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厚积薄发 > 第8 章 入定坐标

第8 章 入定坐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小康被调回村子里工作之后,依然担任着团支书这个职务,可以说是重操旧业了。和妇女主任这个职位类似,团支书也是个相对清闲的差事。然而,妇女主任杜凤凤却身兼数职,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兼任着全村赤脚医生的重任,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

    毕竟,这座村庄有着十几个生产队,数千名村民。每天总有那么十几个人会出现头疼脑热的症状,他们都会来到村部找杜凤凤看病。杜凤凤不仅要给大家测量血压、体温,还要根据病情配发一些治疗伤风感冒的药物。

    相比之下,王小康的工作就轻松多了。他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看看报纸、翻翻杂志中度过的。偶尔,他也会去砖窑厂查看一下账目,但实际上现场开票、出纳发货以及开单等具体事务都由那两位年轻的出纳小会计负责处理。

    龙支书上面镇上开会回来,晚上要召开会议,政策又有新动向了。据说在十月一日的讨论王小康加入组织问题上,他考察期结束转正差了一票,否则要通过了的,是治保主任邓之相说要加长考察期,最后没通过

    听说之后,王小康心烦意乱地回到家中。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会有人提出延长考察期。“一定是邓之相那老汉搞的鬼!”他恨恨地想道。

    王小康越想越生气,决定找机会报复一下邓之相。但他也知道,自己在村部上班根基还浅,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于是,他决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争取早日通过组织的考察。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小康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他深入群众,了解大家的需求和困难,并尽力提供帮助。同时,他也加强了与其他干部的沟通协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半年来他的口碑及群众基础也真的好转起来了。

    龙支书带来了政策新动向,这意味着各个村集体经济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像春天里的花朵一样竞相绽放、各展所长;也可以像诸子百家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能力的人甚至可以注册开办工厂和公司,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

    与此同时,龙支书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王小康等五名优秀村民经过严格考察,正式被批准加入组织!这个消息让王小康激动不已,他兴奋得整夜都无法入睡。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未来的美好憧憬。最终,他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于是轻轻推醒了身旁熟睡的妻子…陆金花也看到他的进步也非常感觉欣慰。

    这天清晨,阳光洒在乡间小道上,王小康正脚步匆匆地赶往村部上班。走着走着,迎面碰上了同生产队的张全娥。

    张全娥和王小康的妻子陆金花曾是初中同班同学,不仅容貌姣好,还被誉为当时学校的两大校花。如今,她已嫁作人妇,丈夫是一名木匠。他们育有两个儿子,但公公婆婆常年患病,早已失去劳动能力。尽管现在实行了包产到户政策,农活并不多,但家庭经济依然拮据。

    张全娥深知王小康如今在村部工作,同时兼任砖窑厂的财务会计。砖窑厂的工钱每日可达四五元,而且按月结清,这让众人艳羡不已。于是,她心生一念,希望能托王小康的关系,在砖窑厂里谋一份差事。

    “小康,早上好呀!”张全娥笑盈盈地跟王小康打招呼。“嗯,早。”王小康回应道,脚下的步子并没有放慢。张全娥快走几步跟上,“小康,你现在可是咱们村的大红人了,我有点事想麻烦你。”王小康心里泛起一丝疑惑,但还是礼貌地问道:“什么事?”“是这样的,我家那口子整天在外干活,我也想找点事情做,贴补下家用。你看能不能帮我在砖窑厂安排个活儿干?”张全娥开门见山道。

    王小康听了,面露难色,“这事我恐怕帮不上忙,砖窑厂的招工都是有规定的。”“哎呀、小康,你现在说话可有分量了,这点小事对你来说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张全娥拉住王小康的胳膊撒娇道。王小康轻轻拍拍并脱开张全娥的手,“我尽力而为吧,如果不行也不要怪我,你也可以去别的地方找找的。”张全娥若有所思“哦哦”看着王小康快步离开,她站在原地,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张全娥见王小康不太愿意帮忙,心里有些失落,但她并没有放弃。她想着再去找找其他人,看看有没有办法。

    几天后,张全娥在路上碰到了王小康的妻子陆金花,便将此事告诉了她,想让陆金花帮忙劝劝王小康。陆金花听后,感到很为难,她知道王小康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会轻易破例。

    回到家后,陆金花将这件事告诉了王小康,王小康听后,沉默了片刻。他明白张全娥家里的困难,但他也不想因为私人关系而破坏砖窑厂的规矩。

    最后,王小康决定帮张全娥想想其他办法。他四处打听,得知邻村的一家养殖场正在招人,工钱也不错。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全娥,建议她去试试。

    张全娥感激涕零,连连道谢。王小康笑着说:“不用谢,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不久后,张全娥顺利地在养殖场找到了工作。她勤劳肯干,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工钱也比在砖窑厂高。一天,王小康路过养殖场,正巧碰到张全娥。张全娥高兴地跑过来,握住王小康的手说:“小康,谢谢你啊!我在这里干得很好,老板还夸我能干呢。”王小康笑着说:“不用谢,你过得好我也开心。”这时,张全娥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涩,低声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想拜托你。我家那口子想自己弄个家具作坊,但是资金不够,你能不能借我们一点?”王小康听了,有些犹豫。他知道借钱这件事需要慎重考虑,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看到张全娥真诚的眼神,他决定先回去和陆金花商量一下。晚上,王小康把张全娥借钱的事告诉了陆金花。陆金花表示理解张全娥的难处,也相信她的为人。最终,夫妻俩决定借给张全娥一部分钱,帮助她丈夫创业。张全娥感激不已,承诺一定会按时还钱。从此,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王小康也在村里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时间过得很快,张全娥的丈夫凭着精湛的手艺,家具作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还清了借款,还略有盈余。他们一家的生活也逐渐改善,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王小康也因为工作出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有望晋升。一天,张全娥提着一篮鸡蛋来到王小康家,感谢他们的帮助。两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气氛融洽。在交谈中,王小康意识到,帮助别人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希望,也能让自己收获快乐和满足。从此以后,他更加坚定了要为乡亲们做实事的决心。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便来到了 1990 年的除夕夜。这一天,王小康前往乡政府参加全乡团支部书记会议。在会议室的走廊里,他偶遇了党委罗书记。罗书记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人正是几年前澄湖中英勇抢险的英雄——王小康。

    “这不是王小康吗?等会儿中午你来我办公室一趟。”罗书记面带微笑地说道。王小康连忙回应:“罗书记好!”心中却不禁有些忐忑。

    上午的会议结束后,王小康怀着紧张的心情轻轻敲响了罗书记的办公室门。只听里面传来一声:“请进。”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罗书记见到王小康那副拘谨的模样,微微一笑,亲自起身为他泡了一杯热茶。王小康受宠若惊,赶忙站起来说道:“感谢组织和罗书记的栽培!”“别这么客气!”罗书记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说道,“去年我在组织表格上看到了你的名字,做得很不错啊,进步非常快!”

    听到这话,王小康心里满是感动与喜悦,他知道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他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谢谢罗书记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的!”王小康激动地说道。“嗯,好好干!”罗书记拍了拍王小康的肩膀,“对了,你们村的那个家具作坊搞得怎么样了?”“挺好的,张全娥她老公的手艺不错,生意越来越红火了。”王小康回答道。罗书记点了点头,“不错,带动村民致富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对了,今年乡里有几个扶贫项目,你们村可以争取一下。”

    “真的吗?太好了!”王小康兴奋地说,“我回去后跟支书村长汇报一下,争取把项目拿下来。”“嗯,不过要注意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不要盲目上报。”罗书记提醒道。“我明白,罗书记。”王小康认真地说。

    离开罗书记的办公室,王小康感觉自己的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村里多做些实事,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龙支书年纪大了,身体也每况愈下。上个月,他前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身体,结果却令人忧心忡忡——竟然已是胃癌中晚期!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龙支书深知自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辞去已经担任了整整十六年的湖珊村村支书一职。

    得知这个消息后,村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村长和其他几位村干部们显得犹豫不决、欲言又止。毕竟,虽然村支书这个职位看似不大,但在关键时刻却拥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可以影响整个村庄的发展方向和决策。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党委罗书记站出来提议由王小康接任湖珊村的村支书。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同时也不禁对王小康近年来所展现出的卓越管理能力表示钦佩。事实上,这些年来,王小康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努力,成功推动了湖珊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并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如今,随着龙支书因病离职以及王小康被提名新任村支书,湖珊村即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与挑战。而对于这位年轻有为、备受期待的接班人来说,未来无疑充满了无限可能…

    王小康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自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带领湖珊村走向更好的未来。他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在调研过程中,王小康发现村里的道路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他决定将修路作为首要任务,积极争取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经过一番努力,资金终于到位,修路工程顺利启动。还有,小学校的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也是老支书一直想修而没有完成的事情,近二年村集体经济也有积盈,每年砖窑厂有近十万净利入账,正好可以喊工程队来修缮一下。此外,王小康还关注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他组织志愿者成立关爱小组,定期探望老人和孩子,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在王小康的努力下,湖珊村逐渐发生着变化,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他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村民们服务的信念。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王小康支书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乡政府罗书记的办公室门前。他轻轻地敲了敲门后,走进了办公室,罗书记微笑着与他打了个招呼。

    坐下之后,王小康开始详细地向罗书记汇报近期村里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接着,他谈到了自己对于改组村领导班子年轻化的计划和想法:“罗书记啊,咱们村子里现在的几位老干部们确实都很努力,但他们大多数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而且年纪也都超过六十岁啦!您想想看,在农村里,六十多岁的人种种田、干点农活还可以,但要让他们继续担任领导职务可就有点力不从心喽!毕竟时代在进步嘛,我们需要一些更年轻、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才来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去呀!”

    话至此处,王小康略作停顿,继而说道:“况且,这些老干部们虽经验丰富,却难免受传统观念所缚,思维模式相对僵化,难以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又因文化知识匮乏,对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全面,如此便易出现执行偏差或错失良机等问题。故而,我认为若能引入一批年轻有为的新鲜血液,必将为村集体领导及村庄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推动我村各方面及经济更好发展。”他越说越激动,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同时透露出无比的自信与决心,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村领导改革充满信心。

    罗书记听完,点头表示认同,说道:“你所言甚是,村领导班子确实需要年轻化。然而,选拔年轻人时亦要注重品德和能力,不可仅看年龄。“是的,罗书记,品德和能力同样重要”王小康连连称是。

    回到村里,王小康脚步匆匆,径直朝着张全娥的家具厂走去。此时此刻,夫妻二人正站在院子里,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人们将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小心翼翼地装上货车,这些家具即将被运往苏州蠡口家具城进行交易。

    正当忙碌之时,张全娥眼尖地发现了走进院门的王小康,她与身旁的丈夫对视一眼后,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满脸笑容迎上前去,恭敬地喊道:“王支书,您怎么有空过来啦?快请进,快请进!”

    王小康摆了摆手,笑着回应道:“不用这么客气,我今天来呢,是有件事儿要跟你们商量。咱们村的干部队伍需要注入一些年轻力量,领导层也要进行改组调整。我考虑了一下,觉得张全娥可以胜任妇女主任这个职位。你们也知道,杜凤凤本身就是赤脚医生,平日里工作已经很繁忙了,如果再兼任妇女主任,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兼顾好两边的工作。所以啊,我想听听你们夫妻俩对此事的看法。”

    听到这里,张全娥和她的丈夫林木匠都感到有些惊讶。不过,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没问题,我们听从王支书的安排,您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一定尽力做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