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我妈说:孝顺老人别攀比,只管自己尽孝就行了
我妈跟其他老人一样,对于儿女是否孝顺这件事儿极其重视。常时不时地耳提面命:“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这么多,怎么可能每一个都好,孝顺老人天经地义,不用管别人怎么样,只管自己尽孝。”
“你婆婆没闺女,对她好点,你给我买什么就给她买什么,别的妯娌不买,也别攀比。”
“你条件好,就多给老的点,给了也别让兄弟姊妹知道,人家心里光不好受。”
“孝敬老人这就是行好,有老天爷看着呢,你孝顺老人了,老天爷就会照料你,让你过的更好。你不孝敬老人,老天爷也能看到。”
这就有了点儿威胁的意思了。
我跟我妈的感情,是在生了小月儿之后才变得密切起来的。她那时已经不再做裁缝了,只凭以前的积蓄和很少的养老金生活。我大命换小命有了月儿后,对当妈的不易有了深切的体会,开始对她亲近起来。每次回家都会悄悄给她点钱,好让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通常这种时候,我妈的脸上都会笑成一朵花,小小地推辞一下,然后就揣进兜里。“我还有,你不用给我。”
“哎哟,还能光花你得钱?”
转而又嘱咐我:“给老人钱的时候别让别的兄弟姊妹知道,你姐她们赚钱不容易,你弟光两个儿子够忙活的,他们要是知道你给我钱,他们想给又给不了,会难过。”
对她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我通常都是讥笑一番。
“哎呀,你这老太太可真会打谱,说来说去就我的钱是闲着捡来的,就我的钱没用呗,最适合给你花呗。”
“昂,你赚钱轻松,哪里都顺,这都是孝顺,老天爷保佑的。”
“天呐,那更得给你花了,不给不行啊。”
“哟哟哟,刚说了,光花我的钱,现在又嘱咐别让别人知道,你这就想让我做无名英雄呗。”“我得跟雷锋一样,好事儿做了一火车,还不留名。”
“可不怎么滴,我以前给你姥姥、姥爷钱都从不让你大姨、三姨知道,你姥姥、姥爷后面那几年可不都是花的咱家的钱。回去我就给他们几块。那时候钱结实,给他们三块五块就够他们赶很多个集,买好多东西。”
我听着她的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里却默默记下了。毕竟,她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有时候,这种“无名英雄”的感觉真让人有点憋屈。
“妈,你那时候给姥姥、姥爷钱,他们知不知道是你给的?”我随口问道。
“当然不知道。”她得意地笑了笑,“我每次都是偷偷塞在他们枕头底下,或者藏在他们常用的罐子里。你姥姥一发现,总以为是自己存的忘了,乐得不行。”
我妈说得轻描淡写,我却能感受到那背后的辛酸与无奈。或许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才让她对我们这些儿女的孝顺有了更高的期望。
“那你就不怕他们知道了,反而觉得你在瞒着他们?不怕我姨她们嫌你装好人?”我继续追问。
“怕什么?”她摆摆手,“孝敬老人嘛,图个心安,知道了也就知道了,反正钱是给他们花的。”
“唉,知道了也假装不知道,有一次,跟你三姨一起回的娘家,你三姨看到我给你姥姥放钱了,看到能怎么滴,她家里过得累,恨不得从娘家拿点回去,看到也装没看到。”
“行了,别想那么多了。”她拍拍我的手,“你只要记住,孝顺是为了自己心安,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见,知道不知道都得孝顺。”
我姥爷67岁的时候患了胃癌,那时候我妈的缝纫技术已经成熟了,每天有忙不完的活儿。
为了减轻姥爷的痛苦,让我姥爷吃得好一点儿,我妈一边忙着做衣服,一边忙着给姥爷用各种偏方做吃的。差点把厨房变成了实验室。她让我把打听来的偏方记下来,千方百计备好料,就开始研究着做。
那时民间流行以毒攻毒,就是通过服用含有毒素的东西来抗癌。我妈听了就到各个地方购买这些毒物,然后再极力想把那些蛤蟆、蝎子、蜘蛛做的既好吃又好消化的。厨房里,各种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仿佛一场小型交响乐。做好了的东西,再打发我爹送到几里外的姥爷家。
我姥爷生病后,胃口变得很刁钻,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想吃什么。我们青岛地区,有很著名的青岛啤酒,夏天来到的时候,会用大保鲜桶售卖。我们管那个叫扎啤。所以夏天来青岛,经常会看到有人用塑料袋,提着一种黄色,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泡沫的不明液体,从街上走过。塑料袋里盛放的就是扎啤。
有一阵,我姥爷什么也吃不下,我妈就给我姥爷打了扎啤让他喝喝试试,我姥爷一喝就爱上了那个味道。只有在喝扎啤时才能吃点东西。我妈就每天骑着自行车,打了扎啤给姥爷送过去,陪着他吃完饭再回来。
有一阵,我姥爷突然喜欢上吃胡萝卜,我妈也听说胡萝卜对胃好,于是每天变着法子做胡萝卜菜。胡萝卜炖牛肉、胡萝卜炒鸡蛋、胡萝卜粥……我姥爷吃得都快变成胡萝卜了。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苦笑着对我妈说:“闺女,咱能不能换个口味?”
“好好好,明天给你做个胡萝卜饼!”我妈一脸认真地回答。
我姥爷听了,差点没从床上掉下来。那一刻,我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笑出眼泪来。
我姥爷生病之后,住院就变成了家常便饭。可是我妈还有一堆活儿等着干。也不能总让舅舅他们陪床,不知道她是怎么搞定医生的,居然允许她带着缝纫机陪床。
从第一天陪床开始,我妈的缝纫机就没停过。她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病房里的医生、病友们做点小东西,顺便也把家里的活儿拿过来做一点。”于是,病房里时不时就能听到缝纫机的嗡嗡声。
有一天,我妈正忙着缝制一件小毯子,突然听到隔壁床的老大爷在抱怨:“这医院饭菜真是难以下咽啊。”我妈灵机一动,决定给大家做点好吃的。她跑回家,把厨房里能用的材料全都带到医院,开始在病房里搞起了“野炊”。
病房里顿时热闹了起来,邻床的病友们纷纷围过来,有的帮忙切菜,有的负责看火。没多久,一锅香喷喷的胡萝卜炖牛肉就出炉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连平时挑剔的老大爷也赞不绝口。
“你这手艺真不错啊!”老大爷竖起大拇指。
“哪里哪里,都是为了让大家吃得舒服点。”我妈笑着说。
就在大家其乐融融的时候,医生突然推门进来,看到这一幕,愣了愣,随即笑道:“你们这是开餐馆呢?”
我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医生,您也来尝尝?”
医生摇摇头,笑着说:“你们啊,真是把医院当成了家。不过,这种心态对病人可是大有好处的。”
那一刻,我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姥爷的病情让我们担忧,但在这个临时的“家”里,我妈找到了新的希望和力量。
我那时也破觉奇怪,每次姥爷需要住院,去医院伺候的都是我妈。有一天深夜,姥爷突然感到剧烈的疼痛。他捂着肚子,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了冷汗。我妈立刻从床上跳起来,紧张地问:“爹,你怎么了?”
“疼……疼得厉害……”姥爷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我妈不敢怠慢,赶紧按下了病房的紧急呼叫铃。没多久,值班医生和护士就赶到了病房。医生迅速为姥爷检查,发现他的胃部情况恶化,立刻安排紧急处理。
“我们需要马上进行手术。”医生神色凝重地对我妈说。
手术室外,我妈兄妹几个紧张得等待着。
手术进行了几个小时,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样。终于,手术室的门开了,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露出一丝疲惫但欣慰的笑容:“手术很成功,病人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但情况已经稳定了。”
听到这话,我妈松了一口气,眼角泛起了泪光。她感激地对医生说:“谢谢,谢谢您!”
姥爷被推回病房时,虽然还在昏迷中,但脸色明显好了很多。我妈轻轻地握住他的手,低声说道:“爹,你还年轻,一定要好起来,我们都在等你。”
接下来的几天,我妈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姥爷的病床前。她一边照顾姥爷,一边继续用她的缝纫机为病友们做些小物件。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整个病房,大家都对她充满了敬佩。
“你真是个好女儿。”邻床的一位老奶奶感慨道。
我妈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自己的老的,只要他能好起来,我再辛苦都值得的。”
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好转时,医生突然带来了最新的检查结果。他的表情严肃,手里拿着一叠报告。看到医生的神情,我妈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医生,情况怎么样?”我妈紧张地问道。
医生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最新的检查结果显示,病情还有些反复的迹象,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我妈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坚定地说:“医生,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能让他好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我妈依旧守在姥爷的病床前,寸步不离。她每天都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姥爷准备营养餐,细心地照顾他的起居。尽管疲惫不堪,但她从未抱怨过一句。
有一天,姥爷醒来,虚弱地对我妈说:“闺女,你也歇歇吧,别累坏了自己。”
我妈笑了笑,眼中闪烁着泪光:“爹,只要你能好起来,我再累都不怕,你可别让我白吃累,赶紧好起来。”
那天晚上,我妈依旧在病房里忙碌着,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她打开门,看到邻床的老大爷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碗热腾腾的汤。
“这是我家里人送来的鸡汤,给你们补补身子。”老大爷笑着说。
我妈愣了一下,随即感激地接过汤:“谢谢,谢谢您。”
老大爷摆摆手:“大家都是病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这么照顾你爹,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想尽点心意。”
那一刻,我妈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这份温暖和关爱,不仅仅来自于家人,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正是这些点滴的温情,让她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坚强和乐观。
然而,我妈的努力并没能留住姥爷。
我姥爷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脸色苍白如纸。我妈惊慌失措,立刻按下了紧急呼叫铃。医生和护士迅速赶到病房,将姥爷推往急救室。
我妈站在急救室外,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指节发白。她的眼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助,但更多的是祈祷和坚定。我轻轻握住她的手,试图给予她一些安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是一个世纪。终于,急救室的门再次打开,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坚定的神情。
“病人暂时稳定下来了,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医生说道。
我妈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谢谢医生,我们会配合你们的。”
姥爷被推回病房时,依然处于昏迷状态。我妈坐在床边,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说道:“爹,你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等你。”
接下来的几天,病房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我妈几乎不眠不休地守在姥爷身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她的脸上布满了疲惫,原来就瘦小的身体更瘦了。
我爹过来探望时,心疼地说:“也别光你自己在这里熬着,不行就让咱哥、咱姐他们来换换。”
“唉,怎么换啊,你看看一个个的,大姐、大哥年纪大,他们在家伺候还行,来医院我怕把他们再累倒。妹妹家俩孩子正上学,得做饭给他们吃。也就我还行,就这么挺着吧,我能行。”
有一天,邻床的老奶奶悄悄走到我妈身边,递给她一杯热茶:“孩子,你也得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你爹。”
我妈感激地接过茶,微笑着说:“谢谢您,我会的。”
那天晚上,医院里一片寂静,只有病房里的仪器发出轻微的滴答声。我妈依旧守在姥爷的床边,轻轻为他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她的动作温柔而坚定,仿佛在用自己的力量为姥爷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就在这时,姥爷的手指微微动了动。我妈的心猛地一跳,紧紧握住他的手,低声呼唤:“爹,您听得到我吗?”
姥爷的眼皮微微颤动,似乎在努力回应,但终于没能说出一句话。
我姥爷的病,并没有好转,反反复复拖了一年多,最终还是离开人世。我妈因为伤心、疲累,也终于病倒了,躺了一个星期才慢慢好起来。
很多年以后,我姨妈在聊天时说:“那时候,你妈吃累了,钱也顾不上挣了,家里数你家条件好,你妈赔上钱,赔上时间,我那时候孩子小,也去不了,都是你妈在那里忙活。”
“我和你舅舅们都看在眼里,一直到现在也感激她。虽然不说,但是都记在心里呢。”姨妈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温暖和感动。
听了姨妈的话,我心中一阵释然。原来,孝顺不仅仅是一个责任,更是一种让自己心安的行为,无关乎别人的眼光,公道自在人心。
我抬头望向窗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来,斑驳的光影在地板上跳跃,仿佛在舞蹈。母亲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她那双辛劳却温暖的手,曾经为我们撑起了整个家。
“姨,”我轻声说道,“我一直以为,孝顺只是一个责任,但现在我明白了,它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和感激。
姨妈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膀,“是啊,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回报,更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安慰。”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孝顺,不仅是对过去的感恩,更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