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章
霍思齐见皇帝痛苦,几乎大笑出声,杨久安挡在皇帝身前,截道:“闭嘴,话也让你说完了,快告诉我风六在哪儿。”
她的耐心几近告罄,“你再多说一句废话,我让你有来无回……”
空气中气压骤低。
霍思齐被逼出一口血气,风六那最后一击还未痊愈,他笑道:“你的功夫越发精进了,风六这家伙,其实我也不知道他跑去了哪里。”
眼看着杨久安已经被激怒,他紧接着道:“我确实抓住了他,可惜让他跑了,我们在会州碰面,可我搜遍了会州,也没有找到,不过你放心,他死不了,倒是我被打了一掌,现在还没好。”
杨久安道:“你用公子的性命发誓,你没有说谎。”
霍思齐沉默。
要不是还有最后一丝理智,杨久安此刻应该已经掀翻了屋顶,她咬牙道:“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不然,我不保证我不会做出弑师之事。”
霍思齐并不惊讶她认出他在院里的伪装,他平静道:“我以为你会用公子来威胁我。”
杨久安道:“这是我们之间的事。”
闻此,霍思齐笑道:“你,很好。我,发誓,以公子的性命,他四肢健全地逃了,还活着。”
说完,他最后看了一眼气息奄奄的皇帝,转身离去。
梅芜卿在外阻拦到来的太医与护卫,霍思齐出来后才道皇帝已经与公主交代完毕,请太医进去。
这行宫之中,除了皇帝,杨久安说一不二,是实际的主事人,并没有人怀疑。
众人进入房中,见杨久安跪在床前,轻声与皇帝耳语。
太医上前施针,杨久安退开,皇帝的目光逐渐混浊,看着眼前渐渐模糊的影子,竟微微抬起了手。
杨久安见状心有所感,立刻上前,握住他的手,她的手心干燥而有力,她道:“陛下,您放心,我说的都是真话。您放心,放心。那代表不了什么,我们都是明氏的人,只要我活着,您在九泉之下,终会看到,我会实现我的承诺。”
“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承诺,我以我的理想与原则发誓,我会完成您的遗愿。”
皇帝在一声声放心的承诺中,平静又微微不甘地半闭着眼睛。
微光之中仿佛看到他那个到死都不肯告诉他,为什么总是生气的媳妇,明明她说什么他都照做了,为什么还要生气难过?
是因为他没有照顾好他们的儿子吗?他已经尽力了呀。没有磨砺如何能坐稳江山,难道也如前朝一般吗?他没有错。
当初就不应该要这个孩子,他们也可以像老童生的思想一样,领养一个,她说不定就不会那么早的丢下他。
他不想要那么多孩子的,他只想带着他的媳妇,种几亩田地,有片瓦遮身,没有饥荒,没有战乱,平安到老。
他这一生,一直都在对抗,却也不知道在对抗什么,他早就累了,很早就支撑不住了,从来没有这么累过。
她走时,他为她哀嚎恸哭,他要走了,却没有人为他真心哀悼。
他微微转头,眼中最后一幕,是一张满是泪痕的脸,缓缓清晰,又渐渐模糊。
杨久安的眼中盛满了泪水,她的眼泪,是非常安静的,肆意地流淌在她悲痛的面容之上,并没有发出声响。
在不知不觉中,她所有应对这个世界的和解,几乎都来自这个人。风六给了她爱与面对生活的勇气,而他,教会她最朴素的活下去的理由。
纵观历史,她也算是得遇明主。
他们互相提防算计,从没有什么真正的坦白,可如果没有皇帝的扶持,她将有多少不如意,多少迷茫困顿,她究竟会倒在哪里,难以想象。
她总觉得他是个疯子,是个神经病,可他即将离去,就像一轮盛大的烈阳,壮烈地沉入深渊。
明日,太阳照常升起。
对杨久安来说,却不再是昨天的太阳。
皇帝,明朝暮,平静而慈爱的看着她,其实,他也不算太糟糕,不是吗?
在一片哭声之中,梁国开国帝王明朝暮,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驾崩,谥号圣武高皇帝。
□□半生征战,半生治国,平乱世,退外敌,凡有利于民者无不备举,一生致力于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帝崩,天下百姓无不恸哭。
长夜未央。
杨久安身为未嫁女,着重孝,跪于灵前。
明玄琤跪在她身旁,问道:“姑祖母,曾祖父是不是再也没办法醒过来了?”
杨久安哀伤未减,耐心道:“是的,这个就是死亡,他的身体留在这里,可灵魂已经从这里去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去的,不用过于哀伤。”
明玄琤想了想道:“是曾祖母去的世界吗?听说曾祖母也是在这里离开,去到那个世界。”
杨久安回道:“也许是,也许不是,人们会畏惧死亡,就是因为不知道死后会去往哪里。”
明玄琤道:“我不太明白。”
杨久安安慰道:“那就多读书,等日后,我再慢慢跟你解释,等你理解了,也许还可以教我。”
明玄琤道:“好,我一定好好读书,日后,告诉姑祖母,那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姑祖母先不要太伤心,好吗?”
杨久安转头看向他,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礼部操持葬礼,许知秋等内监辅助,杨久安神思恍惚,几乎是提线木偶一般,竭尽礼仪。
她与太子等人守灵扶柩。
大行皇帝的女儿们皆短命,只有长公主还活着,可身体不好,硬是长途跋涉送葬恐折了寿,太子怜惜姑妈年老体弱,又是长辈中的出嫁女,便让其留在京中。还将三个妃子留在姑妈身边伺候,众人称孝。
长公主在送葬队伍启程前,来见杨久安。
杨久安行礼道:“长公主殿下。”
她避开推辞道:“原本长公主是大行皇帝姐妹才可得,我是长女,又养在孝贤皇后的名下,才得了这么个诨号,父皇怕我难养,提了辈分好养活,就允了,大家都是这么叫,如今,早该改了称号,还是唤大公主吧。”
杨久安道:“这有什么,马上就要跳过长公主成为大长公主,我倒觉得烦累,你若喜欢,还叫长公主便是。”
长公主听出来了,一切如旧。她道:“多谢妹妹。”
杨久安不承这个情,她道:“是陛……是大行皇帝吩咐的,他都安排好了,无需担忧。”
长公主早哭不出眼泪了,她一生都在大行皇帝的庇护之下,不似前朝公主多送和亲,她就放在京城,没有出过远门,夫妻不合,大行皇帝也不逼迫,直接下旨和离,另选夫婿。
父皇对她,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她,为了夫家族后,竟还是背叛了他。如今大宝压错,恐惹新君不快,她还是得舍下这张脸来费心为夫家,为她的孩子谋划。
杨久安洞察人心,自然知道她在想什么,于是道:“定王,已为庶人,太子不会追究。”如果要追究,终究还是得算在杨久安头上,长公主也不过是受人误导罢了。
杨久安最终还是为她指了一条明路,道:“宁大人年老,可三公子还年轻。”宁氏该从户部退了,新君上位马上就会开始有所动作,但长公主的小儿子却是可造之材,慢慢爬总会上来的。
之前的事,该过去就过去吧。
“是我建议太子将侧妃娘娘留下,殿下好好照顾娘娘,总会好的。”
得到指引,长公主掩了掩眼角,转身离去了。
杨久安在整个葬礼上都是昏昏沉沉的,除了守灵之时,便没有清闲的时刻,如长公主这般心中忐忑不安又与她有些交集的,都来找她通气。
太子见她疲惫,询问她的意见后,便将明玄琤送到她身边,以照顾幼子为由,谢绝请安问候。
明玄琤跟着一路走到大行皇帝老家,也就是皇陵,他无比熟悉的地方。
大礼过后,帝后合葬,封陵。
明玄琤带着杨久安四处游看,介绍他长大的地方。
他道:“这里有非常多的树,我还在树下挖到一个铁疙瘩,母亲说那是锄头,也有很多石像,每一个都不一样。”
杨久安点头,有了石像,就不需要殉葬,大行皇帝,是个十分有想法的人。
她边走边想,回去还有什么事,大行皇帝的嫔妃没多少人了,且皆年老,已随御驾移宫避暑,想来就留在那里养老了。
新君上位,还有登基大典,封后大典,找个近点的时间,别多麻烦,柏松年年纪也大了,折腾。
帝崩,她便应该将之前的事都做个了结,所有布局全部收拢,重新开始。新君是有能之人,内政既平,就该将侧重点放在另外一边,另一边……还需要时间,不用过于着急。
目前最紧急的,就是制定计划,开始寻找风六,她要立刻出城。
会州……别说霍思齐,就是她第一个寻的地方也是会州,城门皆守,杳无音讯,人十有八九不在会州了,那就要从周边辐射打探踪迹……
人丢了,就去找回来。哪怕最坏的情况,他缺胳膊断腿……也没关系,没关系,只要人好好活着,她再想办法。
想到这儿,她忍不住摸了摸心口,活着,她日日思念,不知道他会不会总是打喷嚏……
还有什么?
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被她遗漏了。
她拉着明玄琤走在小道上,边走边想,究竟是什么?
这时,明玄琤突然道:“姑祖母,您这三年,想在哪儿守孝啊?回京城,还是留在皇陵?”
杨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