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靡氏家族(二)
糜氏族长和族中长辈,邀请赵老画师抽时间前去朐县(海州)南部的灌云、响水、滨海、等地的糜氏家族垦殖庄园观赏一番便知分晓。赵老画师对此很感兴趣,赵老画师更感兴趣的却是糜氏家族的屯垦养殖以及售卖经营之道。要在乱世聚兵抗衡各路诸侯军阀的军队前来掳掠。无兵可是不行,要想聚兵必须要有充足的钱粮供给。常山赵氏不缺统军的武将,但却很缺钱。不善经营向来是赵氏家族的短板之一,同样也是扶风马氏家族的不足。若是能请的糜氏家族派人前往指点迷津,同时将糜氏家族的商道延伸至河北、三晋、扶风郡、北地郡一带。甚至直接进入代郡、雁门和云中郡草原区域,这将会极大的拓展出以糜氏家族为首,赵马两家相辅的商业帝国之布局。形成一个具有更大范围,跨越三地的规模商业经营体系。这将会为糜、赵、马三家都带来极为丰厚的利益。
赵老画师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糜氏家族的族长和糜氏家族在座的一些长辈。得到了糜氏家族的热烈回应。甚至当场拍板,他们将立刻组织两支精干的商队,先去扶风郡、常山郡探清商路,准备大干一番。另外,赵老画师还专门修书两封,让糜氏家族选派精干之人前往扶风郡马氏家族和常山郡赵氏家族。将自己这样一种形成三家结盟意向之事告知。并要求马氏家族和自己的赵氏家族派遣家族中有分量之成员于今年年底前来芒砀山一聚。三家将在此协商结盟的具体事项。除了了解垦殖营商聚集资金以外,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之事也被高度忠实的提及。同时还要着眼于三地的统筹布局,以利于三家联合的长期发展。老画师如此一番操作,看的山贼寨主的傻儿子杨峰简直就是口瞪目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糜氏家族除了过去在灌云、响水、滨海等地的沿海荒滩的开垦种植并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以外。还在徐州附近的萧县的皇藏峪和永城的芒砀山地区花费了大量的银子买下了大片的土地、湖泊和山林,几乎将这两个地区的所有范围都据为己有。其实,购买这些土地真正的花销支出,并不在于大片的土地、水泊、山林,而是花费在上下打点那些经办官吏的身上。记录在案的只是笼统的画出了一大片范围。并无具体的丈量。西晋政权建立以来。对世家大族极力维护。实施了占田制。只要占到就可以据为己有。
位于萧县东南部的皇藏峪山区原名黄桑峪,因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为争夺皇位发生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前205年,刘邦偷袭项羽的都城彭城,被项羽打败,只身藏在附近的黄桑峪中避难,故更名皇藏峪。皇藏峪区域总面积31平方千米。皇藏峪属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岩山地,多溶洞、流泉和山石景观,为山东古老丘陵徐州云龙山向南的延伸的余脉,统称龙岗山。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389米,一般山峰高度在100-300米之间 。
皇藏峪属暖湿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植被种类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同时混有相当数量亚热带树种。在皇藏峪山谷中分布着大片的桑树。临近水边,桑树生长的更为茂密、在漫山遍野桑林中,靡氏家族建立了许多养蚕作坊。并从江南地区招募了大量的缫丝、织造能手,前来此处建立缫丝、织造、染缬为一体的一整套丝绸制品的制作工坊。
古代的丝绸印花名叫“染缬”。 染缬以“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隋文帝宫中者,多与流俗不同”。此书记载史事常多以意附会,不可尽信,惟谈及染缬在六朝流行,隋代宫中亦重视,还不太荒谬。染缬盛行于唐代,技术也成熟于唐代。目前可知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技术普遍流行:蜡缬、夹缬和绞缬。
“蜡缬”,就是我们常说的“蜡染”。它又分单色染和复色染两种。复色染有套色到四、五种的。因不同颜色容易相互浸润,花头多比较大,无论是串枝花或团科花,构图饱满,特别宜于作幛子帘幕。近来常听人说现代西南蜡染从唐代染缬发展而出,事实或者正相反,唐代蜡染技术上的成就,很可能是从西南兄弟民族方面传入中原加以发展的结果。
“夹缬”的制法是用镂空花板把丝绸夹住,再涂上一种粉混合物,待干后投入染缸加染,染后晾干,刮去浆粉,花纹就明白现出。这样作成的染缬,花色必浅于其他部分。如用花板夹住,直接于空处用颜色刷梁,花色就深于其他部分。后者虽也叫染缬,但材料可不曾入过染缸。这种染缬必用花板。
“绞缬”是把成匹丝绸或衣裙成品,照需要把某部分用线缚着、缝着或作成一定襞折,用线钉固,染后晒干,再剪去线结,就自然形成一定图案,有蝴蝶、海棠、蜡梅、水仙等等简单小簇花样。一般说来,绞缬作法不受缬板限制,并且能随心所欲作成个人爱好的花样,因此在当时人应用上也就相当普遍。
染缬多宜于用在熟软薄质丝绸上。一般染缬多用青碧地,但唐人已习惯用红色,由退红到深红胭脂红,红色实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等级。部分花缬必然是要利用这不同等级的红色形成美丽效果的。古代红色染料主要是紫草和红花,到唐代红花种植已遍全国。染缬图案不断在发展中,到北宋时还流行深色地的花缬,后来被政府用法令禁止,技术才失传。
而在西晋时期,丝绸印染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即使还处于初级阶段。经过染缬处理过的丝绸制品,也远比素色的丝绸制品更受显贵人家和达官贵族家庭的欢迎,只不过靡氏家族的丝绸制品,超链接不在市场上流通销售。为的是避免被朝廷皇宫内府的征辟。在西晋朝代,是个谁都知道,一旦家中有什么好东西被皇宫内府看上了。那就等着倒霉吧。不把你弄的和倾家荡产皇宫内府中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34;仙女峰&34;,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葬群也位于此地。古代的芒砀山地区是一片大泽。薛湖、滦湖南绕,丰西泽、沛泽北环。西边是孟渚泽,东边有沙泽、余泽。砀水、获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纵横其间。芒砀山周边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芒砀山也因此显得更为清秀与峻拔,也成为农业、渔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水经注》记载&34;山有梁孝王墓,或(获)水又东,谷水注之。水上呈砀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坡流散,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谓之砀水。&34;
芒砀山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的储量为3313万吨,可开采量为1926万吨。还有大量的大理石、花岗岩,可供煅烧瓷器用的高岭土储量也很丰富,其中石灰岩分布有14个山头。
糜氏家族对这些区域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垦养殖。土地以种植粮食为主,各个水泽湖泊也以渔业养殖形成产业。由于建立了以养殖、售卖并为一体的产业基础,糜氏一族除了派遣子弟经营之外,还对外广招流民前来围垦,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芒砀山附近区域,一座座庄园就仿佛是遥相呼应的战争壁垒,傍山依水连成一片,养殖用的猪舍星罗棋布的分散在大片的农田之中。在芒砀山的山区森林边缘的坡地上。饲养着大群的耕牛和提供肉食的山羊。只有在山区的内部核心地区,才会有少量的马匹培育。这里的马匹大都是从西域、甘、雍等地专门挑选出来的体健高大的雄壮之马,以供杂交培育使用,这里的培育新品种的马师,也是靡氏家族花高价从北方草原地区聘请。
糜氏家族的商队需要将大量的货物送往全国各地。仅仅只是依靠船队运输,还是有许多地方无法到达。为了解决这些不通水运地方的货物运输,糜氏家族拥有一支庞大的货运车队。需要大量拖拽马车的挽马。利用沿海三县荒滩草地饲养的马匹虽然不能载人上阵。但是充作拉车的挽马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然而作为驾驭马车之用的辕马需要更为强健的马匹。而且随着运输车队的逐渐扩大。就需要有更多的,更加具有耐力的马匹品种被培育出来,作为运输车队的驾驭辕马。同时,能够承载更多货物的四轮马车,自然也被大量的运用到陆路运输中来。由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四轮马车都是不具备转向设计,使用非常不便。为此,糜氏家族招募大批的能工巧匠,并开出了巨额悬赏。无论是否家族中人。只要解决了这一问题得,都可获得家族提供的优厚待遇。并为其建立专门的制作工场。专门负责四轮马车的制作。
最终这一令人眼红的悬赏,被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拿到了。据说这一位老者是墨家的秘密传人,自战国时期墨家发生内乱消隐以来。世上已经很难再看到有人以墨家子弟出现。他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将四只车轮做成两个普通的两轮车架。两个车轮之间用一根钢制的车轴连接。车轴的末端装有插入卡销的孔洞。两只车轮与车轴通过一对青铜制成的轴瓦与车轴相连,这样利用轴瓦连接车轴的好处是车轮并不与车轴同步旋转。这样做的原因正是为了解决马车转弯时两边车轮行走的距离不同而产生的差动所设计。青铜轴瓦内部被雕刻出一些小的沟槽,沟槽中敷以油脂作为润滑,这些槽沟是被用来存放这些润滑用的油脂,保持这些润滑油脂可以长久有效的工作。两只后轮的连接车轴被固定在车厢两侧的悬兔上,悬兔是中国古代马车上用以解决车轴与承载重物的车厢发生的接触。由于设计的是四轮重型马车,悬兔所采用了更加能够承重的钢条弯曲制成。
连接两个前轮的车架也和后轮的差不多。在车轴中部竖立了一根稍短的立轴。只是前轮的支架并不与车厢相连,在车厢底部的钢制车架的前端有一个三角形的连接支架。三角形支架的前端有一个套轴。同样用青铜轴瓦将三角形连接支架套在前轮支架中部的立轴上。这样前轮就可以自由的左右转动而不会影响到车厢的平衡。前轮支架上连接着车辕。车辕两边各装有一根横向的轭。可以挂在两匹挽马的背上用来拉车。车辕的中间是一匹高大雄壮的辕马来负责驾车。
经过这样的改进设计的重型四轮马车仅仅只制作了两辆。却也花费了数百斤钢铁。当新车制作出来时,糜氏家族族长和一群家族中的前辈都到场观摩。靡氏家族中的一块空场中来回试驾了几次以后。驾车的老车夫却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不是对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有什么看法。他只是对拉车马匹的装具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根据他多年驾车时的观察,原先的马车都使用同一根横向的轭,横担在马匹的背上,其实这样马匹并不能使出最大的力来拖动马车。如果想要让拉车的马匹能够使用最大的力量来拉车,就应该试一下他自己发明的用皮革和绳索制成的软装具来套马。这样一副软装具是套在马的前胸和肩部。除了车辕上的横担,还利用了马匹的前胸和肩头的力量再通过皮带牵引车辆前行。辕马的背部也被套上较短而又宽阔的皮带系上,用来替代横担的轭挂在车辕之上。这样马匹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肩胸部位发力。可以更加轻快的拖动马车前行。根据老车夫的提议改进的四轮马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试验中,由铁架、木板构成的车厢里,被装载了超重的铁块。用三匹马拉车,依旧可以轻松的快速奔跑而并不费力。从此以后。糜氏家族的三驾四轮重型马车随着糜氏家族的商队,来往奔行于华北平原和豫东平原大地。为糜氏家族的商业帝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