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凡人的我,怎么就无敌了? > 第11章 定风波

第11章 定风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诗会热闹的氛围中,一位身着金丝绣边道袍的年轻公子缓步走向提交诗作的桌前。他的道袍在阳光下闪烁着华贵的光芒,彰显出他不凡的身份和品味。这位公子,正是名满金陵的沈易,他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沈易的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着自信与从容。他手中拿着的写的《临江仙》,卷轴精致,墨迹尚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他轻轻将诗作递交给老者旁边的书童,那书童虽年轻,却已是这诗会上的老手,他恭敬地接过卷轴,展开后便开始朗声念诵。

    他的声音在湖面上飘荡,清澈而富有感染力,每一句诗词都如同珍珠般滚落,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书童的念诵,变得更加生动和感人。

    人群中传来了一声惊呼:“他是沈易!”这个名字在金陵文坛上如雷贯耳,沈易不仅出身名门,更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风度翩翩的举止,被誉为“金陵第一才子”。

    有人听后评价道:“沈公子的诗作,字字珠玑,句句入心,真是让人钦佩。”

    沈易站立在人群中,微微颔首,以示对书童念诵的感谢。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诗词的热爱和对即将到来的诗会交流的期待。他知道,自己的诗作将接受在场所有文人雅士的品鉴和讨论。

    随着书童念诵完毕,现场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沈易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沈易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但他依然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微笑着接受了众人的目光和评价。

    在沈易的诗作《临江仙》念诵完毕后,原本热烈的气氛突然被一丝凝重所取代。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老者的话语打破,带来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老者缓缓站起身,他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高大,声音中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和权威的力量:“沈公子的《临江仙》,句句华美,然而”老者的话语在空气中悬停,仿佛重若千钧,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的话语继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严肃:“内容空洞,年轻人虽才华横溢,却未必识得人生真正的滋味。”老者的评价如同冬日里的寒风,穿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让原本热闹的会场突然陷入了一片沉寂。

    周围的诗人们开始交换眼神,彼此之间低声讨论着老者的评价。在场的众人中,不乏鉴赏力深厚的文人雅士,他们或点头赞同,或低声议论,纷纷表示老者的评价极为中肯。

    沈易站在人群中,他的脸色由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潮红。他出身名门,自幼便在赞誉和期望中成长,习惯了光环与荣耀。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首次感受到了来自权威老者的尖锐批评,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气愤与羞愧的情绪在他心中交织,沈易的双手不由自主地攥紧了衣袖,指尖因紧握而泛白。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胸膛随之起伏,内心的挣扎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人群中的讨论声逐渐变得清晰,每一句赞同老者的话语都像是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他的自尊上。沈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他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如老者所言,未能深刻理解人生的滋味。

    沈易的心中起初涌起了一丝自我怀疑,但很快,这种怀疑便被他名门出身的自豪感所取代。从小到大,他的才华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誉和夸奖,他的诗词一直被奉为经典,怎么会错?

    在这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中,沈易的内心开始翻涌。他的脸色由红转青,呼吸变得愈发急促,胸膛的起伏更加剧烈。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开始固执地认为,肯定是这老头错了。

    随着情绪的升温,沈易的心中不再是单纯的羞愧和气愤,而是逐渐转化为对老者的记恨。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仿佛在心中已经与老者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沈易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了掌心,但他似乎并未察觉到疼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抗的决心,他要证明自己的才华,要让这老头收回他的评价。

    在紧张的气氛中,李彻的镇定自若显得尤为突出。他递出自己的作品《定风波》,这份从容不迫的态度,在紧张的氛围中犹如一股清流,令人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他。

    书童接过李彻的词作,他的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响起,清晰而坚定地念出了这首词。每一个字都如同晨钟暮鼓,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书童的声音在湖面上回荡,词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书童的念诵,变得更加生动和感人。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场的众人被这首词深深吸引,他们震惊于李彻这位无名之辈,竟然能够创作出如此绝妙好词。人群中传来了低低的赞叹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李彻的敬佩和好奇。

    老者的表情也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李彻身上,重新审视着这位年轻的诗人。老者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显然,李彻的词作触动了他的心弦。

    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李彻公子的《定风波》,起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便显豁达之态,不随波逐流,不因外界纷扰而乱心。”

    老者顿了顿,继续他的评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是显露出诗人的超然与勇气,不畏艰难,笑对人生风雨,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度。”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了些许,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而‘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更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冷暖自知。”

    老者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李彻的赞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结句收得妙极,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回望过去,无论是风雨还是晴朗,皆已成为过眼云烟,这正是人生的智慧。”

    老者的话语在空气中回响,仿佛激起了湖面上层层涟漪,诗会现场的气氛随之活跃起来。诗人们围绕着李彻的《定风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的言辞中充满了对这首词作的赞誉和对李彻才华的钦佩。

    一位资深的诗人,满头银发,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李彻公子的《定风波》,不仅词句精炼,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起句便显出诗人的从容与淡定,不随外界喧嚣而动,真乃大家风范。”

    旁边的年轻诗人,眼中闪烁着对李彻的敬仰,他急切地接过话头:“正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几句更是将诗人的豁达与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人生的风雨,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笑看世事沉浮。”

    一位女诗人,姿态优雅,她的声音柔和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清新景象,更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冷暖的深刻体悟。”

    另一位老诗人,捋着胡须,点头赞同:“而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回望过去,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都已成为人生路上的风景,这正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领悟。”

    诗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李彻的《定风波》赞不绝口。他们对李彻的才华表示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更在思想上展现了深邃的内涵。

    老者的评价和诗人们的讨论,让李彻的《定风波》成为了诗会的焦点,众人对这位年轻诗人的才华和潜力充满了期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