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论天下大势
在一个乡勇的引导下,二人来到了天生寨的议事厅,议事厅大门紧闭,里面传出阵阵谈话声来。
二人便在门外等候。
这时候房门的隔音效果并不好,两人便无意间听清楚了对话。
房间之内,管家黄达财正在汇报着:“少爷,你说的盐井镇那几座荒山,我已经盘下来了,这是地契!”
“有劳黄叔了,一切可还顺利?”
“简直不能更顺利,那几座荒山,种不出庄稼,只稀稀落落的种了一些桃树、李树之类,一年到头也结不了几颗果来,少爷你这的这个价格,人家做梦都能笑醒!”
李铭深知卖地给他那家人,估计把自己当白痴了,荒山居然按照良田的价格买,不是疯子是什么,便心中暗道:“让他们得意去吧,等以后老子赚了钱,有他们眼红到哭的时候!”
于是李铭安慰黄达财道:“买到了就好,买到了就好啊!得给黄叔记下一功!”
黄达财依旧觉得少爷吃亏了,便说道:“少爷,这儿真的有石灰?那我的赶紧组织人手去开挖!”
“黄叔你放心,我说有就一定有,至于石灰嘛,开采出来最主要的并不是用来做涂料,而是做水泥!”
“啥是水泥?”黄达财一脸的诧异。
“水泥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建材,用来建房子坚固又耐用,用来建道路舒适又平坦,好处多了去了,不过现在说这个为时尚早,以后开采出石灰矿了,我再细细说予你听!”
李铭故意卖了个关子,只是稍微透露了一点水泥的妙处,相信以黄达财的心性,听到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加卖力。
随即李铭又指着合州舆图说道:“黄叔,三汇镇、小沔镇的这几座山头,你也设法去盘下来。”
“莫非这几座山头也有石灰?”
“非也!这几座山头里面有大量的煤矿,且煤矿品质极佳,开采后也会成为我三江商行又一大财源!”
听到李铭这样一说,黄达财突然有一种打了鸡血般的激动,觉得少爷真是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什么都知道。于是拍着胸脯道:
“少爷放心,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这几座煤山盘下来!”
黄达财兴匆匆地推开门出来,李铭起身相送,送到门口,却见外面站在四个人,其中两人一身儒生打扮,后面跟着两个书童模样的人。其中一人身穿白色儒袍,向李铭施礼道:
“敢问阁下是否就是李铭李相公?”
李铭赶紧还礼,“在下正是李铭,不知二位是?”
白袍书生汪梓聪赶紧道:“在下是贵州人士汪梓聪,这位是我的好友,播州人程万里,我二人结伴赴京赶考,路经合州,听闻李相公事迹,特来拜会!”
听到二人是进京赶考,李铭立刻反应出这两位都是举人,便笑着说道:“原来是梓聪兄,万里兄,两位远道而来,李某不胜荣幸啊!”
差不多到了午餐时分,李铭便设下酒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两位举人公,酒过三巡,汪梓聪便问李铭道:
“李相公,我很好奇,为何你会收留这么多流民,还免费为流民的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呢?”
李铭便回答道:“时值乱世,我李铭区区一介书生,所能做的,便是用心经营一个小小的寨堡,努力的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而已。”
程万里便说道:“致良知!”
程万里一句话引起了汪梓聪的注意,转而思索片刻,笑道:“这的确是致良知,看来李相公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李铭听到知行合一这几个字,瞬间明白了他们二人应该都是王阳明心学的传人,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便在贵州开始传学,他的心学在贵州一带自然有不少的门徒。便笑道:
“两位兄台过誉了,我哪有阳明先生所说的那般境界,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如今这大明,形势越来越危急,我辈不得不设法保卫家乡啊!”
听李铭说到大明的形势,汪梓聪便问道:“李相公如何看待未来大明的形势?”
李铭觉得这个话题太大了,稍作思索便说道:
“自萨尔浒之后,我大明形势每况愈下,如今已是内忧外患,其中外患中满清尤为严重,崇祯十一年满清入寇,剑指竟京师,直入中原腹地,劫掠而去。李某所忧虑最甚者,便是满清已成气候,若满清改变战略,不再以劫掠为目标,而且以入主中原为目标,那便是天大的灾难了!”
李铭这样说,两人都觉得不太可能,且不说满清多次入寇,都是以劫掠为目标,就算是满清改变了战略,要想入主中原,也得先过松锦防线这个大关,毕竟那里还有边军的精锐关宁铁骑。
李铭见二人还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便改口说道:
“其次我所忧者,便是流贼也渐成气候。虽然现在张献忠主力被左良玉击败,但我听闻另一只流贼李自成,趁官军围剿献贼,又一次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其部发展得很迅速,如果不及时扑灭,恐重蹈崇祯八年,流贼十三家七十二营联合作乱的祸事。”
程万里却不这样看,他说道:
”李相公是不是过虑了?圣上如今励精图治,且不说李闯早就于崇祯九年被洪承畴、孙传庭两军围剿,仅余十七骑遁入山中,此后了无音讯。张献忠也是遭逢大败,如今督师杨嗣昌大人正在率领大军追剿,覆灭也只在旦夕了。“
”是啊!而且自崇祯十一年满清入寇后,圣上又派出蓟辽总督洪承畴领秦兵北上,与关宁铁骑共保辽东,松锦防线当是固若金汤的!“汪梓聪也附和道。
李铭只能摇头,他能说什么?难道他告诉二人自己开了天眼,所忧虑的事儿最终一定会变为现实么?说出来鬼都不信。
“或许在面前这二位的眼里,大明现在正处于外患稍止、内忧渐平的美好的时光吧,的确,站在眼下的时空考虑,仿佛大明正处于一个即将中兴的时代吧!”李铭在心中暗自想着。
他相信自己无法说服二人,便觉得再与二人讨论天下大势,没有更多的意义,于是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两位兄长,你们是去赴京赶考的,春闱往往是在二月中旬,如今算算日子,距离春闱只有二十余天了,此地距离京师千里之遥,二位兄长可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