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张鲁借粮,北上求援
随后,在刘璋的劝说下,刘焉任命项羽接手了成都城全部的驻军,总计五万之众。
龙且和张任任副将,同时兼任招募和训练新兵职责,以充实军力。
而甘宁和关胜互相配合,在众多新兵中精挑细选,选拔出一万精锐之士,组建起锦帆军。
这支军队配备精良的刀与弓箭,既能近战交锋,亦能远攻制敌。
在甘宁的统率下,锦帆军的战斗力犹如猛虎下山,令人敬畏。
与此同时,陈庆之也在紧锣密鼓地组建他的白袍军。
在得到八千匹骏马后,他迅速组建了一支八千人的骑兵队伍。
每一位骑士都身披洁白如雪的战袍,人称白袍军。
尽管这些骑兵刚刚开始训练,但在陈庆之的严格教导下,他们必将展现出战无不胜的威势。
而在政事方面,谢安很快崭露头角。
他处理政务有条不紊,公正无私,赢得了百姓的深深爱戴。
只要政绩足够,谢安必然会平步青云,成为真正的掌权者。
而在情报领域,高颎则展现出了他的非凡才华。
刘璋早早地便让他组建情报组织,以应对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
高颎作为谋略家与政治家,深知情报的重要性。
在刘璋的大力支持下,他迅速聚集起一支精锐的情报部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不断传回宝贵的情报。
同时,他们还在几位大官中留下眼线,对这些大官保持警惕,以防有人通敌。
刘璋的这些布局,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的势力范围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他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些布局必将产生连锁反应,成为他实现霸业的得力助手。
而在刘璋忙于招兵买马之际,一位身着道袍的中年男子,引领着百余名精锐士卒,悄然踏入了成都的城门,直奔刘焉的府邸。
这位男子,正是现今威震一方的汉中太守张鲁。
张鲁此时是刘焉麾下得力干将,汉中正由张鲁攻下,他也因此荣任汉中太守之职。
“臣张鲁,拜见主公。”
张鲁跪拜在刘焉面前,声如洪钟,态度谦恭。
刘焉见张鲁不请自来,心中虽有些疑惑,但面上依旧保持着王者的威严与淡定:
“公祺(张鲁的字),快快请起。你此番匆忙赶来,不知所为何事?”
张鲁站起身来,缓缓说道:
“禀告主公,臣此次归来,一是为主公带来了一株千年灵芝,愿主公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二是臣在汉中,五斗米道发展迅猛,信徒已遍布数十万之众,且逐渐向外扩张,不日便可成为我军之强大助力。
然而,汉中之地钱粮有限,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信徒所需,故恳请主公拨些钱粮,以解汉中燃眉之急。”
言罢,张鲁挥手示意,旁边的侍从立即捧上一个锦盒。
轻轻打开,只见一株色泽鲜艳、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千年灵芝呈现在众人眼前。
刘焉对张鲁所赠的千年灵芝赞不绝口,这份珍奇礼物让他心怀感激。
然而,提及钱粮之事,刘焉的眉头却紧锁如锁,成都的钱粮已悉数拨给了刘璋,他手中再无余粮可赠予张鲁。
可张鲁深受刘焉的器重,更被委以重任,坐镇汉中这一战略要地。
面对张鲁的期望,刘焉只得暂时安抚其心,让他先行归去,待自己设法筹措钱粮。
张鲁离去后,刘焉迅速召来下人,命其速速请刘璋前来。
面对刘璋,刘焉详细阐述了张鲁的功绩与当前的困境,并询问刘璋是否能够拨出一部分钱粮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刘璋心中却另有一番计较。
他深知张鲁后来自立的事,知其野心勃勃,若此时给予钱粮,岂不是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于是,他巧妙地回应刘焉,称钱粮皆在运作之中,已无多余可拨。
同时,他向刘焉保证,自己会亲自与张鲁交涉,解决此事,以免刘焉陷入为难之境。
刘焉听后,心中虽有些许失望,但更多的是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
他深知刘璋的才智与谋略,相信他能够妥善处理此事。
同时,他也希望刘璋能够借此机会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以防自己将来不在了,儿子压不住自己下面的大臣。
辞别了刘焉,刘璋步履匆匆,直奔张鲁的府邸。
刘璋明白,现在还不适和张鲁撕破脸,等自己手腕更硬些,再收拾他也不迟
他心中对于这位素有自立之志的张鲁并无太多的好感。
然而他却深知,对于潜在的对手,必须先深入了解,再伺机而动,必要时还需施以打压。
张鲁闻得刘璋莅临,急忙亲自出门相迎,他微微低头,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谦卑而恭敬:
“臣张鲁,拜见公子。”
刘璋见状,脸上浮现出一丝温和的笑容,他轻轻摆了摆手,声音温和而谦逊:
“张太守无需多礼,家父时常教诲我,要虚心向张太守这样的贤能之士学习。
今日前来,正是希望太守能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张鲁闻言,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公子竟然对自己如此敬重。
他脸上顿时浮现出和煦的笑容,声音也变得更加亲切:
“公子过奖了,下官虽有些许经验,但岂敢言教。
不过,如果公子不嫌弃,下官定当竭尽所能,为公子解惑。”
二人携手步入大堂,分宾主坐下。
刘璋开始谦虚地向张鲁请教治国之道,张鲁也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治政的种种策略。
然而,在刘璋的眼中,这些所谓的治国之道却显得过于迂腐和守旧,缺乏变通和创新。
但他深知,此时不宜表露自己的不满。
于是他再次隐藏起内心的情绪,脸上依然保持着钦佩的神情,频频点头称赞张鲁的才识和智慧。
刘璋再次向张鲁探询,关于张鲁苦心经营的五斗米道,为何能汇聚如此众多的信徒。
谈到张鲁引以为傲的地方,他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五斗米道,顾名思义,每位信徒入道之初,需上交五斗米作为供奉。
在那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年代,五斗米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一笔颇为可观的粮食。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信徒们还需恪守诸多道规,如清心寡欲、祈祷上苍,不少信徒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农田。
整日闭门不出,不食人间烟火,一心追求得道成仙的虚幻梦想。
然而,梦醒之后,往往只剩下一抔黄土作为他们毕生追求的见证。
刘璋并非对道教抱有偏见,而是深感此道在这个时代,更似一种蛊惑人心的邪教。
前有张角的太平道,诱导信徒相信自己拥有刀枪不入的神秘力量,实则尽是荒诞不经的鬼话。
如今,五斗米道又以成仙之说为幌子,吸引信徒们盲目追随。
刘璋对这些无理邪说深感痛恨,它们如同豺狼虎豹,以利益为诱饵,愚弄百姓,使得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田地荒芜。
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张鲁如数家珍般讲述着自己的五斗米道,言辞滔滔,宛如江河之水,连绵不绝。
刘璋坐在对面,心中却如同被火焰灼烧,恨不得站起身来,将这自诩为神使的张鲁一耳光扇醒。
然而,他深知此刻的忍耐比任何冲动都来得更为重要,于是强行压下了心中的怒火。
终于,张鲁的长篇大论告一段落,刘璋才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露出他此行真正的目的。
他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语气却平和如常:
“张太守,您这五斗米道信徒众多,多达数十万之众,每人都需上交五斗米。
如此算来,您手中囤积的粮食应如山似海,何以会出现缺粮的情况呢?”
张鲁被刘璋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很快便回过神来,意识到刘璋此行的目的并不简单。
他心中暗叹一声,没想到这刘璋竟如此狡猾,居然在这里给他设下了一个圈套。
然而,他毕竟是五斗米道的首领,岂能轻易露出破绽?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波动,微笑着回答道:
“公子所言极是,属下确实收取了每人五斗米的供奉。
然而,信徒众多,每日所需粮食也是庞大无比。
属下虽然囤积了一些粮食,但也要分发给众教徒以维持生计。长此以往,粮草自然会有所不足。”
“哦?原来如此,小侄真是唐突了。
然而,我军方自南蛮征战归来,粮草已然捉襟见肘,更何况近日成都城内忙于招兵买马,恐怕难以支撑汉中所需。
然而,我军即将挥师长安,那是一座富庶之城,钱粮堆积如山。
届时,还请张太守务必鼎力相助,一旦长安城破,所获之财,必将尽数归于汉中。”
刘璋言语间流露出一种谦恭,却又不失坚毅,仿佛胸有成竹。
张鲁听后,心中已然明了,从成都获取钱粮已是无望,便顺水推舟,也应和道:
“那就多谢公子了,待日后大军攻取长安,我必全力支持。”
刘璋见目的已然达到,他又与张鲁深入探讨了几个关于汉中的情况,随后便以有事为由,早早地告辞离开。
张鲁独自一人留在原地,望着刘璋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
“此人年纪轻轻,却言辞犀利,心思缜密,定非池中物啊。”
他轻轻叹息,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刘璋深知此举必然会得罪张鲁,然他对此并不在乎。
汉中,这片沃土丰饶之地,不仅是长安与成都之间的咽喉要道,更是他刘璋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
他绝不容许张鲁再在此地肆虐,荼毒百姓。
因此,即便与张鲁结下梁子,也在所不惜,毕竟,张鲁的威胁迟早要面对,又何须再顾忌这一时的得罪。
然而,眼前更为棘手的却是远在长安的李傕与郭汜。
长安城内,西凉军十万雄师驻扎,城池坚固,难以攻克,欲夺长安,犹如登天之难。
然而,刘璋与李傕、郭汜之间的仇恨已深入骨髓,势同水火。
他渴望为两位兄长在天之灵复仇,更欲解救被李傕、郭汜挟持的献帝刘协,以实现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他需要要赶在曹操之前,实现这一壮举。
此刻,刘璋心中计算着时间,现在是公元194年,历史上他的父亲刘焉将在这一年辞世。
他深感痛惜,不愿在这关键时刻失去这位老父亲。
因此,他决心在此之前,将李傕与郭汜的首级献于父亲灵前。
在这关键时刻,刘璋做出了一个关乎大局的决断——他决心联合马腾与韩遂,共同挥师长安。
他深信,二人亦会应允他的请求。
于是,刘璋刻不容缓地召集了身边的心腹重臣——项羽、龙且、张任、甘宁、法正、高颎、王彦章、陈庆之、谢安、关胜等人。
他向他们坦言自己的打算,欲亲赴马腾、韩遂处,共商大计。
众人心知此行风险重重,皆担忧刘璋的安危,纷纷表示愿随他一同前往。
然而,在众人的劝说下,刘璋却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可轻率。
他最终决定,只带王彦章一人随行。
其余人则留守成都,各司其职,以备将来攻打长安时,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会议结束后,刘璋开始有条不紊地吩咐下人收拾行装,准备踏上这趟充满未知的远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