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朝图书馆 > 第47章 春秋武德

第47章 春秋武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师!”(2)

    文青教导扶苏的时候,李世民和朱标两人一起回来了,算起来,他们俩人在春秋战国待了得有两三个月了。

    如今这个时候,两人风尘仆仆的,形象与太子一点不沾边的。

    “玩得怎么样了?”

    “嗯……一言难尽,总之就是太乱了,经常能碰到打仗,百姓前一天还在田里耕种,后一天就得上战场。

    然后便是一去不回,似乎没有人关心田里的庄稼会怎么样。

    有很多土地就这样被荒废了,粮食不够,就得打仗去抢,这几乎形成了恶性循环。”

    朱标感慨万千,李世民在旁边默默的点头认可。

    “如果让你们两个待在那个时代,应当如何?”

    文青看着两人,继续开口询问,难得的去外面走了走,自然要让他们多多反思。

    “老师,资源不够,我便已经想到了发展生产力这一点,若是他们有更先进的耕地种植技术,粮食也不至于会捉襟见肘。

    相比于我大唐来说,那时候的生产力实在是太差劲了,有时候我都着急。

    一亩地就产出那么点东西,就这还不抓紧农耕开垦更多的荒地,简直是愚蠢。

    若是我,必然大力发展农业,同时,改良耕种技术,发展民间手工业,通过粮食和各种商品换取他国资源。

    彼时,我富而他国贫弱,我可以养玄甲军,只需五千玄甲军,绝对可以横扫天下!”

    李世民信心满满,文青认可的点点头,这一点李世民确实是可以做到的,论军事能力,比李世民强的没几个。

    而玄甲军的话,如果真能养五千玄甲军,横扫各国确实不难。

    “老师,我想我要走的路子也差不多是这样,不过,玄甲军太困难了,以步卒为主便足够了。

    毕竟春秋时期打仗开始很讲武德的,点到为止,我只需要保证每次都能赢便足够了!”

    朱标说起了武德,文青也是不由的咧嘴一笑。

    春秋战国是两个时期,前者春秋,最出名的便是春秋义战。

    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是一套复杂且严谨的规范,旨在确保战争的公正性和对敌方的尊重。以下是春秋时期战争礼仪的一些主要方面:

    战争的发起:春秋时期的战争讲究“师出有名”,即战争的发起必须基于正义和合理的理由。

    出征前,必须通过使者向对方传达战争的理由,对方在收到战书后,要摆设酒席款待使者,并奏乐和赋诗,以示尊重。

    战争的规则:在战场上,春秋时期的古人极为注重克制和尊敬。例如,不轻视老人,不偷袭敌人,以及在战场上不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等。

    战争的礼仪:在战场上,双方军队在战前进行调动时,展示了战术和礼节的结合。例如,战争前的仪式非常繁复,有如在宴会上的主客互动,充满了令人敬重的礼仪。

    战后的礼仪:战争结束后,获胜方会向周王行献捷礼,而战败方回国时则行“凶礼”,祭奠死亡将士。

    战争中的原则:包括不重伤、不轻二、不以阻碍等原则,即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攻击年老的敌人、不在地形狭隘的地方阻击敌人等。

    战争的规矩制约:春秋时期的战争注重公平和规矩,力求尊重敌人。例如,双方军队在战争之前互相示好,行军的路线避免了饥荒地区以及影响百姓居住的地方。

    战争的克制与尊敬:在战场上,春秋时期的古人极为注重克制和尊敬。偷袭和欺诈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是受到痛斥的。

    战场征伐:出征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礼仪运动,如“受命于祖”,即在宗庙进行一系列的程序,进行占卜等。

    战后礼:战争结束后,获胜方将敌军尸首收集封土,为封尸礼,有时还向周王行献捷礼。战败方回国行“凶礼”,国君哭迎败师,率群臣哭于社之礼。

    这些礼仪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于文明的追求,更凸显了他们对于战争规则的尊重。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体现了古人对神明的敬畏、对战争规则的尊崇以及对敌方的尊重和仁慈。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礼崩”其一便体现在战争方面。

    三四百年的时间冲淡了血缘,诸侯国之间再也没有亲情的羁绊,许多讲规矩的诸侯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了前车之鉴。

    许多循规蹈矩的诸侯国发现老实人是没有前途的,于是不讲武德的战国时代自此拉开序幕。

    战国时代的战争打的都是歼灭战,不讲任何仁义道德,不遵循任何守则,以攻城掠地与消灭敌国有生力量为目标。

    只要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任何卑劣肮脏的手段都是可以拿出来用的,因此战国时代的战争动辄便是斩首几万乃至几十万的灭国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的长平之战便是典型代表。

    而且,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在春秋末期编撰出来的,这个时候,孙子他老人家已经开始不讲武德了。

    当然,相比于后世的江东鼠辈白衣渡江来说,这个时候打仗不讲武德归不讲武德,但底线还是有的。

    而且比起更后世来说,这个时候的兵法韬略还是不够全面的,朱标见识过更多,也更有把握拿捏这个时代。

    “行,想法都还不错,有机会让你们亲自去操作一下,走,跟我去看看那扇门后的世界吧。”

    文青说着,随后摆手示意大家跟上。

    刚来的扶苏,刚刚拿到自己学籍卡的李承乾都好奇的跟在文青的身后。

    同样是那扇破败古朴的木门,在朱标和李世民回归以后,那里便不会连接孔圣所在的时代了,换了一个时间。

    文青将手轻轻的贴在门框上,一道蓝色光幕浮现出来。

    【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

    “万历,呵呵,这可有意思了啊!”

    文青回过头去,满脸笑意的看向了朱标。

    朱标回想起史书上对万历明神宗的记载,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老师,不知父皇可否与我们一起过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