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新生代
东宫。
越铺越大的摊子让崔季舒这位东宫大管家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毕竟北齐那个小地方与大唐天下一比,差距大大到能够相提并论都已经算是一种侮辱了。
虽然崔季舒的能力能够在北齐混到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但是这能力用在大唐就有些吃力了。
所幸东宫留在长安的还有于谦和赵贞吉两位明朝的内阁大佬。
以这两位的为政经验以及领先于当代不知道多少年的政治手腕接过崔季舒掌管政事还蛮轻松的。
崔季舒也借此从从朝廷的政事当中脱身来处理东宫其他的事情。
就比如年初被李承乾赐名羽林军的那群孤儿启蒙工作。
按照原定的培养计划,东宫对这些人的培养,君子六艺是一项都不可能少的。
因为未来除了放其中一部分出去做官以外,还会抽调一批在武事方面有天赋的组成皇宫禁军。
这些禁军对于李承乾的作用,就像是李二手中的“羽林百骑”一样。
想想一群在六七岁便接受东宫的文化培养和专业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组成的皇宫禁卫会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而教导这些孤儿的老师则是一切的起点了。
因此崔季舒还头疼了好一段时间,他在长安城找不到那么合适的老师。
虽然因为科举制的原因让长安城成为了诸多学子聚集的地方。
可是因为某些因素的原因,这个时期的士子家里面几乎就没有穷的
因为你科举制推行的时间并不长,而隋唐时期的主流阶级是士族地主阶级,能够接受教育且能参加长安科举的士子几乎都是出身于这个阶级的。
这些人的心中有一种天然的高傲感,让他们来东宫做官一个个的肯定是抢破头也要来。
但是要是让他们去教导这些孤儿
那就有些困难了。
所以崔季舒召人的告示已经贴出去很久了,但他也没有找到新的老师来教导数量越来越多的孤儿。
以至于王方翼主动来的时候,要不是觉得没有人敢来行骗东宫,崔季舒都有些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来骗的。
而且年纪也太小了,看起来也就刚刚十五六岁的年纪。
“你叫王方翼,表字仲翔,乃是出身于祁县王氏一族?”
崔季舒微微眯起双眸,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名字为何会让自己感到如此熟悉,仿佛曾在何处听闻过一般。
片刻之后,他突然灵光一闪,恍然道:“哦!莫不是你便是那状告太原王氏谋反之人?”
王方翼点头应道:“正是。”
崔季舒见状,不禁对其多了几分赞赏之意。
“来来来,随我一同前去看看你日后教书育人之地。”
言罢,便当先迈步向前走去。
一路上,崔季舒又向王方翼询问了一些关于学问方面的问题。
而王方翼也都应对自如,这让崔季舒觉得王方翼确实是个好苗子。
虽然对于新收拢了几百名孤儿急缺启蒙先生的崔季舒来讲,只要是能够识字全的都是好苗子。
因为现在负责启蒙的是北宋顶尖大佬文彦博,教导军事的则是接替贺兰楚石成为东宫千牛的陈庆之。
等到这些幼童逐渐长大以后,李承乾还准备让于谦他们轮番来给这些人上课。
虽然有些浪费吧
但这些幼童成才以后总归是自己要用的,资源不用也就浪费了。
也是因此,等到信心满满的王方翼到达教室的时候,他都有些沉默了。
因为他看到那个为幼童上课的那个老师所讲的东西有些他都听不懂。
“现在启蒙老师的竞争压力都这么大的吗?”
王方翼开始有些怀疑人生了。
“条件虽然简陋了一些,但胜在我们开出的条件好。”崔季舒看着年纪不大的王方翼宽慰道:“我相信以仲翔的能力,带好他们肯定没有问题。”
“左庶子”王方翼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您真的觉得以我的能力能够教好他们吗?”
王方翼指着文彦博所在的方向。
“我虽然见到的大儒不多,但就以这位的学识,并州的一些大儒都没有这位的学识渊博。”
“就是因为这位的能力,所以才不可能让他一直在这里教书。”崔季舒面露轻松的说道:“等到朝廷那边的调令下来,我这里要少掉很多的老师。”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急切的想要再找一些人来。”
崔季舒还是很看好王方翼这个后生的。
以王方翼的这个年龄,他们的想法应该是做大官,做更大的官。
而在这里做一个教书的先生对于他们来讲,无疑是一件很折磨的事情。
更别说王方翼还有着战场上的经验和家学。
这样的条件做一个教书先生可太适合了!
不仅可以启蒙,还能教他们读兵书。
读的就是当今卫国公李靖所编写的教材。
对于教庸人这件事,李靖似乎开始琢磨出来经验了。
现在身居高位的崔季舒自然知道一个王朝最需要的是什么。
人才。
当今的识字率太低了
以至于很多有天赋的人也没有出头的机会,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也正是因此李承乾才会想要先从长安开始普及识字教育。
等到这个王方翼再成长几年,说不定也是一个人才。
虽然太子身边时不时的就会冒出来一个大才出来,但本土的人才还是要收拢的。
就比如前段时间回京述职的狄知逊的幼子,虽然才六岁,但早慧已然显现出来了。
崔季舒觉得这小子成长起来也是一个人才。
“好像名叫仁杰来着。”
因为年纪还小的原因并未取字。
“不过为什么孟静(赵贞吉)听到这个名字以后表情怪怪的?”
“难道他知道这个人的未来?”
崔季舒知道东宫的很多人其实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
而且有些人知道的事情要比他知道的要多得多。
不过因为某些限制,他们只能和太子或者和他们来自一个地方的人谈论这些东西,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他们是说不出来自己知道的东西的。
就好似知道的人可以和知道的人说,但是不知道的人便是一句都不能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