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威震四方
清朝 丽江木府第三代土司-木尧
任职期限:1678年至1691年
木柚临走的时候,吴三桂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他已经看到了仇人的结局,于是安心地离开人世。而后,由儿子木尧袭父之职,统辖丽江。
时间才过去半年,吴三桂也死了,他的灵柩运往云南安葬,其部将拥立他的孙子吴世璠登基为帝。
然而此时的吴军开始军心不稳,逐渐变得不受控制。主将吴应期长期坚守岳州,也勉强维持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便带领众部弃城而逃。
岳州是湖南的门户,吴军不战而逃,门户大开。这让一直在荆州守株待兔的清军白白捡了一个大便宜,随即蜂拥渡江,另外还做好了战斗准备,要给吴军当头一棒。
清军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吴军军纪散漫,完全抵挡不住清军的强烈冲击,最后全线崩溃。包括在广西和四川的队伍,由于前线兵力吃紧,无法得到有力支援,军需物资也供应不上,之后接连遭到重创。
清军趁机收复失地湖南、广西和四川。
吴世璠在一次次战败中,损失惨重。只好带着剩余不多的残兵败将逃回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冬,清军攻破云南昆明,吴世璠自杀。从此,吴氏政权将彻底土崩瓦解。
在平定削藩之乱后,康熙又将目光瞄向了台湾,那里也是中国的领土,岂容他人据为己有,称王称霸。
早在吴三桂背弃清廷,另起炉灶时,郑经已经开始与耿精忠来往密切。当清军和吴三桂打得人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安排军队从福建沿海一带上岸,到处抢占地盘。
没过多久,耿精忠降清,郑经一下子成为了孤军,很快就被清军挫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氏政权辖下的金门、厦门,被清军收复,他再也无力反抗。
回到台湾后,他心灰意冷,无心恋战,整日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岳父冯锡范恨铁不成钢,直接夺走了他的权利,正式统领台湾。
郑氏从此走向没落。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开始动荡不安,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位延平王,但实际掌权人是冯锡范与刘国轩。
忠于郑氏的官员,不满这二人的所作所为,有意向清朝示好。这一切被外交官傅为霖所知,他主动请缨,甘愿充当和事佬。于是,他找到福建总督姚启圣,说明来意。
姚启圣认为这是攻进台湾的大好时机,然后,他迅速拟定作战方案上报朝廷,同时还推荐施琅为主将,攻打台湾,确保万无一失。
康熙收到信息后,立即召集大臣商量此事。有大部分官员反对此时灭台,原因很简单,天下初定,前不久才平息吴三桂的反叛,已经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如果此时再出兵攻打台湾,恐怕不止劳民伤财,甚至动摇国本,万万不可取。尤其是在福建一带的封疆大吏,坚决反对用武力征服台湾。
还有一部分主战官员,分别是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他们坚决支持趁此时攻打台湾,以绝后患。他们甚至用性命担保,施琅可堪当重任。因为他与郑氏父子有世仇,无论是国仇还是家恨,他一定全力以赴。而且他对海上的情况非常熟悉,为人也聪慧机敏,是不二人选。
康熙听取了不同的声音和建议,最终还是决定攻打台湾,他委任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统领大军择日出发。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大军抵达台湾海岛,在澎湖与刘国轩的大军交上火,施琅不负众望,首战打败刘国轩。随后,他又带军直接冲入郑王宫,所到之处尸横遍地。
到最后,无论是守城的将士,还是王公大臣,见了他就像见了鬼魅一样,纷纷缴械投降。
此战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喜不自禁。施琅功不可没,理应得到朝廷的重用。
在康熙皇帝的励精图治下,清朝已经逐渐走向强盛,虽说还没有达到万国来朝,四海臣服的地步,但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云南前几年在吴三桂的折腾下,苦不堪言。幸得当今皇帝雄才大略,去除毒瘤,让云南起死回生。
木氏又重新站了起来,在云南仍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木尧也是一位谦恭有礼的土司,在他的领导下,云南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
康熙对木尧的工作比较满意,特赐金匾以示嘉奖。
现在的清朝内忧尽除,还有外患未平。自从清军入主中原后,沙俄在黑龙江一带肆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四处侵占中国的领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下令驻扎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尽快离开中国领土,沙俄军视若无睹,反而变本加厉地在黑龙江撒野。最后清将萨布素出马,将其挫败,他还将黑龙江下游的沙俄军辛苦建立起来的据点,全部摧毁。
当时的雅克萨成为了一座孤城,里面的沙俄军还在困兽犹斗。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经过一年的休整,沙俄军又卷土重来。康熙认为,只有彻底消灭沙俄的侵略,方能一劳永逸。
之后,他下令都统彭春奔赴爱珲,七日内攻破雅克萨城,事情办成后,立刻回京师复命。只需留一小部分军队驻守在那里即可。另外再派出一部分士兵在爱珲屯田,巩固加强对黑龙江的防卫。
彭春不辱使命,成功拿下雅克萨城。之后,他按照旨意,迅速安排好这里的一切事宜。士兵该屯田的时候屯田,该训练的时候训练。合理利用时间,确保屯田、防卫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