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古三门湖
上古时期,在黄河尚未贯通之前,陕、晋、豫交界处,包括陕西关中地区,山西西南部临汾、运城地区,以及河南西部灵宝地区的一大片毗连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古老湖泊。由于这一座巨大的湖泊是在三门峡地区地址调查中被发现的,所以也被命名为古“三门湖”。三门湖是存在于二、三百万年前的一个古代大湖,总面积大约为2~3万平方公里。包含了现如今的黄河、渭河、汾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黄河、渭河、汾河在关中,临汾、运城,和宝灵地区的三座盆地流过,分别形成了三座盆地中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平原沃野。这片良田沃土地势平坦、辽阔无垠。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在第四纪的初期,这里却是一座碧波荡漾的大湖的湖底。
三门湖是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于1918年,在河南省三门峡附近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的。丁文江团队在对三门峡地区进行地质勘查中发现了一套岩性为黏土、亚黏土和砂层等叠置在一起的地层。并在其中找到了很多软体动物化石。因此就以首次发现地三门峡作为这一地层构造的名称,将其命名为三门系。此后,与这一地层相同的地质体系在临近地区被陆续发现,西至陕西关中地区,北达山西运城一带,皆有其踪迹。因此被认为是在相同的湖泊环境中形成。地层中所发现的部分软体动物化石,也正是生活在同一湖泊环境中水生软体动物。
三门湖的形成与消失,见证了地球上沧桑变迁的完整过程。古籍《山海经》有一个故事:“仙女麻姑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然而,从远古至今,中国上古时期的这种传说也并非全都是虚幻的神话故事。在地球形成的数十亿年的过程中,在广大的地区历过的沧桑之变亦不在少数,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务,根本无须为此感到惊奇。不用说在陕、晋、豫交界之处,曾经出现过的古三门湖盆地,就算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曾经是一片汪洋的古喜马拉雅海。在距今约七、八千万年前,陕、晋、豫交界之处的古三门湖盆地,也和整个华北地区有着相同的地质变迁,共同经历了长时期的海、陆交互和大型内陆湖泊、河流的盆地相的变迁的历史过程。
在后期的白垩纪之末,由于受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陕北等地区大面积抬升,古三门湖南侧的秦岭也随之继续生长。在其边缘地域发生了一系列东西向和东北向的断层,在这些断层的夹持中,中间部分相对陷落,形成了汾渭盆地的雏形。数千万年的第三纪时期,受多次断裂活动的影响,汾渭盆地不断演化变迁,到了第四纪初期,汾渭盆地的面积大大的扩充,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三门湖盆地。直至距今约100万年前,因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逐渐上升,气候也逐渐趋于干旱,三门湖面积亦相应渐趋缩小。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在强阳光的暴晒下,湖水大量被蒸发,古三门湖湖水中的盐碱浓度不断的加大,此时期的地质地层中出现了石膏层的沉积,古三门湖的湖泊环境鼎盛期也由此结束,进入了衰退期。距今约几十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湖泊的面积大为缩小,在现代汾河、渭河的位置上,存有一些小型遗留湖泊。运城地区的河东盐池和关中地区的卤阳湖,就是三门湖不断缩小以后的残留湖。秦国首都咸阳也正是因其紧邻古代面积更大的古卤阳湖而被命名的。
在古三门湖时期,黄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尚未形成,黄河也没有统一的河道系统。当时在现今黄河“几”字形的河道位置上,尤其是在黄河中游这一片土地上,存在着一系列与三门湖类似的姐妹湖。这些姐妹湖泊各自独处相互间并不贯通,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姐妹湖泊的存在,才共同孕育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的黄河。古三门湖的周围,有着众多河川溪流汇入,自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古三门湖形成之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了河-湖相环境的多次更替,古三门湖湖盆也经历多次的扩张与萎缩。在总的趋势上,三门湖湖盆面积逐步缩小,湖心逐渐向东转移,西部露出水面的湖底也开始受到风沉积黄土的堆积,形成了后来的黄土高原。直至中更新时期,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地质构造变化的影响,西部高原逐步形成。古三门湖上游的大型湖泊,也受其影响,并受到偏西北大风产生的风沉积黄土的挤压,这些湖泊中湖水水位不断被抬高,形成向下游倾泻的河道。
这些河道在后期的发育过程中,逐步贯穿并连通了这些上游古老的大型湖泊,大量的上游湖水也逐渐的倾入了古三门湖。在中更新世末期,三门湖曾经出现过一次湖盆快速扩大、水位迅速升高的突发事件。这一事件证实了上游有更多的来水突然大量倾入三门湖的过程,与古三门湖上游湖盆开始相连串通有关。正是由于这些上游湖泊的贯穿连通,致使古三门湖由封闭渐变为半封闭状态,上游湖水大量进入使得古三门湖水位迅速升高,使之湖面的水位超过三门峡地垒的高度,湖水先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巨大的水流最终在三门峡地垒上切割出一道深深的槽沟,并不断地被扩大拓宽。三门湖湖水的东流形成了最初始的黄河体系。随着整个三门峡谷地的形成,导致了更多古三门湖湖水外泄,这一种自然形成的湖水迅速外泄事件,最终使得古三门湖的彻底消亡,同时也形成了后期黄河水系的雏形。
以三门群沉积终结为标志的古三门湖消亡,是东流黄河得以形成的前提。古三门湖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十五万年前。由于黄土高原及邻区的强烈侵蚀,使得黄河上、中游从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逐步相互连通,因而干流水量增加,汇集于古三门湖,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湖水漫过三门峡地垒,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低缓的分水垭口向东溢流,黄河在小浪底以东出峡谷并不断下切。在公元前十五万年前后,三门峡谷地终于被贯通,湖水迅速外泄,出现具真正意义的黄河。干流进入华北平原,形成了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三门湖曾经有过三个沉积中心:一在西安之西,一在渭南之北,另一个在运城之南。这三个沉积中心,当时的湖水深度都很大,所形成的沉积物厚度可达千米。生物发展史证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生物的进化发展既有它的阶段性,也有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逆性,各种生物都与当时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就可以恢复三门湖时期的古环境。古三门湖的形成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在其存续期中,曾经经历过多次的冰川期和温暖期。而这样一种冰川期和温暖期的交替变化,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并不是以一种等距离的正圆轨道运行的。一种椭圆形的黄道和赤道夹角偏离轨道,使得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而在这一种周期性的变化中,当地球始终处在与太阳较远位置的时期,就会出现冰川期,反之就会出现温暖期。较为严重的冰川期会经历较长的时期,这样较长时期的冰川期被叫做大冰川期,而较短时期的冰川期,也就被称之为小冰川期或者亚冰川期。在大冰川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北部2大部分地区都会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成为一片苍凉的冰雪世界,在这一时期大部分包括人类的动植物在此地都无法生存,只能向南方温暖区域迁徙。此时只留下如猛犸象一类的耐寒动物勉强在此生存。进入了温暖期之后,大量冰川被溶解,这些冰川融水在短时期内被大量的释放出来。就会形成大洪水,过多的液态水在短时期被释放而产生的大洪水,也就是西方传说中的诺亚方舟的那一次波及全球的大洪水,而这样规模的大洪水,也同样是由地球的温暖期所产生的。
冰河期和温暖期的交替出现,是一种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曾经在地球上称霸,并统治地球很长时间的恐龙,也是在这样一种地球不同时期的冷暖变化过程中,不能适应气候的剧烈变化,而被困死的,这样一种困死,包括了冻死和因缺乏大量的食物而被饿死。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地球的气候周期性变化所致,而不是如同某些语出惊人的伪专家口中所说的因为某一突发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导致的地球大气层中数十年漂浮的火山灰遮蔽阳光而发生的。这些专家除了胡编乱造出来的伪科学,其他什么都不懂,把一种极其微小的事件夸大成影响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主要原因,也都是这样的伪专家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甚至有这样的伪专家编造出恐龙因为吃得过多,而导致放屁过多,把自己给臭得灭绝了。由此可见,这样的“专家”是怎样的愚蠢。
在古三门湖存续期的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温暖如春的气候环境,三门湖形成的初期,气候寒冷,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植被稀疏,仅有少量木本的松科、云杉、铁杉、榆、栎和草本的蒿、菊科、藜科及麻黄等的生长,一些地方见有耐寒的阴地蕨。当地球进入了温暖周期以后,三门湖同样遭受到大洪水的侵袭。有一种观点认为,三门湖和其上游分布的大型湖泊,也都是大洪水过后所遗留下来的。当大洪水来临时,除了一些高原山地,大部分的大地都成为了一片汪洋泽国,当大洪水退去以后,在这些低洼的盆地就形成了成串的大型古代湖泊。
随着地球进入了温暖周期,古三门湖地区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古三门湖和它的那些姐妹湖泊周围的气候也变得越来越适合各种生物生长,古三门湖进入了鼎盛期,气候变暖,导致各种植物群落在此生长发展,大量的植物也让这些地区成为了古代动物生存的家园。在那时候,三门湖的周围曾经生活过:三门马、斑鹿、大角鹿、羚羊、野牛、剑齿象、鬣狗、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湖泊的浅水水域则生活着以丽蚌为主的软体动物等。这个时期的植物主要属于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类型,以温带常见植物为主,点缀着少量的亚热带植物。生长的木本植物有榆、栎、松、桦、胡桃、鹅耳枥等,还有山核桃、枫香、枫杨、木兰、罗汉松等。湖沼中则生长着大量的眼子菜、黑三棱,还有水鳖狐尾藻等。到了古三门湖的后期,气候又逐渐变冷,松栎之类的植物有所增加,喜温植物逐渐减少,直至逐渐消亡。如果恢复三门湖鼎盛期的自然景象,我们就会看见:一望无垠的湖面平静如镜,湖水清澈见底由浅及深井然有序。湖面碧波粼粼、水光敛艳。在湖的周围,沼泽遍布、地面绿茵似锦。再向湖外,流水潺潺的溪流和大河蜿蜒而至,汇流入湖。湖边的群山森林映入水中,在迭起的涟漪中舞动,峦影波光令人悦目赏心。湖畔的林间、草地不时有各种动物出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同样在这一片土地上生存,发展、壮大。新石器时期以后的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一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贯通后,古三门湖中的湖水顺河而下,古三门湖的消失,并没有改变三门湖湖底地貌地形,而这样的地貌地形构成先秦时期一个大关中地区。这个时期的关中地区包括今陕西省关中,今山西的临汾、运城以及今河南灵宝的地域范围。而在东汉时期,今山西省的大部分都属于并州。唯独运城盆地的临汾运城属于关中所在的司州。同样,灵宝地区在河南,也是与众不同的,灵宝方言与一般的河南话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