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华夏志怪 > 第67章 五行学说系列故事—犀照(火)

第67章 五行学说系列故事—犀照(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类进步的历程是靠科技推动的。人类从石器时代一路走来,不断的发明新的事物改变身边的日常生活。好比火在世上本就存在,不但可以照明还可以取暖。但火无形无质,不好控制。人们在火的基础上发明了电灯和暖气。虽然看似把火的功效一分为二了,但实际上更安全,更容易操控。有电灯就得有电,在人类没有发电厂以前,电本就存在。十七世纪中叶,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捕捉天上的闪电,从而证明天上的闪电和地上的电是一种东西,借此也发明了避雷针。他后来又领导英国人民在印第安人的领土上搞美国《独立宣言》,后来美国建立,肖像虽然被印在了100美元的钞票上,但也无法掩饰他这个“闹革命”的无耻行径,难怪他的亲生儿子当时都跟他划清界限。虽然这人比较无耻,但丝毫无法掩盖他证明闪电和电是一个东西这一伟大发现。就像东汉发明纸的蔡伦,有谁在写字的时候会在意这位蔡公公是个太监他跟“下西洋”的郑和是同行美国人花钱,注意力都在钱和要买的东西上,至于钞票上印的是谁无关紧要。有谁会拿过钱来看看上面印的人是谁叫什么十八世纪初,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改进了灯泡。现在都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其实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而已。原来发明电灯的叫戴维,爱迪生只是缔造了一个真空环境,从而增加了灯芯的寿命。今天我们广泛使用的手机录像功能才是他的得意发明。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建国初期就曾说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这个目标实现了,但电灯如果没有电那是万万玩不转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刚开始改革开放。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跟现如今那是绝对没法比的。就拿照相来说吧,虽然现在也有照相馆,但多数是照一些一寸两寸的证件照或者婚纱摄影。以前不一样,人们习惯遇见个参军入伍、升学就读或是赶上个什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去照相馆拍照留念。人们手里的相机也都是独立相机。分自动对焦的和手动调焦的两种。自动对焦的叫“傻瓜相机”,类似今天的手机照相功能;手动调焦的类似现在的“单反”。区别在于那个时候需要在相机里安装胶卷。胶卷不便宜,一个胶卷能照三十多张就得二三十。一张照片从买胶卷、到拍照、冲洗、成像得一块钱左右。普及的胶卷品牌像什么柯达、富士、爱克发,随处可见。现在不用了,手机内存或者一张sd卡就搞定了。那个年代拍照分专业的和“摄影爱好者”,类似京剧演员和票友。专业的一般拿个手动调焦的相机这拍那拍,洗出来的照片寄给杂志社换点儿稿费,或者干脆混迹照相馆,谋求一个衣食无忧;业余的一般拿个“傻瓜相机”,也是这拍那拍,新手通常不是照片取景有问题,就是照人物的时候表情抓拍出问题。不是表情不好就是闭眼睛。好在是自动对焦,照片清晰度没问题。业余新手倒也没因为照片价格不菲而气馁,反而更加乐此不疲。不有那么句话么,叫“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那么相同的道理,我琢磨一个优秀的“摄影爱好者”也应该是胶卷喂出来的吧。老古那时候四十刚出头,在一个照相馆上班。那时候不像现在,除了政府机关什么行业都讲究个体经营,全国到处是打工仔、打工妹。那时候连饭店都是国营的,什么叫国营就是国家经营。老古业务能力一般,他的技术属于在专业人群里排不上号,但在爱好者队伍里绝对出类拔萃,神一般的存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老古的收入除了上班的一份死工资外,还时不时的往几家摄影杂志社寄点作品,赚点稿费,反正洗相又不花钱,用他的话说:“公家便宜不占王八蛋。”。这类寄出去的作品跟以前考科举的秀才文章是一样的,文章写的都笔法犀利紧扣命题,至于中不中举完全看考官的个人喜好和审视文章的眼光。他这作品照的好坏先不说,反正取景、焦距肯定是没问题,最后能不能选上完全看能不能迎合编辑的眼光。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意思。老古平时就在单位里拍照、冲洗,反正混呗,干多了也开那些钱,干少了也那些,但绝对不能不干。这天单位停电了,老古正暗自庆幸不能照常工作的时候,照相馆里突然进来一姑娘。进屋就说:“照相多钱?”。老古说:“不好意思,今天停电,明天你再来吧。”。那姑娘着急的说:“我快要离开这里了,再晚怕来不及了。”。老古问明白了姑娘是怎么回事儿。原来啊,姑娘高中毕业考上了清华。可不是清华池啊,正经的清华大学。后天的火车票,要是明天照,照片就带不走了。老古听了古道热肠的劲儿上来了,对姑娘承诺一定让姑娘今天照上。说着找出几根蜡烛在镜子前面点燃,屋里瞬间亮了起来。这蜡烛是老古祖上传下来的,老古家里清朝年间开了个中药铺,中药跟西药比,虽然治标但是太慢了,总不能在街上拉个老百姓就说中药如何如何,西药如何如何吧?那些当归、黄芪时间长了会坏,根本传不下来。那些西洋的东西在清朝末年流传了进来,大到火车、轮船,小到火柴、蜡烛……这些东西都没有保质期,多久都不会坏。老古家祖上自己做了一些蜡烛,包成一个纸包,跟那些药材放在一块儿。虽然这些蜡烛不比洋蜡,外表看着长短胖瘦都一样,但点着了照明效果没什么区别。当时有一些崇洋媚外的人说这洋蜡点着了比国内的蜡烛亮,纯粹无稽之谈。古代文明的建立古埃及最早是公元前3500年前,古巴比伦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代中国是公元前2070年,而爱琴文明(古希腊和雅典)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但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以外,其它文明都被外来民族消灭由此断代过,而我们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不断。所以,从长短角度来说,应该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长。即便建立文明的时间不是最长的,但这制作蜡烛的工艺和成分都差不多,根本和够不够亮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老古当时收拾药材铺还琢磨:“也不说留下点儿元宝、古董,留这一堆药材管什么用啊?”收拾药材的时候发现了一包蜡烛,药材坏的七七八八了,可是这蜡烛还能用。留个两根放家里停电的时候备用,其他的都带单位来了。现在停电都用什么led灯照明,保不齐开个手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没这高科技的东西,停电想照亮得到小卖铺自己买蜡烛去,几毛钱一根。别小瞧这几毛钱,当时的一块钱跟现在十块差不多。公共汽车一张车票才几分钱,几毛钱不少了。老古琢磨:“家里的老祖宗除了房产就留这么价值几块钱的蜡烛,虽然不是什么传家宝吧,但是也聊胜于无,至少在停电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镜子前燃烧的蜡烛照的屋里雪亮,这种方法传说是爱迪生发明的。传说爱迪生小时候他妈要在家做手术,屋里不够亮。爱迪生聪明啊,在屋里的镜子前点了几根蜡烛代替现在做手术的无影灯,让大夫顺利给他妈做了手术。先不说这照明效果咋样,单说这爱迪生小时候刚上学几个月就因为低能被学校劝退,关于他小时候的传说到底该信哪个?可甭管该信哪个,这镜子前点蜡能不能代替无影灯不知道,反正照亮照相馆的幕布是没问题。幕布就是照相馆里的一个道具,今天拍婚纱照的时候也用。区别就是以前的幕布多是画的,现在扩印技术比较完善,幕布大多都是实景拍摄的照片扩印的。幕布都对应的主题。好比今天过生日要拍照留念,那么到照相馆就放下一张画着各种水果和庆祝场面的幕布,想拍半身的,那么幕布前就放把椅子,想照全身的,那么幕布前就什么也不放。想照个海边的自然风光,那么就放一张画着大海的幕布,在幕布的前面搬几个道具“礁石”,要照相的或站或坐随意。这种假背景和实物相结合的拍摄手法完全跟“达达派”扯不上关系,只是反映当时的人们没有实景拍摄的条件,想出来的一些没有办法的办法罢了。姑娘要上学离开家乡,那么就放下一张故宫大政殿的幕布,这大政殿不但历史悠久,也绝对是沈阳的地标建筑,类似北京的天坛。幕布前的姑娘站姿呆板、微笑刻意,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就是为了照相而照相,但是那个年代都这样,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烛光下的幕布在闪光灯的映照之下倒是和没停电没什么不同。只是自打点燃了蜡烛这照相馆里就弥漫着一股子药香。老古琢磨,许是这蜡烛和药材一起放的久了,沾染上了味道也说不定。等给姑娘照完了相,老古在暗房里又剪底片又冲洗的一通忙活。洗出来照片都很正常,可唯独姑娘这几张,有一张大政殿旁居然站着一个当兵的。老古又找老师傅又处理的,心说这是“叠片”了,再洗一次好不好就这么着了。又过了一天,姑娘来取照片,老古心里琢磨一会儿怎么跟人姑娘解释,实在不行就说当兵的是幕布的一部分,这叫“人民子弟为人民”。打定主意就取了照片拿给姑娘,姑娘从纸袋里抽出照片挺满意,并没发现什么异常。老古心里纳闷就说:“这张挺好的哈昨天洗照片的时候照片里有个当兵的,让我一通处理给弄掉了。”姑娘说:“是吗?我看看。”老古说:“反正也洗坏了,那张干脆也送你吧。你等着啊,我给你找找。”说着在一堆照片里一顿翻找,拿出之前带当兵的那张照片递给姑娘。姑娘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说:“怎么是他?”老古急忙问:“你们认识?”那姑娘娓娓道来事情的经过。姑娘高三的时候因为要考大学了嘛,所以放学比较晚。一天姑娘下晚自习骑车回家,路上遇到一个流氓欲行不轨,这时正好遇见一个当兵的探亲回家归队,三下两下就把流氓制服了。一来二去姑娘就和当兵的认识了,前段时间,姑娘考上了清华,去部队里找那个当兵的,俩人约好了第二天一起去公园玩。可第二天姑娘在约定的地方溜溜等了一天,也没见当兵的来。那时候传呼都没有更别说手机了。转过天来,姑娘又去部队驻地找那个当兵的,想问问昨天为什么爽约。可到部队一问才知道,那当兵的昨天临时出任务牺牲了。至于他为什么出现在照片里,姑娘就不得而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古的老姑父去世了。要说老古的老姑老姑夫感情不错,俩人对老古也不错,老古跟着一通忙活把人发送了。等出殡这一套忙活完了,老姑拉着老古的手说:“你家老早以前药材铺里的蜡烛还有没?给我拿一根,那蜡烛里掺了犀角,我想再见你老姑夫一面。”关于记载相关的书老古也看过,书里说:“生犀不敢烧,燃之有异香,沾衣带,人能与鬼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