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招兵
隋朝还是府兵制,府兵制是西魏时创立,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也就是说百姓必须要去服兵役,而且是没钱的。就连前去军营报到,也是自己准备盘缠、吃食,自己准备部分兵器。
“目前我们仅占有幽州一城之地,就算加上还未实际控制的涿郡九县,兵源也十分有限。
如今正处在立足、拓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时刻常备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兵士就不能下番回家耕种或收粮。
如此一来,既耽误了农时,影响了粮食产量,又影响了兵士们在军中的情绪。
若仍旧以府兵的方式组建军队,规定服役时长,固定时间上番、下番,则不利于我们随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既然如此,把兵士们长期在役的损失补出来,以帮助其养活家小,就可以点燃他们战斗热情。
而在这个乱世里,给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韩济解释道。
温彦博思索片刻,开始计算,
“家里出一个兵,一个月得六斗粮,一个男丁的口粮就有了保证,而入伍的那个在军中吃粮,这相当于家中有两口人不愁饿肚子了。
若再加上军功赏赐、军职晋升的俸禄,这些所得都加起来,家中整体所得就远超平时耕种所得了,百姓必定踊跃投军!”
韩济点了点头,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你安排吧!明日,天狼军会派人前往全郡九个县及居庸关接管防务。
至于居庸关外的怀戎县,地域太广,我们兵力有限,无法一一防守,就暂时退守居庸关好了。
去各县招兵的同时,命令各县令、县丞、县尉,以及各关令,悉数来郡署宣誓效忠,如若不从,就地斩首!”
涿郡下辖九县,每个县城只有100到500不等的少量兵力,这些根本不足为虑,天狼军一到,必定望风而降。
温彦博将韩济所说一一记录,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忧心道,
“那,魏长城外的怀荒镇呢?是放弃还是责令归降?魏朝在塞北设立的六镇,其地大部已被东突厥逐渐蚕食,涿郡境内仅留怀荒镇及后来设立的御夷镇还在隋官军的手中。
以往他们的粮草都是靠幽州供应,若我们放弃居庸关以外,他们必定孤立无援,将陷入绝境。”
北魏时期,为防止柔然南下侵袭,不仅修建了长城,还在塞北建立六个军镇,大量驻军,震慑塞北,使北方游牧部落不敢越雷池半步!
后来,因北魏朝廷的一系列政策让军镇将领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于是纷纷起兵反叛。
反叛虽然被剿灭,但军镇荣光业已不复存在,同时也揭开了北魏帝国由盛转衰的序幕。
韩济诧异道,“塞外六镇?如今还有人驻守?有多少人?”这倒是意外之喜。
温彦博长叹一声道,“如今仅有的两镇早已不复北魏时荣光,只是象征性的遣边军驻守罢了。
据文书显示,这两镇虽然比其他镇城驻军较多,但每镇也仅有千余人。就算加上受他们管辖的其他所有防御东突厥的邻近各大小镇、戍,总兵力也不过五千人。”
隋朝时期,边防军以镇、戍为单位驻扎。按照各关隘的战略地位,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上镇驻扎500人,中镇驻扎300人,下镇驻扎300人以下;上戍驻扎50人,中戍驻扎30人,下戍驻扎30人以下。
而怀荒镇、御夷镇这些历史上的名镇,其政治意义已经远超军事意义,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韩济听了温彦博讲述详细情况后,斩钉截铁道,
“既然如此,当然要收服他们了!粮草我们继续供应,也可以适当提高待遇。
告诉他们,若东突厥挑衅,让他们务必死守各自镇戍,家中妻儿老小,我们必定厚待!等我们兵力充裕时,再增加驻守人数。
这可是面向草原的一个前哨,是楔在草原边缘的一颗钉子,最好能握在我们手里!
另外,我们不是放弃掉怀戎县,只是暂时兵力有限,不得不收缩防线,把防御重点后撤至居庸关。一旦兵员充足,就要将防线推进到怀荒镇一线去!”
温彦博整理了韩济提到的各项指令,准备连夜去安排。
不过,却被韩济叫住,
“温长史,你若天天这样拼命可不行啊,一定要注意休息。你也知道,我们的目标可不止眼前的河北河东,
若你我的理想还未实现,你就累倒了,那诸般事务可就不得不停滞了,反而适得其反。”
温彦博端起面前茶盏,“咚咚咚”一饮而尽,
“无妨无妨!下官这个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再说了,万事开头难,也就这几天稍稍忙碌一些,等过几天大行台各司人员到位,就不必我东奔西走了。”
说完向韩济拱了拱手,“尚书令休息吧,下官回署内把这些做个章程。”将一沓稿件往腋下一夹,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温长史,以后你就住这衙署后院吧。省去你往来城东驿馆的时间,处理完公务也好能尽快休息。”
“使不得!使不得!”温彦博连忙拒绝。
如今,涿郡衙署已经被改为大行台衙署,那么后院自然是最高长官的官邸。
“行了,这衙署后院我嫌住着太挤,我去前任郡丞的宅子住,那老小子给我备了处大宅子!”
“尚书令,下官住这里真的不妥啊,这……这与礼不合呀!”
“别废话,不要学那些酸儒,就这样决定了!我们如今局面新开,一切礼法从简,万事以平稳快速理顺各项政务为要。”
“那,多谢尚书令厚爱了。这样也好,能腾出更多时间处理事务。”
韩济:……
无奈地朝温彦博摆了摆手。
温彦博提着灯笼回了本署,眼眶微热,心头暖暖的,不由加快了脚步,暗暗发誓一定要鞠躬尽瘁,报答尚书令的知遇之恩。
从上午召见温彦博,“说”服其归顺效劳,到如今亥时人定,他一直尽心尽力的处理着韩济安排的所有繁杂事务。
控制幽州城的后续事务千头万绪,各署官员的甄别任用,各项新规的推行落实,各色百姓的震慑安抚,一切的一切,都亟待处理。
但温彦博却游刃有余、有条不紊,虽然时常眉头紧蹙,但却不见丝毫慌乱,反而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激动与兴奋。
似乎是才学、能力终得认可与挥洒,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冲动与激情。
这份激情让他忘却了饥饿与疲惫,一连六七个时辰,他滴水未进,持续奔走于衙署各司之间,直到刚刚才喝了盏茶。
当然了,作为老板,韩济很喜欢这种全身心投入又主动加班的员工。
期间派人送去点心,劝说温彦博休息,但他没功夫吃,不过却愈发动力强劲,韩济就由他去了。
员工勤奋至此,韩济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