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汉皇帝 > 少年皇子 第七十八章 天生异象

少年皇子 第七十八章 天生异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在与晁错谈论削藩事宜之后,天子刘启独自在宫中一阵踱步后。

    一阵沉思之后,天子便令王仡前去备辇毂,便朝长乐宫窦太后的寝宫而去。

    因太皇太后薄姬一过世,长乐宫此时便成了窦太后一人之所,窦太后更是搬进了长信宫中而居。此时的窦漪房正欲在寝宫中用膳,听侍从来报,天子到来,这才放下手中之箸。

    言道:“陛下怎在此时到哀家寝宫之中”。

    “母亲,儿子此来自然是来向母亲问安”,天子刘启身穿玄色长袍行一礼道。

    窦太后呵呵一笑道:“陛下可否用过晚膳?”

    天子启道:“儿子还未用膳”。

    窦太后这才又对一旁宫婢道:“还不快为陛下准备饭食”。

    用膳之时,天子刘启竟未开口一言,待晚膳用毕,宫婢将书案之上的饭食之具撤下后,窦太后开口道:“陛下今日此时到来,定是有事寻哀家吧”。

    天子刘启闻言,这才道:“母亲明见,儿子确有一要事要禀报母亲”。

    言毕,便亲自起身搀扶起跪坐案前的窦太后,将其搀扶到床榻之上。

    “陛下虽为天子,然亦为我之子,有何事便说吧”。

    闻此,天子刘启便立即命殿中侍从宫婢尽皆离去,这大殿顿时显得无比空旷,只剩下了这母子两人。

    天子刘启一整衣冠,便行大礼跪于窦太后面前,一拱手正色道:“母亲,此事关乎我汉家天下之国运,固此儿子这才来禀报母亲”。

    此言一出,窦太后自然也是一惊,忙问道:“陛下所言到底何事?”。

    天子刘启一行礼,悲痛道:“近日朕接到奏报,有诸侯王欲反,固此特来禀报母亲”。

    “什么?诸侯王欲反?”,天子刘启之言,怎会令窦太后大惊。当年孝文皇帝在时便先有淮南王刘长谋反。后又有济北王刘兴居,趁匈奴南下孝文皇帝亲自至北地之时于济北国起兵谋反。

    虽这两次谋反皆是被文帝以雷霆之势诛灭,但其也产生了一些恶劣的影响,特别是淮南王刘长之事,令孝文皇帝还留下了个寡德容不得亲兄弟的名声。

    窦太后手持拐杖,问道;“可是那御史大夫晁错又向陛下进言削藩?”,窦太后本就不喜那整日扬言削藩攘外必先安内的晁错,自袁盎上次向窦太后言道,吴王刘濞言道朝中有佞臣挑拨诸侯王与朝廷的关系后,便更是对其厌烦,若不是看在其为天子之师,便要将其治罪。

    如今又听闻刘启言道有诸侯王造反,便以为是晁错又怂恿天子行削藩之策的由头。

    天子刘启也是不知窦太后怎会提起晁错,只是言道:“母亲此与晁卿无干,前些时日审逆之事便与此有莫大干系”,望着窦漪房表情的变化,刘启又言道:“那审平竟私自与刘濞通信直言谋逆,故此儿子才会言道此事干系我大汉之国运”。

    拄着拐杖,窦太后在殿中踱步,厉声道:“只是一小小吴王刘濞欲反又如何!!我儿受命于天,堂堂汉家之天子,若其敢反之,便发天兵讨之!”。

    天子刘启

    立即行礼道:“谢母亲,儿子今日求见母亲便是为此事而来,朕决意行削藩之策以安我汉家天下”。

    “削藩哪里是好削之,你父孝文皇帝曾也有过削藩之意,最终权衡之下只得放弃,难道陛下已有可行之策?”,薄太后却突然话锋一转言道。

    天子刘启又言道:“ 母亲容禀,父亲临终之前曾对儿子言道:当今我汉家天子最大之忧患便在于内,而不在外。

    如今天下诸侯所占之地已有二十九郡,由朝廷统领之郡不过二十,如今有些诸侯王实力日益膨胀,且对朝廷心怀不满。如那吴王刘濞手中已有军卒近二十万,若是此时不削其国,将来必为我大汉之祸。固此儿子才决意趁此时机削藩”。

    窦太后一阵沉默后,问道:“那梁国该如何?”。

    果真不出刘启之所料,母亲一闻削藩,便想到了小儿子梁王刘武。

    “梁王何人也?朕之手足兄弟,对朕更是忠心耿耿,此次削藩不但不能将梁国削弱,更应将梁国增强”。

    天子刘启此言一出,窦太后大喜之,更是言道:“陛下此言大善,哀家也甚觉有些诸侯王心怀叵测,固此若陛下削藩,哀家定会助之”。

    天子刘启便用这一句话,将母亲窦漪房给哄住了。如此以来,窦家在朝中之势力,便被天子刘启拉到了自己身边

    就在天子刘启策划得当,正要在朝堂之上颁布削藩大计之时,汉境之内竟连发异象。

    先是四月末尾彗星现于东北,此事稍一平息,又是天降大火烧毁洛阳东宫大殿与城楼。

    如此天子刘启不得不到高庙拜祭,以敬天地鬼神。

    却不想,不过一月,竟又天生日食之象,这可是令刘启有些懵了,心道:“难道因朕欲行削藩之策,上天这是在向这么示警?”。

    日食在现代来言只是普通的天文现象,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人们怎么会懂得这些……

    古时朝代皆有太阳崇拜一说,认为太阳便象征着天子,固此才有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之说。

    《左转》有载: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何意?便是执政者不善政,故此才有日食以警示君主。

    固此日食之事,便被认为是上天对天子所行之事不满,对天子所发之示警。

    历代天子见此,都只得到宗庙敬告天地神明,且要自省之,以此安天下臣民之心。

    再次朝议之时,天子刘启也只得言道:“近日天生异象,定是上天对朕之示警,朕决意明日道高帝庙中静心祷告,并近日在宫中食以素食以祈求上苍谅解”。

    刘荣自然知道,日食不过是普通的天文现象,但他若是此时跳出来说,此非上苍之示警,乃是一平常之事

    。可能话还没说完,便要被宣室殿中的禁卫给拖出去了,能不能再见到第二天的太阳都是一

    回事儿

    刘荣的祖父孝文皇帝与老爹做天子这三十余年间时却是不知为何日食频发。

    文帝刚刚登基称帝的前几年中,竟连续发生三次日食,把文帝吓的半死,以为上天是真的不满自己做天子。一代贤主,尚且如此心虚,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当然也是有巧妙利用日食之事者,汉和帝年间,外戚窦宪把持朝政,恰好赶上日食,大臣趁机鼓噪说是臣子压主,天降灾祸,必须铲除奸党,结果汉和帝刘肇以天子令行上天之事,以雷霆手段除掉窦氏一家,得以重掌大权。

    而此时远在齐地求学的董仲舒,不知见到此番日食之象,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动笔写起了他那所谓的天人感应学说。

    就在朝臣们言道天子圣明之时,太宰袁盎却跳了出来,言道:“陛下此举不妥”。

    袁盎之言可是令朝臣们大为惊讶,不等他人多言,政敌御史大夫晁错便跳了出来,道:“袁太宰何意?陛下如此虔诚向上苍祷告,难道袁太宰还不满意,老夫身为御史大夫有监管百官之责,你如此藐视天子,当论大不敬之罪”。

    刘荣看着一副神采奕奕的晁错,心道:真是一刻不放过打击政敌的机会,袁盎话还未说完,大不敬天子的帽子就扣上去了,大不敬可是要被灭族的大罪。这群古代人还真得罪不起,动不动便要将人往死里整

    闻晁错此言,袁盎笑道:“御史大夫且听臣下言毕再论罪如何”。

    只见袁盎又言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奖赏天下百姓升爵一等,又将男子服徭役之龄延后三年,轻徭薄赋,从未有过苦天下臣民之举。如此心怀百姓之君主,试问上天怎会降罪。

    固此臣以为此绝非陛下之过,而是丞相之过也!

    丞相身为百官之首 ,典领百官,辅佐天子治理国政,无所不统,然天子无过必为丞相过之!”。

    袁盎此言一出,丞相开封侯陶青顿时一脸无辜之色,只想说我招谁惹谁了?但袁盎此言他也不敢出言反对,再把责任推到天子身上?怕不是要被打成反革命了……

    陶青 只得硬着头皮言道:“自臣升任丞相一职,便无甚作为,定是上天见臣不贤,固此才以此天象示警。

    臣陶青恳求陛下罢免臣丞相一职,以上承上天之意,下安百姓之心”。

    说完,更是脱下头戴之冠跪地请罪。

    天子刘启也是未曾想到还能有这种办法,那此后再有何异象便皆是丞相之责,与朕无关!刘启心道。

    刘荣此时也是见识到了袁盎这老狐狸的拍马屁的功力,几句话便将天子之责尽皆安在了丞相之身。

    众臣见此,皆是言道:“请陛下罢免丞相,上承他天意,下安百姓”。

    天子刘启这才有些‘不愿’的感慨道:“哎!百官如此说,朕只得从之,罢免陶青丞相之职”。

    而晁错已经气的练都快发绿了,一旁的窦婴见到如此情形,心中自然是万分欢喜。

    心道:“晁错你也有今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