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为赋新词强说愁
温良思索了片刻,既然答应了要讲两句,自然不能胡言乱扯,丢自己的面子还好,主要是赵则这家伙要面子啊。
就在刚刚,赵则那老家伙就传音过来说了“不要给老夫丢人!”
他组织好语言后道:“两首诗,本王觉得都很不错。刘公子言词豪迈,气概不俗;李公子清辞婉约,忧思绵绵。”
温良尽量将一碗水端平,挑了些好词讲,心中却在吐槽:这水平我上我也行。
两人听了对视一眼,随后各自别过头去,显然各自不服。
“殿下还未评判孰优孰劣呢?”崔云阳端着杯盏,一边晃动一边说道。
他在逼宫,或者说逼迫温良二选一,这样一来,既可以分化这些官宦子弟,又可以让其中一方疏远温良。
没错,官宦世家虽然受世家望族所扶持,但这些望族并不会完全信任他们,担心他们抱成一团,脱离自己的掌控。
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京城徐家便是其中的典型。
温良看着崔云阳,对方也在看着他,一如今日下午以朱标致向他逼宫。
这是一场阳谋。
要么温良继续装傻充愣,说难分胜负,然后由对方指出这些诗篇的弊病。自己这边丢了面子,刘李二人更是颜面尽失,赵则同样有损颜面。
就算温良之前说了自己没有接触过遣词造句,可你作为大儒的弟子连这点鉴赏能力都没有吗?
传出去丢人的还是温良和赵则。
要么抬举其中的一个,让另一方难堪。先不说会不会与一方交恶,一旦自己这么做了,对方就会收手吗?不!他们会把另一方贬得更加一文不值。
让其丢尽脸面,然后再把由头引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完全吃力不讨好。
温良闭着眼睛,终究还是用起了智脑的推演功能,同时随着温良的不搭话,整个诗会陷入僵局。
众人的视线全都落在温良身上。
秦夕颜就算再天真也明白了其中的机锋,有些担心地看着他:“云依姐,殿下他没事吧?”
慕容云依也是摇头,目露担忧。
智脑的推演速度极快,一种种抉择被罗列出来,三息之后,他睁开了眼睛。
当他和崔云阳的视线再度交汇,崔云阳发现对方的眼神变了。
甚至他还见到了对方嘴角带起的笑意。
随后温良开口了:“云阳大哥一定要让本王给刘兄和李兄的诗句分一个高下,想必已经是在心中有了判断。”
“回殿下,没有的事!”崔云阳见温良将问题推给了自己,有点意外,但还是随口否认:
“在下只是觉得……”
温良根本就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其实当时刘公子邀请本王时,本王是拒绝的。因为本王见到了云阳大哥,毕竟无论是年岁、见识、学识,云阳大哥都要更甚于我等。但刘公子说,本王身为太子,理应由本王进行品鉴,本王这才被赶鸭子上架。”
温良这一波很稳,压低了自己的姿态,将对手捧高,最后又拔高自身的身份:我是太子!你们自己掂量着点。
“对于两位公子的诗作,本王才疏学浅,只能认为是不分伯仲,但既然云阳大哥有更深的见解,还望赐教。”
最后直接将皮球踢回给对方。
既然我选谁都不行,那你来!
所有人的目光被引向了崔云阳。
“既然太子殿下说不分胜负,在下自然没有异议。”
“所以云阳大哥也认为,两人诗作不分胜负吗?”
温良嘴角忽然掠起一抹微微的弧度:你以为结束了?
“自然。”崔云阳皱起了眉头,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其实就在刚刚,赵师传音于我,教授了我一些诗词古文的品鉴之法。”
听到这话赵则脸色一黑,谁给你传音了!
其余官员也一同的将目光投向赵则。
赵则欲哭无泪:拿老夫当挡箭牌,老夫我不要面子的?
赵则当然没有给温良传授什么品鉴之法,不过是温良将自己摘出来的说辞,你们可以不相信,但我就是要误导你们相信。
于是温良开始了他的评价:“两首诗,先说刘公子的。”
“刘公子这首咏菊诗,前两句在气势上要雄浑很多,诗词格律也十分讲究,创作时的格律意识也很强。但后两句由于太过计较于格律,在气势上要失色许多,有强行拼凑之嫌。”
“至于李公子这篇问秋,本王倒是有些好奇,您这诗中之心忧究竟是指什么?”
“这……”
李长安表情一僵,一时居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他哪里说得上来,这诗也只是他无病呻吟,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什么心忧,完全是为了押韵而押韵的。
看到李长安这表情,温良心中也算有底了,开口道:“要是本王没有猜错的话我们李公子也不清楚自己这心忧要表达什么,或者说这完全就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哦,这一句出自本王无意中看到的一篇词,名为《丑奴儿》感觉挺契合此时这般场景的,倒是可以和诸君共同评鉴一下。”
“殿下请。”众人自然是热情捧场。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唰!
听到温良说的这上阕,李长安的脸上已经一片通红,他知道这是在说自己,但他又是一名骄傲的人,一时间只想找条裂缝钻进去,然后换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地方生活。
而温良则是不紧不慢地背着下阕。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短短两句就把众人的好奇心勾了起来。
刘佩文、李长安等人纷纷将视线投向他,很想知道是什么如此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咝~”
此言一出,周围全是吸冷气的声音。
他们想过很多结语,唯独想不到如此简洁大方却又发人深省的结尾。
“天凉好个秋!好个秋!”
刘佩文等人反复咀嚼这句话,却感觉这短短的五个字有着某种魔力,将千言万语都收录其中。
“妙啊!”
秦道明听完后也忍不住拍手称赞:“天凉好个秋!将那种欲说还休的辗转扭捏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可谓不妙。”
“这不就是我等写诗作词之时的写照吗?纵有千言万语,却始终难以准确表达,到最后只能拍案叹言:天凉好个秋!”
他是正儿八经的儒生出身,写诗作词自然是其拿手好戏,同时他也发觉了温良言语中的问题:
“等等,殿下先前说这诗是其听说的,可是天下诗作,我都曾拜读一二,确实是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首佳作!”
“能写出如此佳作的词人也绝不可能籍籍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