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白袍将军,马匹商人
与此同时,刘璋也暗自让高颎组建一支暗探的队伍,让他们前往全国各地打探情报,随时向高颎汇报。
高颎欣然领命,以他的政治手腕,必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几天后,刘璋正在府中练习枪法之际,忽听下人来报,说有位身着白袍之人求见。
刘璋想都没想,立刻放下手中的奥汀神枪,前去接见此人。
待他来到前厅,只见一位身着白袍,银甲闪耀,英气逼人的青年正站在此处。
见刘璋出现,陈庆之步伐稳健地走向刘璋,拱手施礼道:
“在下陈庆之,久闻公子大名,特来投奔。”
刘璋见状,连忙上前扶起陈庆之,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兄长曾多次与我提及陈将军,将军能来实乃我之幸事!今日能得将军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刘璋热情地说道。
陈庆之也没想到刘璋居然如此器重他,反而谦虚道:
“公子过誉了,昔日刘范公子有恩于在下,愿誓死效忠将军,为恩公报仇雪恨!”
陈庆之语气坚定,显然对刘范的恩情铭记在心。
刘璋听后,更是对陈庆之敬佩不已,他深知陈庆之是一个忠义之人,有他相助,自己的大业必定能更进一步。
于是,他立刻命人设宴款待陈庆之,并亲自为他斟酒。
席间,陈庆之与刘璋深入探讨了军事之道。
刘璋在与陈庆之的交谈中,他犹如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
陈庆之的新颖见解与理论,如同钥匙一般,为刘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统帅之门。
刘璋被陈庆之的智慧与见识深深折服,他们的交流持续了整整半日,刘璋收获颇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经过深思熟虑,刘璋决定任命陈庆之组建自己的军队。
这支军队,就以陈庆之的白袍为名,名为“白袍军”。
陈庆之闻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自己寸功未立,就受到如此重用,他心里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充满了决心。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向刘璋深深一拜,道:
“主公,末将必不负所托,定将白袍军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为主公开疆拓土。”
【叮!系统检测到陈庆之忠诚度提升为100】
【叮!系统检测到陈庆之特殊属性】
特殊属性:
白袍军:当率领白袍军作战时,统率+1,白袍军士兵武力+5。
逆战:当兵力少于对方时,遇强则强,智谋将起到关键作用,此时统率+1,智力+2
“真牛啊!怪不得能够战无不胜,统帅值最高能达到101,智力能达到99。&34;
刘璋脸上的笑容更甚,先是得到了项羽这个超越人类武力值极限的猛将。
又得到了统帅值顶尖的陈庆之,他都觉得自己的运气也太好了。
酒过三巡,陈庆之便告辞离去。
紧接着,东晋第一名相谢安翩然而至。
他以其政治清明、文明开化的卓越贡献,被历史铭记为一代良相。
而此刻的刘璋,手中仅有法正和高颎两位文官辅佐。
谢安的到来,为刘璋的后方保障注入了关键的力量。
刘璋对谢安的才能深感敬佩,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他毫不犹豫地委以重任,任命谢安为太史丞,协助现任成都太守处理政事。
刘璋期待谢安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凭借自己的才华,为益州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多的力量。
谢安对于刘璋的厚爱深感意外,他未曾料到刚为官便能获此高位。
他恭敬地向刘璋拜谢,誓言将竭尽所能,为益州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自己的麾下又多了两位名将能臣,刘璋的心情格外愉悦。
自从重生以来,他一直在忙于政事,鲜有闲暇去欣赏这世间的美好风光。
今日,他决定给自己放个半天假,与王彦章一同策马奔腾,前往城外的一处山涧。
看着王彦章那匹普通的战马,刘璋心中暗自决定,待有机会,定要用神驹召唤卡为他召唤一匹千里良驹,以助他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在锦绣的成都郊外,风光旖旎,青山叠翠,碧水萦绕,宛如一幅未被尘嚣玷污的天然画卷。
这纯净的自然景致让刘璋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他们二人迅速攀至山顶,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尽收眼底,宛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条清澈的小河宛如玉带般穿越在群山之间,山巅之上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蓝天白云之下,一群鸟儿犹如列队的士兵,整齐划一地飞过,此情此景,宛如仙境,令人陶醉。
突然,刘璋的目光被远处一片空旷地带所吸引,只见上千只骏马正在那里奔腾跳跃,气势如虹。
如此壮观的马群在此时代实属罕见,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组建一支骑兵部队是何等的艰难,马匹的稀缺程度可见一斑。
二人见状,心中激动不已,立刻策马朝着马群所在之地疾驰而去。
决心要将这些马匹全部买下,以充实自己的骑兵队伍。
不久,他们便来到了马群的最前端。
一群商人模样的人见只有两位来客,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在这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时代,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以防不测。
为首的商人向刘璋二人问道:
“两位壮士,此处离成都城还有多远?”
刘璋微笑着回应道:
“只需再行十里,便可抵达成都城。”
商人们闻言,脸庞无不洋溢着兴奋的光彩。
他们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成都城。
刘璋的目光在商人们的身上稍作停留,他心中升起一个疑问,便上前询问:
“诸位是否乃马匹商贾?”
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之前奖励马匹商人拜访的事情,故有此一问。
为首的商人,名唤乔庸,他身形魁梧,气度不凡,他拱手回答道:
“没错,我们此行正是为了贩卖马匹而来。”
刘璋见状,便立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表达出了对这批马匹的浓厚兴趣,希望能够尽数买下。
乔庸听后,急忙上前拜见,他拱手道:
“久闻公子在南蛮之地英勇善战,威名远播,我等皆心生敬仰。
此行我们特意准备了三千匹骏马,本想亲自献给公子,却不曾想在此就遇见了公子,真是天大的缘分。”
在这乱世之中,商人们也深知“乱世出英雄”的道理。
他们四处结下善缘,将财物献给那些他们觉得将来能够一统天下的人。
刘璋在南蛮的英勇表现早已传遍了四方,乔庸等人听闻后,便决定亲自前来献上这批骏马,以表敬意。
他们希望借此机会与刘璋结下深厚的友谊,以便在将来的乱世中有个好靠山。
刘璋闻此喜讯,自然不会错失良机。
他深知,马匹作为战场上的重要资源,其价值无可估量,更何况乔庸手中的马匹,更是精挑细选,非同一般。
于是,一行人疾驰至成都城下,刘璋开门见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欲购尽乔庸手中所有剩余马匹的迫切愿望。
乔庸此次带来了八千匹骏马,其中三千匹已然献于刘璋,尚余五千匹待售。
面对刘璋的坚定请求,乔庸也明白此乃结交刘璋的大好机会,便不再多言,慨然将剩余五千匹骏马悉数卖予刘璋。
对于益州这般的富庶之地而言,这笔交易所涉钱财不过是九牛一毛。
何况乔庸也存心结好,价格更是定得极低,此行目的已然达成。
刘璋得此八千匹骏马,如获至宝,立即交付于陈庆之,令其组建一支威武雄壮的白袍军,全军皆为骁勇善战的骑兵。
乔庸在城中盘桓数日,此行目的既已实现,便欲打点行装,返回故土。
临行前,刘璋再次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愿,恳请乔庸日后能常来益州贩卖马匹,并承诺在价格上必定给予最优价格。
乔庸在这几日里,受到了刘璋的热情款待,心中十分满意,当下便应允下来,表示定会常来益州。
送别乔庸后,刘璋再次投身于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中。
他一面虚心向王彦章学习枪法,一面与陈庆之探讨兵法。
在两位大师的悉心教导下,使他的武艺和兵法造诣均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