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天幕直播历史,古人都震惊了 > 第48章 真·王安石变法

第48章 真·王安石变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也是让人唏嘘,辽国是个建国比宋国早的成熟国家,宋国打不过它也就算了。西夏这种割据政权,竟成了北宋后期的心腹大患。】

    【大国打小国是有优势的,容错程度、后勤保障、恢复速度不是一个量级。诸葛亮五次北伐,就是不想被魏国困死在蜀地。】

    刘备动容不已:“军师”他可以想象到诸葛亮当时呕心沥血的艰难。

    【不过西夏确实很坚挺,作为军民合一的党项族国家,不斩草除根是很难灭绝的。西夏不光耗走了辽、北宋,连金国都耗没了,最终亡于蒙古人之手。】

    【不过最能耗的还得是大宋啊,南宋苟了一百五十多年,把蒙古大汗蒙哥都给耗走了。党项族确实野火烧不尽,但是扎根最深、春风吹又生的当属汉民族和汉文化。】

    【说回王安石变法,很多人认为王安石用人不当、急功近利,让不少奸佞小人钻了空子,“善政”才变成了“苛政”,给老百姓带来了负担。不少反对者原本是支持变法的,赵顼也不能无视他们的意见。】

    【但是论变法的短期目标的话,确实改善了大宋的财政问题,国库也有钱了。事情总要一项一项做,如果朝廷能用好这笔钱,比如打下西夏,那么结果自然不同了。】

    刘彻笑道:“若真如此,谁敢说变法失败了?”

    【神宗没能打下西夏,还把这笔钱花光了。之后哲宗想恢复新法,也念叨过国库空虚,说明他们心里也不是完全没数。】

    【神宗的摇摆不定,导致钱也没留下,西夏也没得到,百姓还被折腾了一圈,这才影响了人们对新法的评价。】

    李世民皱眉:“这些人瞻前顾后,做之前应该考虑好最坏的结果,否则不如不做。”

    【虽然要充盈国库,但王安石的本意也不是敛财。他是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通过“理财”,在不伤害百姓的情况下搞钱。】

    【王安石的主张是“开源”,而司马光主张“节流”。司马光认为,天下财赋就那么多,政府下场赚钱就是与民争利。】

    【其实司马光的想法很符合当时现状,以大宋臃肿腐败的官僚体制,只要碰了钱,那就是在搜刮百姓。进了官府的口袋还想跑?】

    【大宋这种情况,越改越乱,因为它控制不住政策的执行。王安石确实用人不当,那是他根本管不了那么多。古代想要彻底的改革,还得是最高统治者出手。】

    【改革不可能面面俱到,中间总会有人受伤的,更何况是农业社会。王安石应该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管不了的部分就放弃吧。】

    【目标定的太高,三冗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既改革吏治,还要搞经济。想重点搞经济的话,就要做好被大宋官场拖累的准备。】

    【王安石和神宗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所以觉得失败了。面对旧党的质疑,神宗也有压力,皇帝也需要信誉的,既然要动“祖宗家法”,就容不下太多失败。】

    赵顼眼睛一亮,对啊,只是没有达到目标而已,怎么能轻言失败呢?目标有些脱离实际很正常,孔子还有天下大同的设想呢!

    【有的政策的问题出在执行上,那应该整顿负责执行的人。哪里出问题补哪里,不能指望未经实验的政策一下子就成功。】

    【新旧两党起起伏伏,但是变法成果还是保留了一部分,有的制度甚至持续到了南宋,说明变法并不是完全失败嘛。】

    【不过有的政策确实值得商榷,比如青苗法。就是官府拿义仓的粮食放贷,百姓青黄不接时借贷,秋收之后还贷,这样可以让义仓里的粮食流动起来。】

    王安石不解,青苗法是一些地方官员实践过的,确实救急救灾了,也增加了义仓的粮食。

    【青苗法的借贷利息是二三成,今天看来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息很高了,但是比起那些民间贷款,富户们的高利贷要一倍的利息,青苗贷已经是很低的利率了。】

    天幕下百姓惊呼:“二三成的利率还高吗?不知后世的利钱该有多低?”

    【王安石的想法是打击高利贷,薅富户的羊毛,还能给国库挣点钱。结果变成了官府强制贷款,不管百姓需不需要,都得交这份利息钱,成了变相的赋税。】

    【虽然说确实可以救急,但是大多数百姓差的不是这几个月的贷款,而是可以长久进行的生计。没有合适的生计,借了贷款只会加重负担。】

    【另外义仓里的粮食还是别动了,动的越多越容易腐败。宋朝的救灾制度很完善了,还是留着救灾吧,北宋后期气候多变,还有脾气不好的“母亲河”,多次发生水患。】

    河东地区的百姓叹气,这些年黄河水患,给他们造成不少麻烦。

    【新法之中口碑最好的就是农田水利法了,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很符合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当然更核心的原因是,它提高了生产力。】

    【司马光认为财赋只会转移不会凭空增加,所以朝廷挣钱就是与民争利。这个理论的前提是生产力不变。】

    【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天下足”的愿景,就暗示着要提高生产力。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一个人生产的价值越来越多。】

    【若是能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虽然治不了土地兼并的“本”,但是对症很有疗效。宋朝引入占城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亩产,又开发南方地区,想必他们对这种事情并不陌生,只是不解其法罢了。】

    赵顼激动不已:“还请天幕为我大宋赐下良法!”

    王安石被过多的信息量刷新了认知,他整理了一下,道:“天幕的意思,恐怕多半是和匠人农学相关,而且光擅长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整理出来,像研究经义一样。”

    赵顼还是没有头绪:“看来需要多找些精于此道的人啊。”

    正在家中服母丧的沈括,对于天幕说的“法”很感兴趣。他不知道的是,他在服丧结束后进京述职,会被王安石赏识,在推行新法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仕途不顺归隐,写下了堪称百科全书的《梦溪笔谈》。

    不过这一次他能更早写出这本书也说不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