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洪灾
这一天,任老爷找了陈清河过来,“清河,你已经在府上小住了些时日,我经常看到你教我的孙儿武功,老夫甚是感激。今日请你过来,是想让让我的孙儿正式拜你为师,不知你意下如何?”
陈清河有点吃惊,“在府上叨扰多日,清河也喜欢这孩子,所以给孩子一些我的所学所想,拜师实在愧不敢当。”
“清河啊,只要你在婺县,便可一直住在府上。不要客气。我一直有意为孩子找个师父,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再加上孩子生性顽皮,更无人敢上门自荐,我看孩子对你很信服,若不嫌弃,今日便可让他拜你为师! ”
“伯父抬爱,清河确实也喜欢这个孩子,如此,清河愿收他为徒。”陈清河答应下来。
任老爷对管家点了一下头,管家会意了,走出门,过了一会儿,小孙儿便被带了进来,一个七八岁小孩,眼神稚嫩,先给任老爷行礼,然后转身客气地对陈清河行礼。
看到现在如此乖巧懂事的孙儿,任老爷笑逐颜开,“孙儿啊,今日陈叔叔愿意收你为徒,今后你可要好好跟着他习武,莫要辜负了师父的期望。”
小孩子也特别懂事,立刻就从管家手里接过茶水,对着陈清河行礼,茶杯举过头顶,看着人小鬼大的孩子,陈清河不自觉也露出笑容,“乖徒儿,快起来。”接过茶杯,喝了一口,陈清河一脸认真地说,“伯父,孩子心思澄澈,只是偶尔顽皮,现在这个年纪也是探索的年纪,伯父不要担心,孩子还是知道分寸的。”
小孩子听出来了陈清河是在夸他,脸上有些羞涩,站在任老爷的身边,嘴角抑制不住的笑意。
“今日拜了师,可要勤加练习。”任老爷一脸宠溺看着自己的孙儿,“自从他的父母去世,我对他便更加溺爱,整个府上,除了我,没人管教他,这才让他有些顽劣脾性,幸好你和林公子住在府上,日日对他有所教导,如今我看这孩子才有我任家子弟的样子。”
“孩子聪慧,日后必成大器!”陈清河劝解道。
陈清河的一番话,加上孙子这些天的改变,任老爷的气色越来越好。
但好景不长,伴随着夏天一起来的,还有连绵不断的雨天,大雨整整下了七天,仍不见有转晴的迹象,河水快速上涨,周围上下游的县纷纷发动人力物力,加固堤坝,婺县因为民力有限,又加上距离河岸还有一片树林阻挡,所有人都没有太警惕,县令既无财力,也无筹集人力物力的能力,只能放任保持原样,派人日日守在河边,观察异常。
一天傍晚,一个男子一路狂奔从城中而过,因为刚刚下过雨,街上没什么人,并未有人察觉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人跑到县衙门口直冲府衙。
过了一会,县令便匆忙跑出来,吩咐两边的衙役,“快,快叫人都去西山上去,要快!”
衙役们敲锣打鼓淋着雨在大街上招呼所有人赶紧出门,一时间街上乱作一团,陈清河也听到了动静,迅速赶到大街上,拦住一个衙役,“发生什么事了?”
“哎呀,快跑,去山上,河水上涨厉害,恐有决堤的危险,县太爷让大家都去山上的庙里躲一下,快些吧!”
人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袱,狼狈地奔跑,陈清河转身回府,吩咐家丁们准备马车,即刻上山。
任老爷很淡定,对于婺县的洪涝之灾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吩咐家丁将屯粮装上马车,一行人在府门口聚集起来。
林三娘和小二也带着包袱赶到府门口,看到他们都收到了通知,一行人同众多的村民浩浩荡荡地往山上赶。
刚刚下过雨,路有些泥泞,还好人够多,互相之间多多少少也有认识,大家相互搀扶终于到了山腰的寺庙里,主持早就收到县令的信,寺庙的门大开,主持站在门口,不停地安排人员进庙躲避。
不出半天,城中的人都差不多集合到了山上。百姓们围坐一团,彼此问候安慰。终于安顿下来,却听得山下轰隆作响,不一会,山下的绿色庄稼便被黄色覆盖,人群中一个老者感叹,“发洪水啦,哎哟,我的粮食哦。”
说完更多人围着门口,或登上阁楼查看情况,确实是河水决堤,县太爷擦擦脸上的汗,悄悄走到任老爷跟前,“大人,可否与微臣一同上书请求减免今年的田赋?”
任老爷知道县令并无多少才能,但平日也不曾苛待百姓,天灾也是无可避免,他对县令点点头。
“李大人,我府上还运来一些屯粮,老夫愿与百姓共克时艰,请大人派人保管供大家所用。”任老爷淡淡开口。
周围的几个士绅听到,也非常感动,纷纷表示可以共度难关,这一刻,这个贫穷的小县团结在一起。
水位稳定下来之后,几个水性较好的人,到山脚下探查了一番,找到了三只渔船,县令命人把书信送到府衙,请求府衙上达天听,请求朝廷的救助。
就这样大家靠着存粮坚持了三日,奇怪的是,府衙那边却没有传来任何的回信,洪水的水位变低,众人都翘首以盼。
等着府衙的消息和朝廷的援助迟迟不来,陈清河有些不放心,找到徐山月一起商量怎么办。“山月,我怀疑李大人的书信没有送到,我想亲自去看看,去一趟长安,你留在这里照顾好自己。”
“好,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可是洪水还没完全下去,你现在下山会不会根本走不了?”
“放心吧,我自有办法。等我消息!”
与任老爷道了别,陈清河便下山去了。
徐山月在山上帮着县令安排事情,成熟稳重,临危不乱,县令对她也是多加赞赏。
一时间,林楚的声名在百姓中传开。任老爷对于这个俊后生也是关爱有加。
两天后,一队人马上了山,是府衙派人过来,他们安排百姓们下山,在山下城中也搭建起了一个救济的帐篷,百姓们在施粥的帐篷前排起了长队。
“幸好啊,我们的屯粮就快用完了,幸好府衙送来了赈灾的粮食,现在的府台大人是谁?”任老爷对旁边的县令说道。
“是王奎王大人。”县令恭敬答道。
任老爷的脸上有一丝不悦,没有接着话,转身管家上前搀扶,往任府的方向走去。
任府上山之前已经将剩下的粮食放在了高处,并没有收到洪水的冲击。家丁们休整一番后,任老爷带着孙儿和徐山月一同在门口搭了一个施粥的棚子,徐山月很有成就感,忙前忙后地张罗。当天一切都非常顺利。
次日一早,任老爷身体不舒服,只有徐山月和几个家丁去施粥,刚一出门,就看到粥棚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林公子,昨日还没有这么多,今日突然多了这么多人,咱们准备的恐怕不够啊!”
徐山月也很纳闷,府衙和县衙施粥的粥棚也很多,怎么感觉今日差不多都聚集在这里了。
安排家丁们先帮忙盛粥,她决定去其他粥棚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