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厚积薄发 > 第 12章 谋求发展

第 12章 谋求发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湖珊村砖窑厂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洪金发和胡瑞高两人共同打理维持着正常运作。自从刘二妹被调到澄湖养殖场担任场长之后,一开始洪金发心里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尽管之前他们俩在砖窑厂里作为正副厂长配合得还算默契融洽,但毕竟和老冤家共事多少有些别扭,如今刘二妹调离了这里,他自然心情愉悦,觉得眼前都变得清亮了不少。

    然而,接下来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里,亲自参与管理工作的洪金发觉察到这份差事远比想象中的更为艰难辛苦。每一件事都需要他亲力亲为,这实在令人难以承受。直到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刘二妹的实力和本事绝非寻常可比,同时也不禁感慨,如果当初刘黑妹还在的话,自己或许就能稍微轻松一些吧。再看看那个傻乎乎的胡瑞高,除了懂得检查砖块的质量外,性格过于内向腼腆,脑筋也转不过弯来,遇到很多事情都无法妥善地协调处理。每次派他去办事,不仅没能帮忙解决问题,反而越弄越糟、徒增烦恼。这个不让人省心的胡瑞高啊,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昨天中午,制砖组全体人员罢工闹到窑厂办公室要求增加砖坯的市场价格,他正好外出。在办公室值班的胡瑞高紧张的赶紧拨打他新买的大哥大手提电话,洪金发让制砖组组长外甥李全囝接了电话,他外甥表态本人无所谓“加不加价格,只是手下人不肯干活”,他让胡瑞高好好协调一下,他下午就回来处理。

    胡瑞高说“你们不要闹了,有点钱赚赚就好了,总比种田强多吧?”“老胡你什么意思啊?人家外面几个窑厂的价格全是一分八厘一块土坯,我们为什么一分二厘?”胡瑞高说“我厂定的就是这个价格,你没有权利提这要求”结果可想而知,由于胡瑞高说话楞头楞脑的,让制砖组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打了个鼻青脸肿的,李全囝怕老娘舅回来看到胡瑞高被打要发大脾气吃生活的,拚命劝大家不要动手打人,否则胡瑞高还要被打的严重。

    胡瑞高气愤的柱着竹棍来到村医疗站包扎看伤,一路哭泣“这破窑厂我不干了,全是一群蛮不讲理的强盗”。其实今天洪金发没有什么大事,主要是在外面陪以前的一个老相好在茶室聊谈,开始两人情意浓浓的刚刚摸摸奶奶还未入港,突然接到“大哥大”电话听说这事,马上回窑厂扫兴地回来处理罢工事情,他马上喊来了外甥李全囝,像小时候教训一样,拿起一个小竹棒、恶狠狠的抽了李全囝三下屁股,打很李全囝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跳起来“这制砖组,我不干了”拨腿就跑回家去了,气得洪金发在后面追骂“不许跑,你小子给我回来”

    洪金发看着远去的李全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转身走进办公室,看着满脸委屈的胡瑞高,心中一阵烦躁。“你说说你,怎么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洪金发怒斥道。胡瑞高低着头,小声嘟囔着:“我也没想到他们会动手…”“行了,别说了!”洪金发打断了他的话,“现在关键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洪金发沉思片刻,说道:“这样吧,明天你跟我一起去其他窑厂考察一下,看看他们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如果确实比我们高,我们也适当调整一下。”胡瑞高点了点头,心中松了口气。至少这次不用再面对那些难缠的制砖工人了…

    第二天,洪金发和胡瑞高来到了附近的几家窑厂。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其他窑厂的土坯价格确实是一分八厘。回到砖窑厂后,洪金发决定将砖坯的价格提升到一分六厘。消息传出后,制砖组的工人们还是不肯来上班。洪金发头也大了,若制砖组再不开工,马上要没有砖坯可烧,想把这事去汇报给村部,让王小康出面,村部肯定能解决,而他一个几十年的窑厂老厂长了,连这点事也解决不了,岂不是让别人笑掉大牙?

    洪金发反背着手在想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要显示出他的真诚,他准备去瞧瞧他那个外甥李全囝。好久没有走亲戚了,洪金发也想去看望一下村东头那个亲大姐,他来到村小卖部,买了一箱八宝粥、又买了一箱苏打饼干,知道大姐从小生活艰难又节俭不舍得买吃,所以就买了一点给亲姐也应该的。

    来到姐姐家里,姐姐嗔怪他这个小弟又乱花钱了。可是令人气恼的是他外甥前天竟带着制砖组的六个人出去打工了,姐姐还责备他道:“老弟呀,大姐并不是想替我家儿子说话。他如今也是个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了,你怎么还能像他小时候那样拿着棒子抽打他的屁股呢?这孩子脾气倔强得很呐,唉唉…”洪金发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口气,他心里清楚,此时此刻再说些什么也于事无补了。他默默地将带来的东西留下,并嘱咐大姐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然后转身离去。

    在回家的途中,洪金发陷入了沉思,苦苦思索着接下来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失去了制砖组之后,窑厂的生产已经彻底停滞不前,而他绝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一回到窑厂,洪金发立刻去找胡瑞高共同商讨对策。两人琢磨着能否通过招聘一批新的工人来填补制砖组的空缺。尽管这无疑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但总归好过无砖可烧的局面。抱着这个想法,洪金发和胡瑞高开始四处奔走打听,积极寻觅那些有意愿前往窑厂工作的人们。

    然而,经过数天的不懈努力,他们仍然未能成功招揽到工人,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给出的砖坯收购价格过低所致。

    虽然洪金发因为面子原因并不愿意主动向村部寻求帮助,但如此之大的动静,村部和王小康又怎么会不知道呢?然而,站在全村整体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需要处理很多事务,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那些劳动密集型以及注定要面临转型且缺乏发展前景的企业上。

    最近这几天,村里的村民黄伟忠一直都待在村部等着寻找王支书讨债。黄伟忠他们一家过去可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当年被抄家的时候,估计祖上留下来的家产并没有被完全查抄干净,所以现在家里依然有着颇为丰厚的积蓄。就在前年,当时还担任着村支书职务的龙其锋,因为村财政紧张而陷入困境,前前后后多次从黄家借走了总计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并承诺给予高额利息--每年每一万元本金可获得两千元的利息回报。面对这样诱人的条件,黄伟忠自然也是竭尽全力地去拼凑资金,甚至不惜当场卖掉两头大肥猪,换来两百块钱之后也要凑数目一次又一次的借给村里应急使用。这两年改革开放、四类分子摘帽一视同仁,他要连本带利的去拿出来要给儿子女儿成家立业做本钱去。

    看着一张张盖有当时的大队、村委的公章条子,王小康基本上摸清楚情况后问黄伟忠能不能缓一缓?村财务确实没钱,而村企业虽全是财大气粗的,却全是独立核算着的企业,区区几万元凭他支书面子也是一句话能弄到的问题,但不能如此的做。他问黄伟忠能不能缓一缓?到年底村企业上交提留后一定连本带利还给他。黄伟忠也爽快、有一要求,只要村里帮忙解决一下问题,利息不要了,到时候村里还本金就可以了。原来她女儿黄红芳高中毕业了,想回村里找个工作。实际她女儿也是一个非常聪明优秀的姑娘,王小康当即答应。

    就在当天下班后,王小康蹬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车轮缓缓滚动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他心里盘算着,这次要去找刘二妹好好谈一谈,打算把她从澄湖养殖场调回到窑厂帮忙收拾洪金发留下的那个烂摊子。

    王小康一边想着心事,一边用力地踩着脚踏板。突然,他看到前方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朝着自己走来。仔细一看,原来正是刘二妹!真是太巧了!刘二妹见到王小康,脸上立刻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原本就黝黑的脸颊此刻更是因为激动而变得黑里透红。她急忙伸手拉住王小康的胳膊,仿佛生怕他会飞走似的,怎么也不肯松手。

    王小康见状,忍不住开玩笑道:&34;刘二嫂啊,你这么紧紧拉着我不放,要是被路过的人看见了,可不得误会咱们俩有啥关系呀!&34;刘二妹听了,非但没有松手,反而激动地说:&34;我才不管呢!反正这里又没别人,我也真的有好多的问题要与你请教商量的。&34;

    过了一天,湖珊村召开村干部及各个企业层领导层会议,决定任免:张全娥同志由于担任了纺织厂生产厂长职务,不再兼任村妇女主任一职,决定任命本村黄红芳同志为村妇女主任。由于工作需要:任命刘二妹同志回砖窑厂任副厂长主管一切生产事务。任命本村龙海生同志为新纺纱厂及染布厂的筹备组主任,规划一切建厂事务。

    刘二妹重回砖窑厂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各项工作。她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展现出卓越的组织与领导才能。首先,刘二妹深知要想吸引更多工人加入,必须提高砖土坯的收购价格。于是,她果断将每块砖土坯的收购价提升至令人惊讶的二分钱,这个决策让一直视利益如命的洪金发气得火冒三丈,但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举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新的制砖工人前来应聘。刘二妹巧妙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成功掌握了主动权。然而,那些曾经离开的老制砖工人得知价格上涨后,纷纷表示想要重新回来工作。面对这些人的请求,刘二妹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因为她明白,只有保持团队的稳定和高效,砖窑厂才能真正走上正轨。在刘二妹的不懈努力下,砖窑厂里里外外焕发出勃勃生机。工人们干劲十足,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原本沉寂的厂区再次喧闹起来,到处弥漫着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砖窑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订单源源不断。刘二妹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带领着砖窑厂走出困境,重铸着昔日生意兴隆的辉煌。

    温州的富商奚美娟每天都像度日如年,她急切地盼望着月底的到来,熬到新月一号的那个中午。终于、她期待已久的时刻来临了--她的“大哥大”移动电话突然响起。她迅速接起电话:“喂…奚总吗?我是王小康,我现在正和陈泉源一起开车往温州的路上过来呢,今晚我们在饭店请您吃个晚饭。”

    听到这个消息,奚美娟的心情瞬间变得无比兴奋。她立刻站起身来,冲向衣柜,面对满柜子琳琅满目的衣服,却一时间犯了难,不知道该挑哪一件才好,因为她想要穿上最能展现自己魅力的那件衣服,让王小康看到眼前一亮…

    夜幕逐渐降临,华灯初上之时,王小康和陈泉源终于抵达了温州。而此时此刻,奚美娟已经早早地守候在酒店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当她看到王小康从车里走出来的时候,眼睛里闪烁出喜悦的光芒。

    只见奚美娟身穿一袭精致华丽的旗袍,身材曼妙多姿,曲线玲珑有致,脸上挂着一抹迷人的微笑。她的出现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饭店众多吃客的目光。

    晚餐时间,三人围坐在餐桌旁,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奚美娟对于王小康的宴请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整个晚宴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尽情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

    刚吃完晚饭回到宾馆房间,胡艳玲打电话给陈泉源的手提大哥大,听说他与王小康已在温州,便要求一起过来聊天谈事。陈泉源表示马上过去接她。

    待陈泉源离开之后,王小康缓缓起身,走到奚美娟身旁,轻轻拿起她的茶杯,小心翼翼地往里添了一些水。然后,他坐回座位,与奚美娟相对而视,两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闲聊起来。

    “王支书啊,您平日里事务繁忙,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时常给我打个电话呢?”奚美娟微笑着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王小康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文质彬彬地回答道:“奚总,您这是哪里话?对于您给予我的帮助和恩情,我永世都难以忘怀。”奚美娟听了,脸上泛起一抹红晕,但很快恢复了落落大方的神态,轻声说道:“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些过于主动了,甚至有时候会怀疑,您会不会因此而看不起我呢?”王小康连忙伸出手,紧紧握住奚美娟的手,动情地说:“您怎么能这么想呢?我们之间无需如此见外。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成长的开始及创业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您的支持和鼓励,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助我前进的航船,才让我有了今日的些许成就。您对于我的这份情谊,我将永远的铭刻在心、没齿难忘!”说得奚美娟热泪盈眶、紧紧的握着王小康的手久久不肯松手。

    从温州回来之后,王小康站在村部门前,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对村里那些半死不活的小微企业进行彻底改革!他深知,这些小微企业如今已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个月除去给一两个工人发工资和缴纳水电费之外,基本上所剩无几,但却耗费了大家大量的心血。

    王小康仔细盘点着村里的这些小微企业:湖珊村碾米厂、湖珊村加工厂(主要负责加工养猪用的柴糠以及小麦磨粉)、还有那个小小的五金修件厂(专门从事电焊修理农具、装配铁揪、铁搭、制作撑船用的竹镐子以及维修摇船用的橹等等)……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王小康决定采取行动。

    接下来的三天里,每天中午时分,王小康都会准时来到村广播室,通过大喇叭向全体村民宣布关于这些小微企业转制的消息,并鼓励有意者前来报名参与。其中,碾米厂由于拥有大型碾米设备和四间宽敞的厂房,所以相对来说还算有点价值;而其他两家则只需支付三千元便能获得其所有权。

    这一天正午时分、王小康正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午休小憩,突然间窑厂长洪金发走了进来。只见他一进门便迅速从自己携带的公文包内取出一条包装精美的红塔山牌软香烟,并顺手又掏出一个信封表示道:“这里面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钱而已,请王支书拿去当作平日里的零花钱使用吧!”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幕,王小康不禁感到有些愠怒,他语气严肃地回应道:“洪厂长啊,你这究竟是想要做什么呢?我身为乡村干部可是有固定薪资发放的啊,倘若你继续这样行事,那可别怪我将你驱赶出门哦!有任何事情都请先讲明白才好嘛。”听到这话后,洪金发顿时面露尴尬之色,连忙惶恐不安地回答说:“实在抱歉啊、王支书,下不为例、绝对不会再有下次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自从上次因为制砖组员工闹事罢工事件而动手教训了自己的外甥之后,再加上后来刘二妹竟然以高薪聘用外地人员参与制砖组工作,这使得他的大姐以及外甥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可以说是心怀怨念。此次前来找王小康帮忙,正是希望能够借助其关系助力外甥投标碾米厂项目。如果一切顺利得以中标,那么一方面他自己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参与;另一方面也算是给大姐和外甥一个相对满意的答复,从而缓和彼此之间紧张的关系。然而经过深入思考分析之后,王小康认为这家碾米厂的运营模式似乎与外甥的个性特点并不是特别契合。

    这个村小微企业要转制拍卖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对这种做法表示支持,认为交给私人经营或许能够焕发新的活力;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导致村里失去经济支柱,影响大家的生计。然而,无论如何,王小康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才能找到适合村庄发展的道路。

    报名交钱的村民数量相当可观,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扩大,成效已显著,广大村民渐渐从温饱型转向中等小康型家庭了,开始有积蓄存钱或投资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与证明,一串串投资名单实际就是清楚的记载着有钱投资就是硬道理的千古铁律,这个才是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所转化为村民小康水平的真实写照。

    黄伟忠一家竟然全都参与了碾米厂及几个小微项目的竞标,看来他家对这几个项目全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然而这一次,王小康下定决心要不遗余力地去协助黄伟中,期盼着能够给予他强有力的支持,助力他在碾米厂的竞标之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财务会计那边也已经完成了结清拖欠黄家多年债务的工作,双方皆大欢喜。毕竟,大家都是同村邻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不仅如此,另外三家参与竞标的公司同样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它们每一家背后都存在着特定的支持者或合作伙伴。这场表面看起来公平公正、充满良性竞争氛围的碾米厂内部几家小型企业之间的竞标活动,背地里实则风起云涌、暗潮汹涌,各方势力都在施展浑身解数…

    阳光明媚的一天,乡党委罗书记亲临湖珊村视察指导工作。王小康支书和郑必成村长热情地迎接了他,并详细地向罗书记汇报了村里目前的工作进展以及各个企业的运营状况。

    罗书记认真倾听着他们的报告,不时点头表示认可。接着,他与两位村领导就一些工作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交流了彼此的看法和建议。在讨论过程中,罗书记特别关注到了纺织厂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两个上下游基建工厂。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指出这三个工厂实际上已经不再适合作为村办企业的一部分,而应当独立出来,归入乡镇企业的范畴。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工厂自身的发展壮大,还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业务拓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乡镇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这个提议,王小康支书和郑必成村长表示赞同,并表示会积极配合落实相关事宜。

    随后,大家又围绕如何顺利完成工厂的改制转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商议。罗书记强调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确保改制过程平稳有序,最大限度减少对村民和企业员工的影响。在结束会谈时,罗书记对湖珊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村领导们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他相信通过这次改革调整,织布厂及其相关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纺织厂里听说村办企业要升级为乡镇企业,人人奔走相告,在厂的职工感觉自豪庆幸,不在厂的感觉倍感眼热异常

    通过半年的基建工程,纺纱厂与染布厂二工厂终于剪彩时刻到了,在彩旗飘扬的开厂庆祝典礼上,乡党委罗书记亲自剪彩揭牌,“吴县市东方联纺织染总厂”成立,总厂有纺纱分厂、纺织分厂、染布分厂组成。大家热烈鼓掌,无数彩色汽球缓缓升空,联纺织染总厂隶属于乡镇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由东方乡镇工业公司托管,在职职工干部九百多个人。

    如此已成规模的企业从村办厂中剥离出去着实让王小康及村同僚们心疼不已,但好在厂址在湖珊村,每年的场地费租金总要给一点湖珊村的吧!

    这一天,王小康路过织布厂,不由自主的进入办公室,他来看看生产厂长张全娥,问问她现在织布车间还收不收人。办公室同事告诉王小康,张厂长在织布车间,他赶忙的寻过去,原本这边的一切也是他亲自曾经呕心沥血操办的,所以也熟门熟路。来到车间门口,头戴白帽子,身着白帆布兜服的张全妹出来了,她看到王小康喊道“王支书,您难得来呀?”王小康打趣道,“你在这边舒服哇,我不上门,你是不会来找我的!”张全娥说“去办公室,这边织布机声音太嘈杂了”于是她俩一前一后往办公室走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