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雪域高原等你 > 第38章 共瞻星河

第38章 共瞻星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一个节目,诗朗诵《与你看星空》,由沈城电台选送,表演者:依念。”

    阚江川的手指握着旋钮,生怕一不留神频率移动,电台节目从耳机里消失了。

    播音员的播报过后是短暂的无声,之后那个心底里最熟悉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入他的耳中,进而激荡在胸中。他向前倾了倾身,似乎这样就能离依念更近一些

    依念的诗朗诵能被中/央电台选中,可以说是个意外,也算是机缘巧合,在年中的时候全市各个厂矿的文艺队就开始紧张排练,然后到市里进行评比,最后选出的优秀节目参加市里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演出。依念在彩排的休息间隙有感而发,即兴写了首小诗,结果被队友发现,厂里都知道她的军属身份,知道她是在想念远方的亲人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队里的领导知道了,领导找到依念了解了情况,问她想不想将这首诗排练成诗朗诵,去市里参加选拔。起初依念是拒绝的,这是她写给自己爱人的私/密/情话,是独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心声,她怎么好意思当着台下众多观众的面说出口。队领导猜透了她的心思,鼓励道:“你写出来的东西看似是你自己写给爱人的话,但它同时代表了成千上万留守在后方的军人家属的心声,相信是会产生共鸣的”

    依念被说动了,答应试一试,她将这首小诗重新做了修整,做为一个独立的诗朗诵节目加入到队里的排练中。

    非常巧合的是,到市里彩排的时候依念的朗诵被现场的市电台编导发现了,两个电台的同志专门到演出后台找到依念,其中一人还认出了依念,想起几年前她曾到电台进修过一段时间的普通话播音。这下依念也不那么拘束了,电台的同志听依念说了这个诗朗诵的创作过程,也挺感慨的,当即决定将这首诗朗诵报送上去,参加全国职工文艺调演的选拔。只不过依念要辛苦几趟,去电台彩排、录音,最后保留最好的一版送到中/央电台参加评选。

    大概是选材比较新颖,又贴合时代,亦或是依念真情实感的表演在评审中产生了共鸣,作品一路过关斩将,奇迹般地入选了国庆献礼节目,当接到电台的通知,节目会在国庆前一天,也就是九月三十日下午一点播出的时候,依念的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待确定无误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阚江川,这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惊喜,自然要两个人共同分享。

    阚江川接收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声音,这是无数次午夜梦回耳畔似乎回荡着的声音,醒来却是了无余音,今天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真真切切地回荡在耳畔,,这应该是妻子给自己最好的节日礼物了!两个人相约一起看星空的话题被依念以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来。将一个守望家园的军人妻子对在外戍边的丈夫无尽的思念和无私支持抒发得淋漓尽致,唯美而不失大气。

    【愿赴这天地之约,与你共瞻星河!】

    诗并不长,最后这句生生将阚江川的眼泪给逼了出来。

    坐在一旁的报务员吓了一跳,从没见阚台长这么失态过,忙问:“台长,你咋了?”

    阚江川将身/子向椅背上一仰:“想老婆了。”

    “啊?”

    时光的脚步不曾停歇,一九六零年的元旦、春节接踵而至,依念妈心痛女儿一个人孤单在外,也不在乎什么老风俗了,一家人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两节依念都是在娘家过的,加上今年又多了个依来,依家的年味倒是没减,唯一遗憾的是身边少了那个陪伴的身影。

    花开四月,气温回暖,人的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依念和阚江川的信件往来一直保持在高密度的状态。

    阚江川的上一封信提到了一个新奇的事,三月份兵站接到青/藏/办/事/处的通知,配给黑河兵站电台的发电机、电瓶以及充电机需要派人去领取,他亲自到格尔木领取了设备。

    青/藏/办/事/处拨出一辆车况好的汽车,主要是给国家登山队送氧气瓶,借车的一角装载了电台新领的设备,拉氧气的任务紧急,必须限期到拉萨,然后转运,直送登山队。

    这次是单车昼夜行驶,不到三个整天就从格尔木到了黑河兵站。一路上阚江川和登山队运氧气的同志都在车顶上承受着大自然时而温情、时而狂躁的馈赠。飞驶的车速加上强劲的风速,不时夹杂着大片雪花,扑打在人的脸上会让人睁不开眼,倒是世间难得的体验。

    阚江川身上穿着皮大衣和大头皮鞋,倒不是特别的冷,但登山队运氧气的那位同志的穿着看起来就不那么厚实。他只好将汽车上的篷布拉过来,让登山队的同志也过来,两人躲在篷布下面避风。阚江川摇着头道:“你的衣服太薄了,这怎么能抵御风寒呢。”

    登山队的同志笑了:“这衣服虽薄,里面是鸭绒的,叫羽绒服,它的特点就是轻薄而耐寒,是我们登山队特制的登山服。”

    阚江川在信里跟依念分享道:“原来还有羽绒服这种衣服,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依念也觉得挺新奇,遗憾自己没有机会亲眼见一见

    到了黑河兵站卸下设备后,装载着氧气瓶的汽车继续南行,阚江川和登山队的同志依依道别。

    到了五月底,依念和阚江川同时在新闻里听到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首次登顶成功的大好消息,登顶时间是五月二十五日,看来当时登山队已经在为登珠峰做准备了。

    进入夏季,青藏高原的气候大为好转,阚江川在信中为依念描述了这里的情景。

    【亲爱的老婆我的念念:

    之前去信提到了这里一年三季都是吃的干菜,或者是牛羊肉,现在又入夏了,气候大大好转,不似冬季那么干冷了。我们在房前窗下开辟了一小片菜地,种了小白菜,小菜苗绿油油地十分令人欣慰,在高原上见到绿色,人的心情也跟着变好了。不过之前有一次天空一阵黑云飘过,接着一场冰雹落下,将绿叶打得稀巴烂,只好又种了一茬,这回接受教训,在黑云临近前抢先把菜苗拔起,免遭冰雹的摧/残,送去伙房改善生活了。

    雨过天晴之后,车场边的小河旁竟然长出了蘑菇,藏族人认得哪种能吃,哪种不能食用,他们采摘后卖给兵站的伙房,也算是给我们单调的伙食添了点花样

    -----------------------】

    这封信写的也很长,只是有一件事阚江川没有写到信里,怕依念看了害怕,更怕她担心,给她造成心理负担。一天他在电台值班,带着耳机在“守”听,突然耳机里的膜片剧烈震动,一声刺耳的尖叫穿破耳鼓,双耳瞬间发聋。阚江川倏地摘下耳机,发现室外正刮着大风,窗外飞沙走石,被大风卷起的沙石打在玻璃上,将玻璃糊成了花脸,这种情况电台根本不能工作,好在风沙是瞬间发生的,风沙过后一切正常。

    之后又遇到过大的雷雨天,雷电干扰十分厉害,人的手偶然碰到机壳,身体就会被雷电打一下,瞬间麻木。经历了几次雷雨天,终于总结出经验,在雷电发生前一定要把机器上的天线拆掉,防止大火花烧坏机器。室外发生雷电的时候电台天线感应的电势强烈,天线到地面、墙壁或机壳会打20-30厘米长的大火花,啪啪作响。这种现象是阚江川在内/地和朝鲜都不曾遇到的,此后每年夏季雷雨天电台都要事先做好预防,这算是高原上的气候特点吧,只是阚江川从来不敢和依念提起。

    从一九六零年开始,兵站开始执行内/地军队的休假制度,即每年休假一次,每次假期不算路途,在家只有20天。

    兵站军官不多,年初就排了休假的次序,阚江川被排在九月份休假,这是他期盼已久的事情,他在信中告诉了依念,两个人开始有了盼头。

    到了夏季,阚江川就在心里有了个想法,并开始积极筹划。去年进藏的时候苏茂田是被分配在格尔木的,今年休过探亲假后被借调到安多有几个月了,距离近了,两人在电台上又恢复了联系,有时也托过往的车队给捎封信,毕竟电台上不可能畅所欲言。

    阚江川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苏茂田,考虑到依念没有去过北京,想借休假的机会约她到北京玩一玩,参观一下首都。这是阚江川之前跟依念许的诺,不曾想情况突变,自己现在已经身处雪域高原了,但是这个约定一直在他的心里盘桓。

    就是现在北京的住宿困难,他向苏茂田打听,能不能帮忙找个地方暂住三五天。苏茂田当然理解阚江川的心情,两个人现在的心境是一样的。他回信道:【不用出去找,就到我家去住,你不是去过我家吗,我们和我父母住一起,独门独院,挺安静的,你和小依去的时候我让我老婆回娘家住几天,我父母都挺好客的。】

    阚江川也没推迟,谢过老同学的好意,这边就开始着手做准备。苏茂田将自己家的地址发了过来,又提前和自己家里人打好了招呼。住处有了着落,阚江川便在信中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依念,还附带详细的规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