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少年康熙
抗清名将-郑成功
自明朝灭亡后,郑成功便率领父亲的旧部在东南沿海地区公开反清。曾一度在沿海突袭,有一次还包围了清江宁府(原南京),由于兵力不足,很快就被前来支援的清军击败。而后,他凭借着海战的优势固守在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一带。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两万多人,分别乘坐船舰二百艘,在金门料罗湾启航,几日后抵达澎湖。稍作停留后驶入鹿儿门,由何斌引导舟师于禾寮港着陆。
众将士上岸后,从水陆两面攻击荷兰殖民军。由于对方没有防备,很快就败下阵来,之后退守到赤嵌城。郑军还切断了赤嵌城和台湾城之间的所有联系,包围了赤嵌城。
六日后,郑军不断向城中射入火箭,打算焚城。城中已经断水断粮,守将描难实深知孤军守城的严重后果,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打开城门投降。
郑成功随后又攻占了台湾城。
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从此开启了在台湾的统治。
然而不幸的是,郑成功统治台湾没过多久,突然暴病而亡。
其子郑经在父亲离世后,在金门发动政变,打败了自己的亲叔叔在台湾的统治,自称延平王。他继承了父亲遗志,拒绝降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从六岁开始即位的顺治皇帝猝死于养心殿。他生前留有遗言,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儿子玄烨,定国号为“康熙”。
玄烨即位后,由于年纪太小,很多事情都是由祖母(孝庄太后)和朝中大臣们决议。
说起孝庄太后,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历经三朝,辅佐两朝皇帝,从儿子再到孙子。尤其是孙子玄烨,被她教导有方,后来成为了千古一帝。
孝庄唯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当年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有些不清不楚,以至于让儿子福临(顺治)心生不满。其实也不难理解,丈夫皇太极走的早,孤儿寡母在皇宫中处境艰难,好不容易遇到像多尔衮这样的文武兼备,而且还是亲王的照拂,就算没有私情,仰慕是有的,所以不巴结才怪。
儿子福临的叛逆,大多数来自多尔衮的长期独揽大权,再加上他与孝庄的风言风语,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在福临的头上,他需要找到一个方式发泄。
福临的叛逆,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才算释怀。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去干一番事业,正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时,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董鄂妃。
婚后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过了几年快乐逍遥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董鄂妃突发疾病离去,给福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没过两年,也追随她而去。
虽然孙子玄烨继位时年龄小,但他并没有表现出跟同龄孩童一样的贪玩调皮,反而有一种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也许跟父母早逝,再加上自小便生长在尔虞我诈的皇宫里有一定关系。
童年的康熙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本应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玩耍的年纪,却因父亲的过早离世,肩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担。诺大的皇宫,只有皇祖母与他相依为命。所以,长大后的玄烨特别尊崇孝庄。
此时的清政府并未像表面看上去的那般平静,外有如郑成功之类的反清分子四处流窜,内有鳌拜专权。皇帝虽然年幼,但聪慧过人,他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康熙六年(1667年),内阁首辅索尼因病去世,候选人未定。因此十四岁的康熙正式亲政,他在太和殿接受朝臣们的朝贺,大赦天下。
木懿也在赦免的清单行列,只不过路途遥远,等圣旨传达到云南的时候,已是次年(康熙七年)。算起来,距离木懿入狱已有七个年头。
在这期间,吴三桂时不时地向木氏索要真金白银,木氏也是没辙,既然人都被抓了,只好妥协,或多或少,每次都送。
木懿终于熬到苦尽甘来,重获新生。回到丽江木府后,他先去了祠堂,告慰列祖列宗的保佑。
没过多久,木懿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危在旦夕。可想而知,这七年来在牢中如何艰难度日,没有少吃苦头,以至于把身体都熬坏了。
他已经安排好了身后事,如果自己走了,由儿子木靖撑起整个木府。他不要求儿子光宗耀祖,只要保住丽江安宁即可。
另外,他还交代木靖,吴三桂这个人两面三刀,要小心提防,即不要得罪他,也不要过于亲近。这样狼子野心的人,朝廷迟早要对他动手,你必须明哲保身。
木靖听完连连点头,眼泪再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交代完后事,木懿终于闭上眼睛,放心地离开了人世。
云南有吴三桂鱼肉百姓,朝廷有鳌拜专权。木靖对于朝堂之事,无心留恋。从此,丽江木府渐渐走向下坡路,再也没有元明两朝的风光无限。
康熙逐渐长成为一个少年,他对这二人的所作所为早已不满,欲除之而后快。
鳌拜最近行为越来越离谱,因大臣苏克萨哈在朝堂上公开指责他越权,气急败坏的鳌拜,竟然在私底下杀死了他。
虽然目前政局不受皇帝掌控,但康熙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玩“布阵”的游戏,实际上是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