捷琳娜翻看着军事简报,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原先的边防军划分给戈利岑,合并成第一集团军,大约九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列普宁的军团,大约七万人。
南线可动用兵力达到十六万人,他们将正面对决二十万奥斯曼人。
奥斯曼军队看起来很多,其中一半是附庸国军队,他们来自克里米亚汗国,战斗力并不高。
“陛下,现在已经九月中旬了,是否要等到开春宣战?”参谋长认真地看着女皇,他其实不想拖。
如今俄国得到英国、普鲁士的支持,奥地利也在秘密谈判中。
假如拖到明年开春,恐怕会出现变数。
“先不急,等一下奥地利的回复,如果九月底没收到答复,那我们就不等了,到时候我会签署宣战诏书。”叶卡捷琳娜露出一抹冷笑,她看着克里米亚地图,烈火在心中燃烧。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俄军不是三十年前的俄军,国际形势也不是三十年前的样子。
这段时间以来,内乱被平定了,补给问题被解决了,陆军、海军扩建,俄国取得了英国、普鲁士的支持
她不想打没有准备的仗,为了取得胜利,只能不断积累力量。
“好的,陛下,参谋部已经拟定的战略计划,如果您决定宣战,我们即刻分发各军团。”参谋长拿出一份战略草案,上面写着各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肃清亚速海北岸,切断克里米亚陆上退路。
第二阶段:军团肃清克里米亚半岛,策划希腊、中非的叛乱,让奥斯曼内乱丛生。
第三阶段:集团军越过多瑙河,全力进攻巴尔干地区。
“海军呢?海军没有提交战略计划吗?”叶卡捷琳娜放下草案,疑惑地看着参谋长。
其实也没必要问,海军目标很简单,绕道地中海,正面击败奥斯曼舰队。
军舰还在建造中,他们正好赶得上第二阶段作战。
“陛下,如您所知,海军任务很简单,击败土耳其海军。”参谋长最后一句说的很重。
既不是击溃,也不是击退,而是击败,这是一个单选项。
“好了,各位,准备迎接战争吧。”叶卡捷琳娜站起身,看着面前的将军们,她充满勇气和决心。
“遵命,陛下。”
温暖的午后,书房里弥漫着咖啡香味。
叶卡捷琳娜坐在沙发上,翻看着驻外大使的来信。
法国交付了一批奥斯曼军火,正在送往伊斯坦布尔,他们又接了一些奥斯曼订单。
“还是法国人会做生意。”叶卡捷琳娜轻声笑起来,既然法国想赚钱,就让他赚吧。
只要不出兵介入局势,一切都不是问题。
俄国现在摩拳擦掌,棕熊已经抬起头,准备发起全力一击。
“陛下,伊万阁下来了。”伯爵夫人端来一杯新咖啡,她把茶几上的空咖啡杯拿了出去。
“嗯,让他进来吧。”
书房门缓缓打开,伊万拿着一封信,快步走了进来。
信上内容很简单,波兰贵族再度勾结奥斯曼,要求扩大贵族权力,同时脱离俄国,组成独立的波兰王国。
奥斯曼派出两个团,他们声称收到议会邀请,现在已经进入波兰境内。
对叶卡捷琳娜来说,这不算坏事,甚至是一个机会。
既能收拾波兰,也能以此为理由宣战。
“陛下,我们不如趁机向奥斯曼宣战。”伊万小心翼翼说道,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奥斯曼并没有准备好。
就像奥斯曼大宰相说的那样,奥斯曼至少需要十个月做准备。
很显然,俄国不会给他十个月时间。
“不,这么好的机会不能浪费,让列普宁率部进入华沙,他知道该怎么办。”叶卡捷琳娜唇角露出一丝笑意,得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第九军团刚刚训练完毕,部队尚未开拔,现在直接坐船前往梅梅尔要塞,兵峰直指华沙。
激荡的局势,就需要列普宁的激进方案,只为点燃这个炸药桶。
“是的,陛下,要额外嘱托他什么吗?”伊万语气恭敬,他察觉出女皇的意图。
女皇似乎想借机激怒奥斯曼,然后掀起一场大战。
不管怎么说,历代沙皇都想获得克里米亚,为此发动了四次大战,这次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
“不用嘱托他,让他不要轻敌,适当的随机应变,必要时候可以换一个波兰大公。”叶卡捷琳娜漫不经心地拿起咖啡,眼神散发着冷意。
她抿了一口咖啡,苦涩中夹杂着醇香,就像即将到来的战争。
波兰,早晚都是她的。
“陛下,还有一件事,奥地利大使想秘密觐见您,商量瓜分”伊万声音很小,生怕被门外人听到。
他知道大使的意图,奥地利接受了普鲁士的提议,愿意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这一切都是用波兰土地换来的。
“什么时候?”叶卡捷琳娜淡淡一笑,她一直在等这个消息。
“下周日,上午九点钟。”伊万小声道。
“行,到时候让他来书房见我。”叶卡捷琳娜站起身,远方乌云正在散去。
壮阔的未来在心底翻涌,在这动荡震颤的年华中,悲怆油然而生。
孤独掩映在斜阳下,她已不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