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蒙毅·故人好似庭中树
故人好似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第一位离去的是李斯。
坦率来讲,蒙毅并不很欣赏李斯。
蒙毅家风忠信清正。
父亲蒙武、祖父蒙骜都是秦国名将。
兄长蒙恬也是武将。
家里独独出了蒙毅这个文臣,但家风仍带着武将世家的忠诚肃穆。
因此,他对李斯总是敬而远之。
在他看来,李斯过分逢迎媚上。
这样的人不够忠,也少了几分风骨。
他喜欢同韩非交往。
韩非虽口吃,但有大才,更兼心性纯良、心怀天下。
即使他会思念故国,但在蒙毅看来,也是人之常情。
李斯总是没完没了地针对韩非。
甚至若没有阿栀,韩非怕是一来秦国,便死于狱中。
李斯太过恶劣,总是欺韩非不善言谈,偏要伶牙俐齿地将人羞辱一番才作罢。
而蒙毅总是护着韩非。
虽说他不喜李斯,但他知道,李斯的才华能力亦出类拔萃。
更何况李斯那般八面玲珑、见风使舵。
李斯一路高升,得到重用,蒙毅毫不意外。
作为同僚,李斯也算是不错。
可蒙毅万万没想到,百越一战,李斯竟会主动请命。
那时他已官拜左相,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尽在掌握。
百越是什么地方?
那是比流放之所还要偏远的蛮夷之地。
气候恶劣、毒虫猛兽、密林沼泽,还有不通教化的越人……
李斯那样谋定后动的老狐狸,每日穿着奢华富丽,追权夺势……
连蒙毅自己都犹豫着,可李斯竟主动请命?
蒙毅是真的惊愕莫名。
李斯走的那天,陛下带着百官去送他。
李斯看起来毫无千里奔涉险地的忧虑,竟是一脸悠然自得。
后来,蒙毅为左相。
两人便有了些往来。
百越离咸阳千里之外,通信都要数月。
两人却在这样漫长的书信交流中,开始熟悉起来。
如同密友。
他知道了百越有多苦,便对李斯的敬佩更甚。
他为自己的错眼偏见而羞愧。
李大人是一位真正忠信清正的好官。
若论风骨,大秦无人可及他。
可蒙毅仍不解,李斯当年对韩非的所作所为。
他在信中小心提及,李斯却回得极利落敞亮。
李斯直言不讳他对韩非的打压。
早在兰陵求学之时,他便知韩非学问在他之上。
韩非求的是天下,求的是救国。
可李斯求的是富贵荣华、功名利禄、封侯拜相。
他是楚国上蔡碌碌无为的小子,韩非是韩国贵族的世家公子。
他小时候穷得饭都吃不饱。
他遇到韩非,他很羡慕。
也很嫉妒。
韩非这样的人,从生下来就没吃过什么苦。
人生最大的烦恼,也崇高伟大。
恨一身才华不能为国为民。
像韩非这样的人,这样如古之圣贤的人物,永远不明白李斯为什么对钱权着迷。
他看着韩非忧郁的侧脸,看着他笔下的艰难世道。
他真的想笑。
他忍不住讥讽地问,你一个连糠都没吃过的贵公子,知道什么叫艰难?
可李斯心里知道,他有多羡慕韩非连糠都没吃过。
有多羡慕韩非的理想可以那么远大崇高。
说出来振聋发聩,写下来流芳千古。
他呢?
只不过一追名逐利、迷恋权势的凡夫俗子。
激励他向学上进的,不过是满地乱爬的老鼠。
他就如厕中鼠一般,惶惶逃命,朝不保夕。
他不想就这样度过一生。
他求学。
他远赴秦国。
他一步步地向上爬……
可即便如此,一个高高在上的韩非,一个口吃的韩非,竟还能在文章上压他一头。
他愤怒,嫉妒,不甘。
即使后来官拜左相,他的一颗心仍旧不安定。
眼前的宝马香车、权势富贵,如烟云易散。
他总觉得,或许下一秒,他又会变回那只一无所有的过街老鼠。
直到奔赴百越。
他的心终于定了。
因为他知道,他有了别人永远也夺不走的东西。
那就是身后名。
文人的笔便是最大的武器。
百越农书、秦记……
他要将一切都写下来留给后人。
他李斯,才高八斗,多谋善断,为大秦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是,还是不够。
他要的,是谁也夺不走、掩不住的功绩。
他要的,是后人像阿栀谈论“十二道金牌”、谈论“悠悠苍天、何薄于我”那样来怀念他。
他要他的后人在他墓前,以姓李为荣。
他要流芳千古。
即使为此而死,他也甘之如饴。
蒙毅从不曾见过这样的人。
原来他对李斯的印象也没错。
可是,不是出身低微、追逐名利者便卑贱。
是他太过傲慢,将人分得太过清晰明了。
后来,李斯死于百越。
被越人尊为百越公,被大秦追封为文烈侯。
他的好友李斯,终于得偿所愿。
他会名垂万世。
李斯离世后没过几年,韩非也去了。
韩非身体本就不好,又愁思过重。
这样的人是活不长的。
再后来,兄长也去了。
蒙恬镇守北疆多年,身体暗疾无数。
即使后来被召回,但身体底子早已不如当初。
再后来,陛下也去了。
还有赵高。
鬓边已生白发的蒙毅,按旨亲手送走了他。
阿栀也离开了,真正地离开了。
回首一望。
秋风萧瑟。
故人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