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雍和宫
【顺治上位之后,也是靠着一手骚操作直接给自己秀没了。
没办法,只能由他的老母亲孝庄再次上场,扶着自己的八岁的孙子上位。】
“顺治和董鄂氏的事情我还是从少年天子里知道的,乌云珠真好看”
“他身体本就不算是健壮,还遇上了天花”
“该,这就是报应,嘉定、扬州,他们都值得”
“顺治强抢弟媳,李隆基强纳儿媳,这两人都是人才啊”
嘉定与扬州这两个地方天幕之前有提过,说是清军入关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大肆屠杀。
古人们还没忘记这件事呢,听到这里大家又开始群情激愤起来,尤其是就在这两个地方的百姓。
另一边的人才·李隆基(开元版本)则有些好奇,“也不知道这位董鄂氏有多美?”
居然让一届帝王为之疯狂到不惜强抢弟妻!
在下面候着的太监瑟瑟发抖,恨不能自己没有长耳朵。这种类型的的话让在历史上有前科的人说出来可真是让人不安啊!
【这次上位的就是着名的康熙了,这位可是清朝的大ip了,就算他不是男主,也是要作为背景板出现的。】
“以前最火的就是清穿造反和清穿票九龙”
“现在票麻子的也越来越多了”
“康熙其实也有绑定,赫舍里氏和佟佳氏”
“麻子和麻宝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好嘛”
从密密麻麻的弹幕上精准的提取到一些字眼,康熙沉默了。
票九龙?这不会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吧!
九龙·但没存在感·胤缩到他九哥身边,惊恐地叫道:“后世这些个女儿家真是不知羞,竟然还……还……”
今日的寂静,是十阿哥胤给的。
完全不知道后世同人市场广到什么程度的胤禔十分的无语,他瞥了一眼一脸惊恐的弟弟,说道:“十弟,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只想和……在一起?”
说到人选的时候,胤禔还朝着老四的方向点了点,毕竟正常来讲,人还是更喜欢胜利者多一些。就算还有别的人,那也应该是老八这样的阵营领袖啊,哪有老十什么事啊!
【九子夺嫡什么的咱们之后去清东陵的时候再说吧,咱们今天来参观一下这次夺嫡的胜利者,也就是清朝女频顶级大ip——雍正上位前的府邸雍和宫吧。
这里在乾隆在即位之后,被改成了整个清朝时期规格最高的藏传寺庙。
时至今日,雍和宫的香火依旧旺盛,甚至靠着调剂式许愿爆火网络。】
“老四当年真是辉煌,清宫文不是嫁老四就是养老四,四十三,四八都是顶级cp”
“这两年的确是差了些,康师傅和章总崛起挤压了市场”
“调剂式许愿tat”
“我许愿月入账二十万,公司从我的卡里走了二十万的流水”
“雍和宫:已读乱回”
“我去雍和宫许愿父母身体健康,嗯,父母是健康了,但是我生病了”
“你就说父母是不是健康了吧”
此时的殿内真的是完全沉默了,不是,后世人真的好癫啊!
胤祉的视线在老四和老八的身上来回扫视着,啧啧称奇道:“我记得四弟和八弟以前的关系还不错呢!”
这话一出来,胤禛只觉得坐如针毡,不是,他和老八之间是清白的啊!
另一边的老八胤禩也是有些恶心,强扯出一个微笑道,回道:“三哥说笑了!”
具体哪里说笑了,他是不肯再说的。
还得是胤祯,上去为自己的亲哥和亲近的哥哥解围:“这样的寺庙也有人去拜,四哥是给人下迷魂药了?”
面对这样的阴阳怪气,胤禛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松了一口气,向着倒霉弟弟投去了一个赞许的目光。
做的好,老十四!
【我来的时候有做好攻略,主要就是想好好求求这个。】
说着,姜澜溪比划了一下钱的手势,一副“尽在不言中”的模样。
弹幕都很懂,开始了许愿和接好运,但是古人们不太懂。
他们看着天幕上那女子突然微眯着眼,勾着嘴角,还举起右手来回搓动大拇指和食指的样子沉默下来。
原来,一个清丽的女子,也会因为表情、动作而变得这么猥琐啊!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说起雍正,这已经是清朝很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了,尤其是吏治改革这一方面,已经是非常出色了。】
“吏治这方面我觉得已经能算得上是一流水准了,就是在武功上拉跨一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世宗四力半嘛[狗头]”
“听说他也是微操大师来着”
听到胤禛在吏治上被评价为一流水准,大家都很是难以置信。
四百多位皇帝!胤禛在这四百多个皇帝里,居然能在某一方面做到一流的水准!
“这怎么可能!”胤祯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竟然惊呼出声,见众人的目光扫视过来,胤祯讪讪的笑了一下,不敢再看众人,更不敢看他皇阿玛。
不止是他,胤禩也是不太开心的,他身后聚起来的势力明明那么大,甚至四哥的胞弟十四都站在他这一边,他怎么就输给四哥了呢?
【雍正上位的时候,清廷其实就已经有了很多的问题。
我看很多分析都说是康熙想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所以导致了晚年的吏治败坏,才出现了众多的问题。
具体原因具体怎么样咱其实也不知道,反正我从史料中看到的就是康熙留给雍正的2700万两国库银子和一堆的问题。】
“不是八百万两吗”
康熙:“怎么会这样!”
现在大清库银已经超过了四千多万两了啊!怎么传到老四手里的时候就剩下那么点儿了?
难道是……西北又不太平了?
毕竟再每年有进项的同时,库银还能以烧钱的速度消失,除了打仗也没有别的的可能了。
【呃……的确有八百万两的说法,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乾隆朝,后来被记载到《海国图志》里面,就此流传下去了。
但是这和清朝户部的的记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后来十三也曾经做过统计,上报的数字也是2700万两左右。
至于这2700万两里有没有欠银,没说,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康熙打量着自己的十三子,完全不太理解这个孩子后来又做什么了,怎么在后世人眼中这么重要。
想起了那个“四十三”,康熙打了一个激灵,不可能!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