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原来这是你家房子
杨霄心中涌起一股笑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朝铁牛高声喊道:
“铁牛,你率领两人顺着小河往上寻找两三里路,务必细心搜寻,看看能否发现线索。”
铁牛闻言,毫不犹豫地带着两名衙役推开人群,沿着小河向上游方向寻去。
杨霄握住老村长的手,语重心长:
“老村长的话颇有道理,我家大人向来明察秋毫,决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您对村里的事务了如指掌,现在请您帮忙辨别一下,这副尸骸究竟是谁?
虽然已经难以辨认,但若是熟悉之人,或许能从衣物残片上看出些端倪。”
老村长颤巍巍地,
“老朽眼神不好,这衣服破损严重,实在难以分辨。”
他转向村民们,
“大伙都仔细看看,帮忙辨认,配合官府办案。”
杨霄进一步补充:
“各位乡亲,请仔细瞧瞧,这具尸骸是一位二十至三十岁的女性。
若觉得这衣料熟悉的,可以上前来仔细辨认。
这副骸骨并无可怕之处,你们帮助官府,实际上是在帮助她,她的亡灵将会保佑大家。
老村长,您说呢?”
老村长点头赞同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大伙莫怕。”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战战兢兢地走上前,
“我……我想走近些看看。”
杨霄安慰她:
“大婶子,不必慌张,朗朗乾坤之下,莫要害怕。”
那妇人仍然心有余悸,颤抖着蹲下身来,不敢直视那副尸骨,
只是尽力将自己的视线聚焦在那件破烂不堪的衣服上。
她想要轻轻端起衣料来仔细查看,却又不敢。
杨霄看出了她的顾虑,伸手翻开衣料,露出布料的背面。
那妇女看清背面后,脸上露出愕然之色,
“她是……她是李家小娘子。”
众人闻言一片哗然,开始窃窃私语地议论起来。
其中一个人声音颤抖,
“张婶子,你可别乱说,那李家小娘子三年前不是跟野男人跑了吗?”
杨霄也在旁边低声问道:
“大婶子,你可看清楚了?”
那妇人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我……我肯定。这料子是我缝的,虽然这色彩变化很大,
但这针线的路数我可是认得的,这是我帮你家小娘子缝的。”
杨霄见她如此肯定,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之前怀疑这副尸骨是李家娘子,也只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毕竟这是在古代,没有后世那些高科技的刑侦技术、法医检测技术以及几乎覆盖全部公共区域的监控设备,
单凭一副骸骨几乎就是一桩悬案。
如今既然已经肯定死者就是李家娘子,或许这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杨霄指着身后的李家屋
“大家静一静,大伙都说这李家娘子和人私奔了,
可她现在却被人谋害。这里是李家的屋子,树下躺着李家娘子。
昨日我和我家大人借宿这李家屋并且派人满村敲锣高喊有冤伸冤,
想必是她的在天之灵找我家大人伸冤来了”
众人相互小声议论着,杨霄接着说道:
“大家莫怕,正所谓敬鬼神而远之,巧合也好,伸冤也罢。
既然让我家大人发现了此案,必当要让李家娘子沉冤得报。
如果谁还记得三年前李家娘子的生平、交际、琐事等等,无论具细,都可以进屋里去与我家大人详细禀明。
尤其是李家娘子出走前后。”
王舒元本想将办公地点设在李家屋,但这些村民对李家屋很是忌惮。
出于无奈,最后只好在村长家腾出一间屋子,用作询问室。
王舒元和杨霄等人做完笔录已至正午,各家各户又升起了炊烟。如果等到阳光再小一些启程便赶不到太阳落山之前回到县城,又要在这村中留宿一晚。
这尸骨伸冤的事情让那几个衙役很是心悸,
既不愿夜里拖着这具尸骸赶路,更不愿意再在这李家屋子里住宿。
王舒元明面上看似无所谓,杨霄却也看出了他其实也有些忌讳。
杨霄自己也一样,鬼神敬而远之嘛。就这样他们拒绝了老村长让他们留餐留宿的好意。
一行人顶着正午火辣的阳光往县城赶路。
待到村落已经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山村中的炊烟,又拐过几个山脚,
杨霄唤过铁牛以及两名衙役,
“你们三个现在沿着山间小道返回小河下村”
两名衙役不解,铁牛也很是不情愿,
“咋了?要俺们回去?”
“你们沿着小道回去,莫要被人发现。
回到那瀑布边上,在远处山坡上寻一处视野开阔又方便下山的地方盯着瀑布上游的那个小湖,
就是我们发现尸骨的那个地方。
你们三个轮流给我死死盯住,
摸鱼捞虾也好,洗衣游泳也罢,
无论是谁靠近小湖,都给我记下来,
如果是在夜深人静时靠近小湖,直接给我拿下。”
其中一名衙役听完杨霄的话,恍然,
“杨师爷,小人明白了。
怪不得当时杨师爷要将那兽夹铁链以及石墩隐藏起来,
并且说是在瀑布下游发现的尸骨。”
铁牛憨憨道:
“这又有啥子关系嘛?”
王舒元说:
“关系大着呢,如果凶手还在村中,见尸骨已经暴露,却是在瀑布下游被发现。
他便会认为是这尸骨被水流冲刷,挣脱了兽夹的束缚,从而漂至下游。
也许今晚也许明日,凶手必定会在近期去湖里查看那兽夹的情况。
想将兽夹那些可以做为物证的东西打捞出水移至它处,从而毁灭罪证。”
杨霄悄咪咪的向王舒元伸出个大拇指,
“正是,你们回去时务必小心些,不要被人发现了。
这些干粮和衣物你们都拿去,尤其是夜里给我盯住了,
山中夜里可能会有些凉,今日坚持坚持,
明日会派人来给你多送些饭食和衣服,如果抓出凶手,你们就是头功。”
三人接过干粮以及几件其他差役脱下的外套就这么往山里返回了。
待到王舒元和杨霄回到县衙正是傍晚,
后宅里珊儿和吴婶已经做好了饭菜等着他们。
王舒元没有那么多规矩,这一家子就这几口人,
平时吃饭都是在伙房边上专门开辟了一间用餐的房间,
房间中一张八仙桌,大家不分尊卑,围而食之。
按杨霄的说法,这叫餐厅。
大家一起吃饭更有家的感觉。
珊儿没见到铁牛,问了起来。
王舒元和杨霄也讲述了在这山村中发现尸骨一事。
听得珊儿那是又好奇又害怕,跟听鬼故事似的,想听又不敢听,经常还要插上几句。
吴婶比较实在,在她眼里,这就是冤魂伸冤,恰巧姑爷住在她家里,所以来伸冤了。
夫人萧依竹不像珊儿那般,她没怎么说话,端庄的吃着饭。只是偶尔说上两句。
吃完饭,王舒元和杨霄来到书房整理起白天从那些村民口中了解到的李家娘子的情况。
这李家娘子原名何小妮,李家儿子叫李大。
这个大明朝北边有鞑靼时常骚扰边关,所以这北边一直不安定,
经常有流离失所的难民往南方逃难。
这何小妮就是李大当年回家途中捡回来的老婆。
何小妮长得又很俏丽,邻里都说是他李大上辈子修的福才让他娶到这么漂亮的小娘子。
虽然李大常年不在家,何小妮却也从来没做过什么不守妇道之事。
平日里也待人和善,对待婆婆也很孝顺。
直到李大多年没再归家,才有些单身汉子们打起了何小妮的主意。
李大娘也劝过何小妮改嫁,何小妮统统拒绝。她说李大对她有救命之恩,
自己既然没有给李家生下一儿半女的,便更要替李大照顾好李大娘。
李大娘由于思念儿子,经常哭泣,眼睛逐渐就瞎了。
何小妮便更加不愿改嫁,一众单身汉们见何小妮如此拒绝,渐渐也便不再有所打扰。
何小妮出走时便是被那名认尸的张婶子撞见的。
据张婶子所说,当年也是夏天,当日是清晨天还没亮,
张婶子平日里除了农活还做些针线活,那日要给城里的人家送做布料子,就大清早出门。
在村口遇见了何小妮,当时何小妮背着些衣物,神色有些紧张。
何小妮说家里给婆婆吃的药快用完了,进城里给婆婆再抓点药回来,张婶也没细问。
顺道两人就一起进了城,到城里之后,两人分开。
约好午后在城门相见,再一道回村。结果一直没等到何小妮,张婶只好独自回村。
从此便再也没人见过何小妮。
在第二日之后,两日没见儿媳回来的李大娘就开始打听,
张婶这才知道李大娘平时吃的治疗眼疾的药其实没有用完,还能吃半个多月。
家里面何小妮带走了一套平时穿着的衣物,还带走了一个银镯子,
那是何小妮自己的镯子,
平日里何小妮因为要干农活,也没怎么穿戴。
从此就开始传说这李家小娘子收拾了衣物财物和别人私奔。
村里也没有哪个男子一同失踪,
大家都猜测准是时常去城里给婆婆抓药,认识了哪个外地汉子,
这次收拾行装同别人远走高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