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明朝传说
上个章节说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并没有从元朝那里找到那枚再次问世的传国玉玺。明朝开国之后,又根据本朝的施政需求,建立了严格的皇帝御玺制度。传国玉玺这个事情,也暂时被世人搁浅。
就这样,明朝的皇位经过几代的人更迭,来到了第九任皇帝明孝宗时期。明孝宗是明朝皇帝中排的上号的明君,他个人比较宽厚仁慈,对待臣民也是十分体恤。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明朝中晚期的中兴之制,历史上称之为:弘治中兴。
正是因为明孝宗的开明和时局的相对稳定,当朝的臣民幸福感都比较高。所以,也许是当时的世人,为了庆祝自己喜提幸福,为了褒奖和感谢下明孝宗。就给明孝宗来了个最高的礼遇,就是那枚消失已久的传国玉玺。
话说公元1500年,也就是明孝宗弘治十三年的六月。在当时陕西,有一个名叫毛志学的普通军人,和一些人在河里搓澡。无意间,在河岸边发现了一枚玉玺。当毛志学拿起来一看,此玉玺上面用篆文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而且,玉玺表面富有光泽,光彩照人,上纽的造型为螭虎。
颇有见识的毛志学觉的此非一般宝物,不敢怠慢就交给官府找来专家鉴定。根据这枚玉玺的造型、刻字等,专家都觉得这枚玉玺就是遗失的传国玉玺。
这发现传国玉玺是好事,也是大事。很快,这个东西就送到了明孝宗的眼前。要说这明孝宗显然也是个有一定学识的人,且他本人本就相对低调务实。明孝宗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仿制的传国玉玺,他也明白就是那些恭维他的人刻意安排的。
明孝宗没有过分在意这个传国玉玺,也没有追究诓骗他的人。给了毛志学一些银两,就了结了这个事情。这次所谓传国玉玺的面世,随着明孝宗当面的打假而结束。
时间很快来到了明朝的末年,在明熹宗的天启年间,传国玉玺又再一次被迫面世了。
据记载,天启四年九月在河南临漳县地区,一个姓邢的农民,又是在河边发现一个宝物。后来,又是经过当地官方一系列的比对,根据这个宝物的外观造型,参照历史等认定这个宝物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于是,当时的河南巡抚又将可能发现传国玉玺的事情上报朝廷。明熹宗听闻,就让人把这枚所谓的传国玉玺送到京城,他亲自到文华门迎接玉玺。明熹宗的贴身太监魏忠贤把传国玉玺捧到他的面前,当明熹宗还在观摩查看的时候,群臣就开始高呼万岁。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传国玉玺就是一个赝品。就是宦官魏忠贤一党人,可以安排的。因为明熹宗时期的明朝,已然是政治破败不堪,国内是乌烟瘴气。魏忠贤仗着明熹宗的支持,大肆祸乱和把控朝政。
魏忠贤一党人,选择在此时发现传国玉玺。最终的目的,就是自欺欺人。想借用传国玉玺的发现大造舆论,宣传这个是祥瑞之兆,显示朝政清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麻木。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一个刻意捏造的事件。所以,这次传国玉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建国,一直到明朝灭亡。关于传国玉玺的故事和事件,是偶有发生。但是,终明朝一代,始终没有真正发现那枚传国玉玺。甚至,连宋哲宗时期仿制的那枚也没有发现。
随着,明朝的政治生命走向终结。封建历史即将迎来最后一个一统的王朝,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和故事,还有怎样的剧情上演,下个章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