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丽江木府 > 第142章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第142章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清朝 丽江木府第一代土司-木靖

    第二代土司-木柚

    第一代任职期限:1669年至1671年

    第二代任职期限:1672年至1677年

    木懿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正式开始处理丽江的一切事宜。他谨记父亲的临终遗言,以守护好丽江为己任。同时,他时刻留意吴三桂的一举一动,以防被奸人暗算,步入父亲的后尘。

    父亲的死跟此人脱不了关系,他心知肚明,可自己现在不是吴三桂的对手,目前必须学会忍耐,等待合适的机会,替父报仇。

    只可惜,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就撒手人寰。木靖膝下无子,最后由弟弟木柚接任丽江土司之职,继承父兄遗志,守护丽江,为父亲讨回公道。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眼看时机成熟,便命令少年侍卫在鳌拜觐见时将其擒获。

    很多大臣平时也不待见鳌拜,所以在他被捕后,这些人纷纷上书弹劾,列数了他往日的种种罪状。

    康熙念其有功,并未株连宗亲,只将鳌拜一人囚禁死牢。平时与鳌拜狼狈为奸的遏必隆被削去太师官职和一等公爵位,贬为庶民。其他同伙或者党羽,全部被铲除。

    十四岁的康熙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收服了在朝中无人敢惹的权臣鳌拜,将政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令其他大臣折服,同时也让他树立了一代天子的威仪,从此开启了他的王者生涯。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递交辞呈,想要回老家辽东去养老。由儿子尚之信袭父职,继续为朝廷效力。

    他的这一举动,引发了撤藩的舆论。康熙思虑再三,认为这些藩王手握重兵已久,养成了骄横跋扈的习惯,长此以往对国家不利,于是下令“撤藩”。

    远在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也获知此消息,内心极为不满。他的理想不仅要做平西王,他还想拥有更大的权利,现在朝廷来这么一出,不是明摆着要削弱他的势力。

    所以他表面上假装同意撤藩,暗地里却偷偷联络反清团伙,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在云南公开反清复明,起兵造反。

    这时的木府已经无力与之相抗衡,只能迅速上报朝廷请求支援。

    还未等到援兵的到来,吴三桂又开始新的动作。他派出心腹爱将乘势攻下贵州全省,接下来又攻下湖南的常德、长沙、岳州、灃州、衡州等地。

    吴三桂除了攻城掠地之外,还到处广发檄文。他的党羽遍布全国各地,有广西大将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陕西之王辅臣等,一时间纷纷响应。

    据统计,当时已有六省沦陷,包括广东的尚之信也举起了反清的旗帜,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闻讯后,坚决主张攻打吴三桂这个罪魁祸首,不给他任何妥协和让步的机会。其他被吴三桂煽动闹事的人,可以采取怀柔政策,招抚安置,以此来分化敌军,削弱吴三桂的势力,让他孤立无援。

    康熙随后把湖南作为进攻的主战场,命令大将勒尔锦率军至荆州、武昌,从正面阻挡吴三桂,从而进击湖南。另外一支队伍由安亲王岳东从江西奔赴长沙,待两队人马汇合,再前后夹击湖南。

    吴三桂的军队(吴军)大部分来自云南,称得上兵强马壮,面对清军的有力攻击,吴军强烈反击,一点也不逊色,战事一时僵持不下。

    丽江土司木柚对吴三桂积怨颇深,在看清形势后,他主动向朝廷捐赠军需物资,支援清军,受到清廷的表彰。另外他还在云南到处宣扬吴三桂的恶行,引起了当地人民的愤慨。

    其实在当时,许多有文化的人也看出了吴三桂的险恶用心,所以并没有被他收买。当年在关外,吴三桂被李自成威胁的时候,是他主动找到清军帮忙,引清军入关来对付共同的敌人-李自成。在他需要清廷的时候,曾信誓旦旦地说,要誓死效忠。一旦触及他自身利益的时候,他又打起了反清复明的口号。这样表里不一的人,不值得追随。

    康熙十五年(1676年),战事在这一年发生了转机。陕西王辅臣与福建耿精忠在清军的攻击下,先后投降。接着,广东的尚之信也被清军打得跪地求饶,心悦诚服地归顺朝廷。

    双方作战三年以来,吴三桂只剩下湖南一席之地,他深感兵力和财力不足。还有众属下也不像当初那样斗志昂扬,甚至有些敷衍了事,种种迹象表明,人心开始涣散。

    吴三桂发现这些不利的苗头后,开始做内部整顿,后又对外广做宣传,效仿清廷分化敌军。他的这一举措,暂时稳定了局面。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自称周王。不幸的是,还没有当过几天皇帝,他就突发恶疾一命呜呼。

    吴三桂的失败一方面是人品不行,另外一方面是他不具备战略眼光。

    可能吴三桂也没有将康熙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放在眼里,因此才轻敌冒进招致失败。

    康熙虽然年轻,但有着杰出的才干。在他做出撤藩的决定时,已经想好了会导致出现的后果,并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此当吴三桂谋逆的消息传到朝廷时,他泰然自若。并且对此人的动机和下一步行动分析透彻,同时做好了相对应的军事部署。

    他首先暂停撤掉平南、靖南二藩,孤立吴三桂。之后,他又以叛国的罪名将驻留在京师的吴应熊(吴三桂之子)处死,击垮吴三桂的心理防线。

    吴三桂起兵之后,既没有选择疾行渡江,挥师北上,占据有利地形,以军事上的优势推动政治上的成功。也没有选择下金陵,占长江,堵塞南北通道,或者出巴蜀,据汉中,以此建立牢固的革命根据地,做到前可攻退可守。

    他最后选择分兵湖南作为据点,显然是行不通的。拼死争夺下来的都是一些价值不高的小城市,错过了最佳战机,从而给了清军反扑的机会。

    有句古话说得好,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