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选秀
成化二十年,因为皇太子已经到娶妻的年纪了。
所以宫中皇帝特意颁下开采选,为皇太子选妃的旨意。
随着这道旨意的发出,采选的事情便马上就开始了。
很快,一批批负责采选的太监,就从宫中离开,分别奔赴河间府、永平府、顺天府等地,召选秀女进京参加采选。
看着这一批批太监的动向,宫中要采选太子妃的消息,也传得越来越远,在各处都引起了不少的慌乱。
河间府兴济县。
一辆破旧的马车里面,一个十来岁,衣着破旧的小姑娘感受着马车的颠簸,只觉得难受极了,面色十分的苍白。
于是便对着一旁的妇人问道:“奶娘,还有多久才到?”
看到小姑娘这个样子,坐在小姑娘身旁的妇人,只觉得十分的心疼。
才生了一场大病,身体都还没有养好,又得坐在马车里面连夜赶路。
再这样下去,也不知道身体吃不吃得消。
妇人很想开口让马车停下来,让小姑娘好好歇一歇。
只是想到以如今的情况,马车还真不能随便停下,又停止了这种冲动。
只是对着小姑娘安抚道:“大姑娘,你再忍忍,现在不是任性的时候,等到奶娘家就好了。”
听了这话,小姑娘也就是窦静姝,忍不住在心里面苦笑了一声。
也不知道她这都是什么运气,才到这个小姑娘身上,还什么情况都没有来得及弄清楚,就被塞进马车跟逃难似的离开家里面。
不过在整理过脑海中的记忆以后,窦静姝倒是弄明白了,她现在是要干什么。
别看现在这个样子,十分像是在逃难,实际上还真不是逃难,而是在逃避宫中采选。
原来是数日前,宫中传出了太子妃采选的消息,才一下子就让人惊慌起来。
自认为自家符合采选条件的人家,都在想方设法的把闺女嫁出去,或者让闺女出去避一避。
虽然是选太子妃,实际上还真没有几个人家愿意去参选。
主动报名参选的人家 ,不过寥寥。
大多数人家,对于采选这件事情,都是避之不及的态度。
倒也不是这些人对太子妃这个位置不动心,自家能出一个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娘娘,大多数人家还是愿意。
好歹作为皇后的母族,怎么也能得一个伯爵,要是得圣心,晋封侯爵、国公也不是不可能,大多数爵位还能世袭。
这种自家闺女能够母仪天下 ,外孙还有可能会成为皇帝,整个家族都会被惠及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家愿意。
大家之所以对采选的事情避之不及,主要是成为太子妃的机会也不大,想要混出头太难了,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前程。
参选的姑娘数万人,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够成为太子妃,还真没有几个人会自信太子妃之位非自家闺女莫属。
而且如今宫中选秀,一般都是从民间采选,要求就是寒门小户,家中世代清白,女孩子也得德才兼备才行。
高官显贵之家的女儿,压根就没有机会参选,连第一关报名这一关,都没有机会通过。
最多也不过是小官的女儿,要是愿意参选也可以报名,却也不会主动要求这些人家的姑娘去参选。
最符合采选要求的姑娘,却是耕读之家出身的女孩子。
这样人家的女孩子知书达理不粗鄙,说不定在家也是读书习字,也不算委屈皇子、皇孙 。
却又不用担心外戚势大,靠着成为妃嫔的女儿,影响到大明的江山稳固。
这样人家的姑娘,就算是没有报名参加采选,只要被负责采选的太监知道了,都会上门征召 。
却也是因为这个要求,倒是让选秀的事情成一项苦差事了,几乎没有什么人家愿意。
谁让女孩子一般进入了选秀队伍,也就没有再回家的机会了,好的自然是为妃做嫔,差的也要充作宫女。
隔着一道宫墙,闺女要是没有能够混出头,一辈子都见不上面也就算了,甚至连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成为宫女的女孩子自然不用说,服侍人的活计哪里是好做的事情。
说不定哪天用一张破席子裹了,扔到乱葬岗去了,家里面都还不知道消息。
就算成为妃嫔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了,无子的妃嫔,在皇帝没以后了,也是要殉葬。
能够在数万参选的姑娘中,直接成为主子,而不是奴才,就已经算是有运气了。
又怎么能保证还有运气一定会得宠,膝下能够养下一个孩子。
实际上,每次参见采选的姑娘,无论是做主子还是做奴才,大部分都是死于非命,能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个。
这种说是选妃,实际上闺女进去,却都没个好下场的事情。
只要不是一点都不在乎闺女,真的想用闺女去搏一场富贵的人家,还真不愿意去参加采选。
本来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是高门大户的闺女去采选,靠着家族的权势,怎么也不可能落个生死不知的结局,说不定还会愿意参加采选。
如果只要不是高门大户的姑娘都可以参选也好说,真正穷苦人家,连饭都不一定能吃饱,也不至于会在乎这未来的危险。
今天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了,谁还管明天会不会碰到危险,肯定也会愿意报名参加采选。
偏偏高门大户的姑娘担心会外戚势大,穷苦人家的姑娘也嫌弃粗鄙,觉得辱没皇子、皇孙了。
如今采选要求的却是耕读之家的姑娘,地位说高不高,比起那些高门大户的姑娘,远远比不上。
至少家里面的姑娘进宫以后,要是女孩子自己没有混出头,家中想要再得到闺女的消息是不可能了。
但是家中的日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平时在家能读书习字,可能还有一两个小丫鬟服侍。
这样人家的姑娘,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怎么也比送进宫里参加采选强。
也是因为这样,大家一向视选秀为苦差事,只要疼爱女儿的人家,根本就不会愿意。
其实都不是非得十分疼爱女儿了,而是只要不打算让闺女白白去送命,都会想方设法的避免采选。
大家都不乐意报名参加,参加采选的秀女人数不够怎么办,总得想办法。
所以每次宫中颁布选秀的旨意以后,主动报名的姑娘人数都会不够,还得采选太监去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家征召。
同样也是这个原因,每次宫中颁布了要选秀的旨意,符合些条件的人家,都会把家中女儿提前嫁出去 ,或者送出去躲一下。
都是在家中千娇万宠的女儿,进宫去确定是做主子也就算了,好歹还有个盼头。
更多的却是连做白头宫女都是奢望,还得运气好才能活到那个时候,有几个人会舍得?
最好避免采选的办法当然是嫁出去,就算是皇家也不能夺人妻室,嫁出去就彻底安全了。
只是宫中采选并没有固定时间,有时候隔个一两年就会采选一次,有时候十年八年也没有采选的事情发生。
一般都得有皇子、皇孙到了适婚年龄,或者是皇帝后宫妃嫔都年纪不小了,才会开一次采选。
没有一个固定采选时间,就很容易打人一个措手不及,压根来不及把闺女嫁出去。
要是有固定采选时间,无论是三年一次,还是五年一次,都能够算好时间把闺女提前嫁出去。
如今采选的时间,却是看皇帝的旨意。
什么时候发布采选旨意,什么时候就采选。
旨意上说是大范围采选就大范围采选,说是只采选哪一片的女孩子,就只到哪一片去采选。
因为采选的事情有太多不确定性,就只能知道消息以后再做打算了。
不过很多时候得到消息以后,再做打算,往往都会来不及把家中闺女嫁出去。
得到了采选的消息,符合采选条件的人家都在嫁闺女,哪有那么多合适的女婿人选给这些人家做女婿。
毕竟这些人家的条件差不多,对于女婿的要求也差不多,符合大家对女婿要求的人,肯定会很抢手。
这个时候,为了不把女儿送进那见不得人的地方,有些人家就也不挑女婿人选了。
连从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或者是从自家下人中选一个年龄合适的下人,直接拜堂成亲入洞房的都有。
就算女婿再怎么不好,辱没了自家闺女,也比把自家闺女送进宫里去要好。
嫁在身边好歹能时时刻刻看着,女婿家里面就算再穷,舍点银子帮衬一下也就好了。
但是闺女如果被选进宫了,说不定这一辈子,都别想再知道闺女的消息。
两种情况比较一下,想也知道哪一种情况更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这样疼闺女,只要闺女能留在身边,就什么也不管了。
就算是要多养一个一无是处的女婿,也心甘情愿。
还有的人家,如果没有合适女婿人选,也不愿意只求能把闺女嫁出就行,还是想找一个乘龙快婿,就得另外想办法了。
既不愿意让闺女进宫去受苦,也不愿意闺女随便就嫁了,却又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一般就是把闺女送远一点躲一下。
毕竟采选范围要按照旨意来,直接把闺女送到那些不在采选范围的地方就行了。
家里面等征召太监找上门以后 ,只要说明闺女不在家里面,再递点银子疏通一下,事情一般也能糊弄过去。
反正这个采选的事情,宫中也只是规定了采选的范围,参选人数,具体谁参加采选、谁不参加采选又没有规定。
到时候只要把找上门的征召太监给贿赂好了,也不会再有什么隐患。
窦静姝现在的情况,就是家中听说要采选的消息了,刚好河间府又在此次征召的范围里面。
偏偏因为宫中皇帝偏宠贵妃万氏,万贵妃又十分善妒,连宫中妃嫔都容不下,哪里还愿意又选妃嫔已经有很多年都没有开采选了。
看着这么多年都没开采选,大家心里面也就放松些了。
也没有想到皇太子到选妃年龄了,毕竟普通的百姓,也不可能知道皇太子多大了。
因为没有料到会有采选的事情,就都没有早早的把闺女的亲事给定下来。
现在突然又要采选了,家里面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女婿人选,便想把闺女送到不在采选范围的奶娘家躲一躲。
躲避采选的事情,也是一点儿都耽搁不得,说不定晚一步,就被人给堵住了,想走都走不了了。
于是窦家人也顾不得闺女还在病中,直接就塞进马车,让闺女离家去避一避。
窦静姝正忍着身体的难受,想着自己现在的情况。
也觉得还真是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点,很多时候都是想方设法的进宫。
没想到这个明朝的选秀,竟然会是这么让人避之不及的事情。
大家为了躲避采选,还真是手段尽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
突然却发现原本正在疾驰的马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慢了起来,最后甚至还停下来了。
外面出什么事情了
正在窦静姝疑惑的时候,就听到外面传来了质问声。
“马车里面是谁?你们这是要上哪里去?”
听到这话,窦静姝还没有觉得怎么,旁边的妇人却是脸色大变。
没想到这次来采选的人,动作竟然会这么快,府里面得到消息就安排大姑娘离开,却还是碰上拦路的了。
她连忙压低声音在窦静姝耳边说道:“大姑娘,你记着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娘,外面赶车的刘叔就是你爹,千万别说漏嘴了。”
好在采选一般只是要求耕读之家的姑娘去参选,穷苦人家的姑娘却并不做要求,就算自己主动去报名,都不一定能过初选。
妇人震惊以后,想到一开始府里面也预料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才只赶了一辆破马车,又让大姑娘换上了一身破衣服。
说是如果真被拦住了,就只说大姑娘是自己亲生闺女,说不定能够糊弄过去。
于是妇人也勉强稳住心神,叮嘱过大姑娘以后,就等着外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