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玉玺
“这个你也能给我吗?”
李承乾脸上的戏谑之情毫不掩饰的展现在李二的面前。
开什么玩笑,他都发动玄武门继承制了,李二还觉得李承乾是要些什么东西就能打发的孩子吗?
他还以为李承乾还是那个寻求他认同的太子吗?
“陛下真的会以为,那些大臣真的会在我赢了以后拼尽全力换得您上位吗?”
“不,只需要我稍加安抚,他们就会像武德老臣活在贞观一朝一样,自动的在新朝代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谁当皇帝对于那些非绝对核心的人来讲并不重要。
永远忠于皇帝,谁是皇帝忠于谁。
严格意义上来讲,老年时期的房玄龄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他只支持成为皇帝的那个太子。
至于那个太子是谁,他并不关心。
更不会亲自站队去支持太子。
如今,他更不会像年轻的时候那样豁出命去帮秦王。
“胡说!”
李二指着船外说道:“朕给了他们这么多,他们为何不会竭尽全力的去帮助朕?”
天大的英雄也会老。
“他们如果会背叛我,那你东宫的臣子也会背叛你。”
李二有些情绪激动的指着外边的姚广孝说道:“你会相信他们会背叛你吗?”
“他们不会背叛我的。”李承乾面色平静的说道:“但是那些大臣是会抛弃你,而不是背叛你。”
“你不觉得可笑吗?”李二说道:“你都相信东宫的臣子不会背叛你,你却对我说我输了?”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李二,那个往日里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如今却也和一个输光了的赌徒没有任何区别。
双眼赤红。
“就像是当年陛下问我会不会相信卫国公谋反一样。”
李承乾说道:“我不相信。”
虽然李二还是断崖式碾轧着这个世代的所有君主,但他追不上曾经那个英勇神武的自己了。
“难道陛下还以为,我是那个受了委屈以后,要么找阿娘寻求安慰,要么在暗室里面捶地流泪的孩子吗?”李承乾轻笑一声说道:“我长大了。”
“不管陛下承不承认,我已经从一个只有您膝弯高度的儿童成长到比您还高一头的成年人了。”
“我输了吗?”李二咆哮道:“不!我还没输,天下的臣民还不知道我被你囚禁了,你的路不会那么好走的。”
啪!
一道响亮的马鞭抽打在了李二的身上。
突然的疼痛让刚要进行情绪释放的李二突然卡住了。
“算了吧二郎。”李渊面带嘲讽的说道:“我都等了不知道道多少年了,都没有等到你想要等到的事情发生。”
“认命吧,这个世界并非是离开谁就不转了。”
“皇帝又能怎么样?这边退位了一个老皇帝,那边又上位了一个新皇帝。”
“天下的臣民以往该怎么过,以后还是会怎么过。”
他早就过了爱幻想的年纪,当年他之所以同意搬到大安宫中去,便是他死心了,居住在太极宫有什么用?
那些朝臣宁愿去狭小的东宫参见他们的新皇帝。
也不愿意来宽敞的太极宫参见他们的老皇帝。
“我不会退位的。”李二闭上眼睛说道:“只要我不写下退位诏书,你就没法合法继位。”
“你得位不正,终究会埋下祸患的。”
害!
都走玄武门了,谁还在乎得位正不正啊。
李承乾飒然一笑:“那可让陛下失望了,我并不在乎什么正不正的,更何况。”
啪!啪!
李承乾拍手示意,很快,一个侍卫拖着一个盖着印记的白纸走了进来。
“陛下可知道这是什么盖的?”李承乾将白纸拿起来递给李二,然后挥手遣退侍卫:“宫中那么多的假货。”
“我想陛下不会认不得这个真货吧?”
“这是”李二怔怔的看着白纸上的红色印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当年秦始皇命李斯取和氏璧用小篆雕刻的字体。
和皇宫当中的那些假货相比,这枚印记有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
而且
“这个痕迹,跟我翻看的汉朝诏书上的一模一样。”李二有些着魔的抚摸着这张白纸。
当初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
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
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这种修补的痕迹是后来的作假者很难模仿的。
这种盖在纸张产生的印记和那些假的摆在一起,只要是与汉朝的诏书对比,便能得出真假。
“你就是因为得到这个,所以才如此的有信心吗?”
在他们手中失传的传国玉玺居然在李承乾的手中得以重现天日了。
这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天命所归。
“说起来也巧。”李承乾说道:“这是当初青雀造反的那晚上,我派人洗劫那些世家储藏的时候,从一个世家的商队当中得到的。”
“而那支商队,是挂着太原王家的名义,刚刚从西突厥那里回到大唐。”
“他们本想在长安歇息一晚上然后就一路直奔太原而去,”
“没想到。”
说到这里李承乾都感觉到有些好笑:“偏偏那晚上青雀造反了,于是这东西就落到了我的手中。”
“或许这东西就是那些世家在青雀登基后,准备用来帮助青雀稳固地位的手段之一吧?”
“说起来。”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二:“不管是陛下还是那些世家,倒是对我的这位弟弟爱护的很啊。”
“一个将一个皇子捧的都要压过太子了。”
“另一个呢?就算拿出这件宝物都要帮助青雀稳住位置。”
“或许青雀才是那个天命所归的皇帝,而我只是一个戏文中的反派罢了。”
就算是做反派,李承乾也要做那个最终的boss。
“秦兼七国称皇帝,李斯取蓝田之玉,玉工孙涛刻之,方四寸,斯为大篆书,文之形制为鱼龙凤鸟之状,希世之至宝也。”-《册府元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