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朝图书馆 > 第36章 孔圣落幕

第36章 孔圣落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样的话确实是老子能说出来的,文青倒是没有深究这个错肩而过是不是真的,但他听出来了,眼前这位已经准备好了。

    随即相视一笑,不再谈论其它。

    杏坛之上,孔圣完成了自己的讲学任务,已经是精疲力竭,在他周围,所有弟子痛哭流涕,希望孔圣可以多停留一会儿。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缓缓开口,瞳孔之中的光芒有些涣散了,但他的声音却变得沉稳了许多。

    “吾来到这个世界之时,因为父母的关系,童年悲惨,父亲是个没落贵族,而母亲出身贫寒,父母非正式嫁娶,所以吾只能跟着母亲生活。

    家境穷困及出身微贱,被人瞧不起,在旁人的冷眼中度过童年,更是在同龄人的讥笑中度过的。

    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不会对命运妥协,给人放牧,看守粮草,管理粮仓于牧场。

    为了生活,吾甚至给人当过丧葬的吹鼓手,这固然是不堪回首的过往,但现在看来,这也算有趣。

    吾想学习,但出身低微,并没有资格可以接触到学问。

    遂自学,不耻下问,15岁时,一边谋生,一边自学,一边到处向人求教学问。

    到了20岁的时候,吾已经成为很有学问的人。

    官员世袭,吾又不得进入朝堂一展抱负,于是开始办私学,收徒讲学。

    吾曾辉煌过,贵族都是吾的学生,但鲁昭公倒台,吾去了齐国,企图得到齐景公的重用。

    晏婴看不起吾,极力反对,于是,吾只得在一年后黯然回到鲁国,继续办私学,同时整理古代文献。

    吾51岁那年,当了中都宰,一年之内,由中都宰到司空再到大司寇。

    人生得意,才华得以展示,吾自认做的不错,鲁国市侩们不敢哄抬物价,百姓路不拾遗。

    这证明吾的想法是对的,但礼乐崩坏,有时候,高尚则是一种罪过。

    随后周游列国,诸侯冷嘲热讽,学生死了,吾也差点饿死,世人少有君子,吾就立志,让天下更多的人学会做君子。

    吾所修之术,可使天下老人有所终,壮年有所用,孩子们得到温暖和关怀,孤独者和残疾者有所依靠,男人和女人各得其所。

    社会没有欺诈和盗贼,人们不拾遗、夜不闭户,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我死之后,你们要将我的学问传播出去,这个天下,不能这么乱了。”

    “夫子!”

    孔子笑着摆摆手,让弟子离去。

    “不用守着吾,吾没死,你们瞧,先生在!”

    “是啊,我来接你了,实话实说,你在这个世界,确实死了。”

    文青倒是没瞒着那些人,不过,守墓确实不用,有了纸张后,书籍的传播实在是太快了。

    若是所有学生都聚在一起,不一定是好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你们也该找到自己的路走下去了,吾会一直看着你们!”

    孔子的精神好像更好了一些,不过,这只是文青眼中的孔子,在其他人眼中,他们的老师已经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文青身旁出现了另外一个孔圣,对方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疲倦的感觉。

    “真洒脱。”

    “是啊,真洒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有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你倒是将这个道理领悟实践到了极致。”

    老子骑牛而来,望着孔子说着话。

    “您能看到?”

    文青一愣,孔子现在的状态,就是李世民和朱标两人都没办法看到,但老子的眼中确实有东西。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生死与我而言,不过是事物的两面罢了,看得到生,自然看得到死。

    老朽这双眼睛,还能看到更多,但以我现在的见解,却是很难有进步了。

    所以,你来了,我也来了。”

    文青听着老子说的话,方才想起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表达老子宇宙观中“道”和宇宙的关系。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宇宙的本体和本质。

    宇宙由“道”生,因“道”而有一,有一才有二,二才有三,三才有万物。

    这种观点也体现老子宇宙观中“道”是宇宙本质、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根源的思想。

    这个观点,与后世学者提出的宇宙大爆炸起源论有极高的契合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反映老子宇宙观中的相对论思想。

    老子认为,宇宙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公正与不公正之分。

    因此,宇宙的一切事物都被看作平等的,人类和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宇宙观中对于认知和描述的思考。

    老子认为,语言和概念只是人类对于宇宙的一种认知方式,而“道”是超越了语言和概念的存在。

    因此,人类的语言和概念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道”的本质。

    这句话正是表现老子宇宙观中对于超越认知和描述的思考。

    只要能理解这些话,就能明白老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主动找上的文青了。

    为了道!

    这个非常难以描述的东西是老子毕生追求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没有办法更加深入的研究下去了。

    但是在文青这里,他看到了希望。

    文青理解的道,大概是包括了道理,物理,科学等等元素的玩意,而这些东西图书馆恰好是可以提供的。

    “您果然已经看到了道!”

    在文青的认知当中,老子已经开始寻觅科学的道路了。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很懵懂的科学的世界观了。

    老子要找的便是这其中的联系,至此,文青对老子的敬仰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朝闻道夕死可矣,您主动要舍弃这世间,晚辈佩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