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工业
“工业啊!”
文青抬头想了想,用李世民可以理解的话解释起来。
“酿酒织布,冶金打铁这些就是工业,采集自然当中的资源,比如蚕丝等等材料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叫做工业生产。
你身上穿的衣物,腰间挂着的玉饰,都可以算作是工业产品。
只不过,大唐的工业水平现在依旧停留在手工生产,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所有工作都可以用机器代替?”
李世民一脸的茫然,文青拍拍头,笑着继续解释。
“至于说机器,你已经接触过了,之前给你的加特林就算是一种机器。
你觉得自己只需要轻轻的扣动一下扳机就可以激发出无数的子弹打中敌人。
但实际上呢,这其中有好几个过程,我给你拆分一下。
首先,子弹通过送弹装置进去枪管待击发区域,也就是枪膛,旋转机构将装填好子弹的枪管送到激发装置之前。
激发装置击发子弹,旋转机构将激发完成的枪管旋转到退膛位置,抛出子弹壳,这就是一套完整的流程。
十根枪管都采用的是这样的击发方式,组合起来,那就是加特林机枪的工作原理了。
了解了这个以后,你就大概能理解机器的意思了吧。”
李世民若有所思,微微点头后开口。
“子弹就是原材料,将其送入生产位置,加工生产,随后生产出成品。
这个过程用别的东西代替了人力,老师您这么比,是因为机器生产的速度会更快么?
就像那枪一样,一息可以打出数十上百发子弹,如果用人进行那些操作,绝对达不到这个速度。
但这样的话,很多事情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而且生产出来的东西数量更多,更多的百姓应该如何自处?”
该说不愧是能竞争千古一帝的人物么?这么快就想到了生产力这一关键要素。
文青一笑,满意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生产机器本身就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衍生出更多职业,比如零件生产,比如组装,运输,维修,销售。
相比于大唐现有的产品数量来说,只一个机器就能养活更多的人了。
当然,还不止于此,机器种类繁多,冶炼金属的,打造武器农具的,织布的,制造各种生活用品的。
你担心的无非是机器出现后会影响到现有一匹手工匠人的生活,可机器只要学会操作,就像你一样,轻轻扣动扳机就能灭杀敌人。”
李世民骇然,他之前确实不理解加特林的工作原理,但他就是能用,而且他使用起来也不受任何影响。
“也就是说,不会织布的人可以织布,不会打铁的人可以打铁……
老师,这会不会有点不太好?那些工匠的手艺传承时间有的甚至不比五姓七望的家族存在时间短了。
这么随随便便的取缔,说起来,似乎跟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一点像!”
文青微微张嘴,想反驳什么,却突然间发现,这行为的确是有点像焚书坑儒。
不过,始皇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统一文字,而机器生产则是会让传统手工业受到致命打击。
在后世,很多的传统手工业都被机器所替代了,导致大量的传统手艺被取缔。
这件事不能说是坏事,只能说是社会进步的必要过程。
“让懂手艺的人去操作机器,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不是么?
百姓最想要的是衣食无忧,你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推行工业化还是很轻松的。
当然,现在提这个还太早了一点么,五姓七望的麻烦先解决了再说其他。
报纸是我给你挑选出来的最合适的武器。
同样可以带来巨大的就业岗位,造纸,油墨,印刷,运输,售卖,还有民间的宣读,大唐的钱财应该足够养活这一批人吧?”
搞报纸,每天所需要的纸张肯定是海量,油墨和印刷也需要大量人手来处理。
印出来的报纸需要送往大唐各地,不说覆盖乡镇了,至少每个县都得安排上。
民间的识字之人不多,想让百姓知道报纸上的内容,就得安排专人每天阅读,这都是工作岗位,都需要李世民的朝廷出钱。
李世民心里盘算了一下,随后咬咬牙,点了点头。
虽然压力是大了一点,但拨出一部分钱财来并没有什么难度。
大不了压力给到户部那边,他们自然会想办法的,而且,报纸也就前期投入大,后期还是有回本的可能的。
“嗯,没问题就好,厚黑学,心理学,这都是你必须要看的书,可以帮助你当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至于报纸相关的技术和产业,等你看完书以后我具体跟你说。”
文青摆摆手,让李世民自己看书,同时关注着李世民学籍资料上不断上涨的学分。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一点不假,学分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证明。
小界负责统筹管理所有时空,它的判断当然不会有什么错漏。
看过了书,接受了书里的知识,自然可以在不动声色间影响李世民处理政务时候的举动。
可能只是细微的一点影响,但累积的多了,对整个大唐来说,变化就会非常明显了。
【叮,您的学生李世民首次认真思考在大唐使用更加先进的制度,他决定主动放权,增加各级官员的实际权力。】
【叮,您的学生李世民意识到了百姓的重要性,有了开启民智的想法,他打算更加重视科举制度,提拔民间能人。】
【叮,您的学生李世民正在苦思冥想,觉得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他想要的大唐。
他急需一个全新的思想来融入大唐!】
耳边传来小界的提示音,一开始还好,李世民放权,他一点都不感觉到意外。
相比于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李世民在位期间,信任官员,放权管理,让大唐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代。
就像李白所写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句诗便写明了大唐的开放程度。
更不像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余年间上百起的文字狱一样令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