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避难所 > 第53章 怎么回事

第53章 怎么回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夜转瞬即逝。

    次日早晨七点,向欣准时醒来。

    昨晚到得太晚,所见唯有景陇夜晚的景色,未感受多少特别的情感。

    眼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萧瑟,缺乏生活烟火气的城市景观。

    若真要形容,这座城市恐怕更适合称之为一座军事要塞。

    每一条街巷都布置了防线,路边停满了配备装甲车,街道上警察正在进行严密的巡逻,整个城市有序而紧张。

    洗漱过后,向欣步入食堂。

    里头已有许多人享受早餐,大部分是女性面孔,应该是前来探亲的人群。

    食堂提供的早点还不错,主食有炒饭、稀饭、馒头与素包,而且价格适中,一个馒头仅需两块钱,物美价廉。

    向欣选择了粥一碗、三个素包及几碟小菜,总共消费了十二元。

    然而,这里的消费还是比公司食堂高出些许。

    用完餐后,向欣随意在街道散步,街上商业活动寥寥,半小时不到便返回了住所。

    时间接近正午十二点,何建来不及吃饭,紧忙赶来招待所。

    事后果然,何建揽着向欣问:“家中一切都安好吗?”

    “一切安好,爸爸妈妈对我很好,你就放心。”向欣回答着。

    “那就太好了,我这里无法请假,家中大小事还得倚仗你。”

    “还能有什么事情!”向欣撇嘴道,“倒是你那边,我们都非常牵挂。

    你说说实话,工作的危险系数大不大?”

    何建轻轻拍了拍向欣后背:“别担心,现在我主要在难民营负责秩序维护,安全得很。”

    “真的吗?昨晚怎么回事,不是说好提前请假的吗?”向欣直接质问。

    “我不是讲过了嘛,临时有了紧急任务。”

    “是什么任务?”向欣不死心地追问。

    何建叹气,斟酌道:“好吧,既然你想听,那我告诉你。

    昨晚我们在难民营进行了一次突袭,发现了一个非法 交易窝点,情况极为惊人。”

    “情况怎样?快说啊!”向欣的好奇心瞬间燃起。

    面对这样的请求,何建只能挑选了几件相对较轻的事迹描述,但即使是这样,向欣仍感到震惊,陷入了深思。

    “怎么会这样呢?”

    何建叹息再答:“人心一旦 绝望,做出什么事情都难料啊。”

    好在局里配有心理咨询师,不然他们团队可能早就撑不下去。

    “老公,辛苦了。”向欣心疼不已地说。

    何建轻轻摇头,感叹:“我还算好的,至少待在后方,听说前线才真正是炼狱般的生活。”

    “啊呀,别讲了,我不想听。”向欣捂住耳朵抗拒。

    “行了行了,我这就住口!”

    (ps:恳请大家给予推荐票哦!)

    午餐过后,何建领着向欣参观了一下市区内的所谓“ ”,实际上这些早已经是半公开化的活动了。

    在城市南部的一条繁华街市,这里无疑是整片景陇区的热闹中心,毕竟难民区里汇集着几十万人,其中有不少好东西流出于此地可见一斑。

    &34;老公,你觉得这条孔雀吊坠的项链如何?我戴上去应该很好看吧?&34; 向欣举着那条项链在胸前仔细审视,越看越是满意。

    &34;确实不错。&34;何建赞同道,随后转向商店老板:&34;老板,这条项链多少钱?&34;

    见到何建身上的警察制服,店主不敢漫天要价,谄笑回应道:

    &34;这位女士眼光真好,这是我店铺里最高档的饰品之一。

    瞧,光华四溢,这是纯度24k金的,重35克。

    若两位真想留下它,三万块足矣。”

    &34;咦,按克算的话不足一千元,不会有什么问题吧?&34; 向欣立刻收起心中的购买意向,同时也警觉起来。

    &34;放心吧,这是真的金币饰品,我们这里的金价就是如此标准的。&34;店主不愿意透露太多详情。

    对此,何建很清楚原因,毕竟差价就源于进货成本更优。

    他曾亲眼见一个小二手贩子只用七八个馒头就从难民营换来了一个金手镯,从中暴赚几十倍利润。

    眼见丈夫点头赞同,向欣心中蠢蠢欲动,准备买下这串项链,即便自用不需要,带回去京燕也能卖个好价钱。

    &34;我要了,你这里有手机支付吗?&34; 向欣询问店主。

    店主指着角落的二维码说道:&34;有的,你可以直接扫描这个付款二维码。&34;

    怎肯让太太破费,何建迅速拿起手机转账给老板,他在这里的工资加上补贴,每月都能达到小两万,超过许多都市里的普通白领。

    这一天下午,两人逛荡在这个街道上多次,添置了许多首饰,总额加起来将近十几万元。

    向欣对此兴奋不已,毕竟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何建只有临时假期,饭后,他带着赠送的保健品,立即返回难民区,向欣则不甘心单独度过这段时光,悄悄隐瞒了自己的决定,到警察局报了名,成为了难民营的志愿者。

    报名程序由小邵帮助完成。

    次日清晨,由一百多名志愿者组成的车队出发,向欣便在这个队伍当中。

    车辆行途中,由于无聊且手机接收不到讯号,大家只好开始闲聊解闷。

    &34;听说在京燕每天都会停水?&34;一名高中生诧异问道,他们的景陇可是从未停水过的啊!

    向欣露出苦笑,解释道:&34;你们这边靠近澜沧江源头,有几个大型水库,水资源供应充足。

    然而京燕就不一样了,所有的陆地河川都已经干涸,大水库的水量恐怕撑不了多久了,不停水怎么能说得过去?&34;

    &34;你们未来怎么办呢?&34;

    &34;依靠海水淡化厂啊,不然还能有什么办法。&34;向欣显得相当无奈。

    “哎呀,首都居然连水都比我们紧张吗!”几位金陵人心中悄然涌现一丝微妙的优势感。

    向欣抓住机会转换话题:“你们有没有人去过难民营呢?”

    一位四十几岁的女医生颔首道:“我们医院组织过几次义诊,我就去过两回。”

    “杨医生,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难民营的情况吗?”向欣追问,其他人都满含好奇地听着。

    杨医生深叹一声:“说真的,那根本不是一个适宜之地,就像一大片平坦的土地,搭建了许多简陋小屋,成千上万的人密集在一起,比贫民窟还要恶劣。”

    “那晚上的情况呢?”向欣困惑问道。

    尽管金陵地势相对较偏南部,然而夜晚温度依旧降到零下七八度,且没有供暖设施,夜间足以令人窒息。

    “就是围着篝火度日,周围的山上树木已近乎枯死,难民营每天有人专程砍柴,就上个月由于保暖出问题,营地还发生了一场火灾,一下子吞噬了几千条生命。”杨医生感叹地说着这些惨剧。

    “这也太难以置信了,为什么不给他们盖更多的房子呢?”那位高中女生再度开口表示关切。

    “那没有实质意义。”杨医生摇摇头道,“如今最大的困境在于缺乏粮食,而非住宿条件的不足。”

    闻言,高中生不再开口。

    确实,粮食问题不仅仅是金陵的问题,大夏也在所难免,这位姑娘只是单纯,并非愚蠢。

    半小时后,队伍抵达了难民营,还未下车,一阵难闻的异味扑鼻而来。

    向欣捂着鼻子抱怨:“这里没设置厕所吗,气味太难闻了!”

    坦白讲,她开始有些后悔来这里。

    好在杨医生早有准备,为大家分发了口罩。

    “戴上吧,适应一会儿就好了。”

    “还得适应闻这些难闻的气味啊。”向欣心中嘀咕。

    下到地面上,难民营果真如杨医生形容的那样糟糕,住处简陋至极,且那些难民们都面黄肌瘦,令人生畏。

    分配住所、整理好行囊,车内人员迅速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岗位。

    杨医生自然投身医疗义诊去了,而那名高中女生被指定去照管孤孩子们。

    不太走运的是,向欣被分入了食堂,听说那里的工作辛苦又劳累。

    不过既已身在此地,她便欣然接受命运。

    没过多久,她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状态中,现在已是上午过十点,食堂正着手准备午餐。

    然而这里的食堂与她原本设想的模样不同,看不到传统的锅碗瓢盆,只有硕大的炉灶矗立眼前,足有三四米高。

    “鲍师傅,这堆炉子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鲍师傅乃是食堂的主要厨师,他并非自愿者,而是以薪酬雇佣的。

    “当然用于做饭,数十万人的生活需求岂是我等少数几十人能应付得来的。”鲍师傅笑着解释。

    &34;做饭?怎么做啊?&34; 向欣好奇问道。

    老鲍匠爬上了炉顶,旋即打开炉门说明:“你看清楚了,食材和水就放这里,满了之后只需利用蒸汽蒸10分钟,就能烹饪完成。”

    “这么方便?那这炉子能喂多少人呢?”

    “大约一千人左右!”

    “老鲍匠,难民通常吃些什么呀?”向欣的兴趣被引起。

    老鲍匠带向欣参观仓库:“所有食材在这里,我们需要按比例混合即可。”

    向欣走上前,审视片刻,“嗯,”她不禁惊叹——也太节俭了吧,连猪饲料都算不上,麸皮还勉强能入口。

    然而……

    那木屑是怎么回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