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大宋:白面包青天 > 第23章 获御札三道!

第23章 获御札三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希仁兄啊!今日小弟前来拜访实在是有一事相求,此事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但又怕会给希仁兄添麻烦,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是否该开口。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小弟还是决定向您坦诚相告,并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和支持呀!”

    开封府的花厅内布置得典雅精致,周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在这宁静祥和的氛围中,包拯正端坐在主位之上,他面色凝重,眼神坚定,透露出一种威严之气。

    与此同时,韩琦站起身来,向着包拯深深地拱了拱手,并施了一礼。他的动作恭敬而又得体,显示出对包拯的敬重之情。韩琦身着一袭华美的长袍,气质儒雅不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包拯凝视着自己的这位好友,轻抚着胡须,不疾不徐地说道:“稚圭兄,有何事需要相助?但说无妨。”包拯为官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平日里从不与同僚私下结交。即便如此,韩琦、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仍是他在朝中为数不多的挚友。故而,当韩琦有所求时,包拯自然会全力以赴。

    韩琦端起茶杯,优雅地轻吹去表面的浮沫,然后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方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小弟此次承蒙官家厚爱,奉命远赴定远县协助令侄彻查李坤一案。一来,是想向希仁兄借一借开封府那把赫赫有名的狗头铡,借御赐铡刀之威名,震慑那帮宵小之徒;二来,是想请展护卫或者白护卫与我一同前行,毕竟此二位皆是江湖中一等一的好手,万一遇到刺客,也能轻松应对。”

    “稚圭兄,你有所不知,愚兄早就派白护卫去了定远县,让他暗中保护勉儿,同时也好收集更多的罪证,说到这里,包拯顿了一顿,接着又道:“至于借铡刀之事嘛……确实有些棘手。这铡刀乃是皇上御赐之物,代表着朝廷的威严和公正,岂能轻易外借?万一出了什么差池或者闪失,岂不是辜负了皇上对愚兄的信任与器重吗?所以啊,请恕愚兄实在难以从命啊!”

    “希仁兄,小弟也明白兄长的顾虑。”韩琦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但此案牵涉甚广,若无足够的威慑力,恐怕难以顺利推进。您看能否奏请官家,说明借用铡刀的缘由,或许官家会特批呢?”

    包拯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道:“此举虽可行,为了尽快还百姓一个公道。眼下当务之急是你我兄弟二人立刻进宫面见官家,请官家特批。 ”

    &34;希仁兄所言极是!&34;韩琦深以为然地点头应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小弟愿与兄长一同前行,共同进宫面见官家。相信以官家的英明,必能同意。”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讨论后,包拯和韩琦决定采取行动。他们迅速换上官服,整理好仪容仪表,然后分别登上各自的官轿,朝着神圣庄严的皇宫进发。一路上,街道两旁的人们纷纷驻足观望,对这两位声名远扬的官员充满敬畏之情。

    韩琦坐在轿中,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此次进宫事关重大,必须全力以赴,不辜负皇帝和百姓的期望。而包拯则显得沉着冷静,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一定能够应对各种挑战。随着轿子渐行渐远,他们离皇宫越来越近,气氛也越发紧张起来。但包拯和韩琦都毫无畏惧,坚定地迈向前方,准备迎接未知的考验。

    皇宫,御书房外。

    “包大人,韩右司,此时官家正在休憩,切不可惊扰啊,”内侍总管陈琳见包拯与韩琦一同前来,急忙上前低声说道。

    韩琦一脸凝重地看着陈琳,伸手将他轻轻拽到一旁,压低声音道:“陈总管,事态紧急啊!我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必须立刻当面向官家禀报。您看这样行不行……可否请总管帮个忙,代我通传一声?”言语间透露出满满的恳切与焦急之情。

    “韩右司莫怪,非是咱家不通传,实因官家近日劳累,身体略有小恙,适才服下御医所开安神之药,此刻尚未转醒。”陈琳见韩琦心急如焚,亦是无奈摇头。

    包拯抬眼望向御书房外的日晷,时针才刚刚指向申时三刻,他心中暗想:“官家何时才能苏醒啊!若延误了大事,定远县的百姓岂不是又要多受一天的苦难。”

    包拯一边焦躁地来回踱步,一边苦苦思索,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御书房内御桌上的花瓶上,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只见包拯趁陈琳不注意,一个箭步冲进御书房,如疾风般来到御桌前,拿起花瓶,然后使出浑身力气往地上狠狠一摔。只听“啪嗒!”一声脆响,花瓶瞬间粉身碎骨。

    “包…包大人,你…你怎可如此惫懒?趁咱家不备擅闯御书房?还摔碎官家最喜爱的花瓶?”陈琳和韩琦闻声赶忙跑进御书房,看着地上的碎片,陈琳战战兢兢的道。

    正当包拯欲要解释之时,忽闻一声:“外间何人喧哗?”原是赵祯闻得外间声响,着衣穿鞋,在宫女搀扶下走了出来。见包拯、陈琳、韩琦三人立于御书房中,又瞧了一眼破碎的花瓶,心中已有计较。

    三人见赵祯已然转醒,遂一齐躬身施礼道:“臣等拜见官家!”施礼已毕,三人依旧不敢起身,皆静待赵祯定夺。

    赵祯扫视三人一眼,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包拯身上,他心里明白,以韩琦和陈琳的性情,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满朝文武中,除了性格耿直的包拯,没有人敢如此行事。于是,赵祯开口问道:“包卿,你究竟为何要打碎朕的花瓶?今日,你若无法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朕必定“严惩不贷”!”赵祯清楚,若非事态紧急,包拯也不会这般鲁莽。

    包拯闻听此言,心中一惊,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连忙撩起自己的官袍,匆匆忙忙地双膝跪地,用充满惶恐和敬畏的语气向皇帝启奏道:

    “臣开封府尹包拯启奏陛下!今日清晨,自从韩右司大人领受了钦差大臣的重任之后,便前往开封府中找臣借用狗头铡。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请求,微臣感到十分困惑和为难。臣深知,这御赐铡刀乃是代表着无上的权威和公正。它是专门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无法无天之人的利器。若真将此铡刀借出,万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或意外,不仅会损害到官家的威严,更会让臣背负起辜负官家信任的罪名啊!故臣协同韩右司进宫面见官家,还请官家示下。”

    赵祯听罢,微微颔首,目光投向韩琦,缓声道:“韩卿,不知你为何要向包卿借那狗头铡呢?”他的声音不高不低,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众人皆屏息凝神,等待着韩琦的回答。

    “启奏陛下,臣韩琦不日即将奔赴定远县,辅助包勉彻查李坤一案。然而,此案牵涉极广,李坤在朝中的关系如蔓草般错综复杂。微臣担忧,若无官家御赐的宝物作为依仗,恐怕难以威慑那些心怀不轨的恶徒。故而,所以臣才斗胆请包大人借狗头铡一用,待微臣查清真相,必当完璧归赵。”

    “此事二位皆无过错,包卿考虑周全,实乃百官之楷模,韩卿查案心切,亦在情理之中。既然如此,朕以为……?言罢,赵祯便埋头沉思起来。

    那陈琳虽身为太监总管,却也忠心耿耿。想当年“狸猫换太子”之时,正是陈琳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将尚在襁褓中的赵祯带出,交予八大王赵元俨照料。陈琳对赵祯有再造之恩,故而赵祯为报此大恩,尊称其为“亚父”。且看陈琳移步至赵祯身侧,附耳低语一番。

    赵祯听完,喜上眉梢,他满脸笑容地看着韩琦道:“韩卿接旨,朕特赐韩卿御札三道,其一右司谏韩琦代朕巡狩,如朕亲临,体察民情;其二遇事不必请奏,可行便宜行事之权,随机应变;其三所到之处,无论官阶大小,皆听卿调配,犹如君命。诏书不日下达,传各州府县,咸使闻之。”

    韩琦双膝跪地,叩头如捣蒜,口中高呼:“臣韩琦谢陛下隆恩!”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宫廷之中。他深深明白这次定远县之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但内心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

    经过数日精心准备后,韩琦带领着一支威风凛凛、装备精良的钦差卫队正式启程,向着定远县进发。一路上风尘仆仆,他们穿越山川河流,历经千辛万苦。每一步都让韩琦深感责任重大,因为他知道前方不仅有包勉和定远县的百姓们翘首以盼,更有朝廷上下对他寄予厚望。

    韩琦暗自思忖:此去定远县,务必查清真相,还百姓一个公道;同时也要向官家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忠诚。他深知这趟行程布满荆棘,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险阻,都决不能退缩半步。只有圆满完成使命,方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想到这里,韩琦紧握缰绳,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他相信凭借自己多年为官经验以及智慧勇气定能化险为夷克服重重困境最终凯旋而归。而此刻在遥远定远县正焦急等待着他到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