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罗锅子的俊俏女人 > 第 4章 青石镇外的那条泥土路

第 4章 青石镇外的那条泥土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青石板铺满街巷,就有了青石镇。老人们说,镇上的青石是从东边的山上运来的,把街巷铲平,铺上青石板,平坦又干净。他们希望这青石镇永远民风淳朴,日子永远平坦顺利。

    青石镇就是一个自然村落,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青石镇往东不远就是一片杨树林,穿过树林行走几十里,是青石山;出小镇西口,是一条九曲回肠的泥土路,歪歪扭扭通往北山县县城。英子的小酒店就开在镇西口的大杨树底下。

    九十年代的青石镇,虽然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它独特的宁静和古韵。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整个小镇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农户的院门陆续打开,新的一天就开始了。老人们悠闲地坐在门前的石凳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谈论着村里的趣事,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则在街头巷尾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和欢叫声,如同清脆的音符,在小镇的上空飘荡。

    青石镇的街道两旁,矗立着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虽然历经风雨,但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风貌。青砖黑瓦,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匠心独运。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为这古老的小镇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清凉。

    除了古朴的建筑和绿树成荫的街道,青石镇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这里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精湛,独具特色。每逢春节或其他重要节日,村民们都会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装点家园,祈求新年的好运。此外,青石镇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太平鼓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九十年代的青石镇,虽然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和便捷的交通,但这里的人们生活得简单而充实。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认知和方式辛勤耕耘着这片土地。

    小镇里有男人,有女人,就是没什么大事,甚至一辈子。

    要说大事,家里盖新房添新人娶媳妇,算是头等大事。它们是镇上世世代代传唱的主话题,或喜或忧,恒久不变,从古旧遥远的时候就流传在村头巷口大杨树的树荫里,像流淌在河里。

    跟镇子里头所有的女人一样,英子母亲没啥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远大理想,一门心思地想着一家老小安安稳稳地过活就好,别无他求。可眼下让她上心又上火的,就是英子的婚事,这是头等大事,她盼星星盼月亮,期盼着英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风风光光嫁个好人家儿。

    英子家住在镇东头。

    二十岁的英子,坚韧、乐观;姐妹六个,她排行第三。从小,她就习惯了忙碌和拥挤,但她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

    英子的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几缕发丝随风轻轻飘动。她的眼睛明亮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人心。她的嘴角总是挂着微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仿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孩子多,经济拮据,老爹又说女娃读书没用,所以英子只读完了小学就退学在家帮父母打理家务。她非常聪明,懂得利用有限的资源,巧妙地安排家庭的日常生活。她学会了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甚至在空闲时间里帮邻居做零工,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她的勤劳和能干赢得了家人和邻居的尊重。

    英子性格开朗,她的笑声清脆悦耳,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村子里,她有着许多好朋友,她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英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她渴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出这个偏远的农村,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情窦初开的她对爱情的向往也如同春天里的嫩芽,悄然生长。她的内心世界丰富而细腻,对于爱情,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她渴望着一份朴实无华、真挚深厚的感情,渴望着有一位懂她的人带她去闯世界。在她看来,爱情不是华丽的言辞和物质的堆砌,而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和相互扶持。她梦想着有一天,能遇到一个懂她、珍惜她的人,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她坚信她的白马王子一定会出现,会带她一起过上想要的生活。

    女孩子大了,心事就越来越多。英子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幻想。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想象着远方的爱情故事。她会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女主角,经历着曲折的情节,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坚信,真爱一定会降临。

    会的,一定会!她想着想着,自己就笑了,好看的小酒窝荡漾着少女的单纯和甜美:可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会在哪儿呢?

    她坐在门前的石墩儿上,朝东看了看,那片茂密的树林后隐约着一行青山:他会在那里吗?难道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不,不!

    她摇摇头,“扑哧”笑出了声:他肯定在西边,在青石镇的西边。因为,走过青石镇的石板街,穿过镇西头的那条泥土路,就会到达县城,就会看到外面的世界。

    从镇口那棵大杨树下,西去几十米,道北是青石镇中学,镇上的孩子和周边村子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一读就是九年。过了青石镇中学,约两里路的样子,一个岔路口,四通八达,径直西行二十里就是县城。北山县县城里有很多小镇上没有的新鲜物件和新鲜事。英子深信自己想要的日子,想找的人肯定在那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她深信,必须得走过这条歪歪扭扭的泥土路,方可找到她的梦想和期待。

    没错,这条坎坎坷坷的泥土路上确实烙印了青石镇人太多太多的过往。它连接着青石镇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仿佛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生命线,承载着青石镇人的梦想与希望。这条路并不宽敞,路面崎岖不平,但却是他们走向外界的唯一通道。

    路的两旁,树木和草丛郁郁葱葱,见证着这条路的变迁,也守护着青石镇的安宁。每当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泥土路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落叶和尘土,踩上去有些松软。在雨后,路面会变得泥泞不堪,行人和车辆艰难地前行。但正是这样的路况,锻炼了青石镇人的意志和耐力,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求生。

    泥土路和青石镇相接的地方,镇西口,大杨树威严地矗立,没有人知道已经多少个年头,远眺着坎坷的泥土路,也守护着古朴的青石镇,它是青石镇人的吉星和守护神。

    罗军坡的家就在大杨树后面的一条青石板巷子里,跟村支部书记魏老黑家对门邻居。巷子宽敞、平整,又干净,日常里巷子口的大杨树底下就热闹。镇子里的人说,这地儿呀,地势高,人气旺,住着“皇帝”,有帝气,风水好。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村子里的喧嚣声此起彼伏,但在这个宁静的午后,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

    罗军坡站在大杨树底下,望着西边的泥土路和路边的青石镇中学,风中的他,身材瘦长,皮肤略显黝黑,一头乌黑的短发整齐地梳着,几缕发丝轻轻飘动。他的五官分明,眉毛浓密有力,眼睛明亮而深邃,仿佛能说话。他的嘴角总是挂着微笑,给人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

    他内向而胆小,不善于与人交往,更不敢在人多的场合大声说话。每当有陌生人走近时,他总是会下意识地后退几步,低着头,双手紧握在一起,仿佛在寻找一丝安全感。他对待家人和朋友总是真诚而热情,他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从不计较得失。他的诚实也让人信任,他从不撒谎,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坚守自己的原则。

    罗军坡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在镇子里学些手艺活,但他相信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也希望通过读书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他总是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各种书籍,从文学到历史,从科学到哲学,他都喜欢阅读。

    他渴望能够走出这个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知道这条路不会轻松,但他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过。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说服了顽固的老爹,因为家里穷,不能拿出足够的钱供他读书。

    罗军坡因为缺乏机会和资源,因此也就注定他平淡而艰难的一生;他和青石镇上其他的命运一样,开始娶妻生子,平凡度日。

    二十一岁那年五月初九,镇里唯一的媒婆,快嘴李婶扭动腰肢,在过大杨树的树荫下跟乘凉的人们打过招呼,走进巷子,来到罗军坡家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脆声亮嗓地喊道:

    “罗家嫂子,在家没?出来迎迎俺呀!”

    “哟!他婶儿呀,快,快进屋。”

    罗家爹娘热情地迎进李婶,让她坐在床边。李婶寒暄了几句,便开始进入正题。

    “俗话说得好,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孩子们大了,该成个家了。我呀——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俺本家侄女英子跟你儿子挺般配的,也不知道中不中意?”

    罗家爹娘一听打心眼里高兴,暗暗祈祷,“阿弥陀佛”,老俩点头跟捣蒜似的:“中意!中意!”

    “那就好。咱们都是本街本道的,谁都知道谁,谁都了解谁,啥风俗啥习惯也不用多讲。”李婶一摆手,稍稍停顿了一下说:“这样吧,赶明儿让你家儿子来找我,我安排他们见见面。”

    搞定,皆大欢喜。

    李婶起身告别,罗家父母送她出门,感激地说:“他婶呀,谢谢您!”李婶笑着摆摆手:“不客气,不客气,我也希望你们两家能够早日成亲,让娃儿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罗军坡拎着苹果、鱼罐头一大包礼物,骑着自行车去了李婶家。出巷子口的时候,那条通往外界的泥土路旁的青石镇中学刚好响起上课的铃声,很清脆,传出很远很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