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份奏疏
婉姻姑娘应道:“依奴婢而言,不仅相熟,而且还被称为汉王旧党!”
李永棣想了想说道:“看来水家我是不得不去了,也许他知道那块玉佩是怎么一回事……”
“爷您要出门么?要换衣裳么?奴婢伺候您。”
“你少动那些歪心思,把字练好了再与爷我说话。去把小丸子叫进来给爷我换件常服,素雅一些的,爷我要去拜佛求姻缘!”
“爷,奴婢可以……”
“不可以!收敛心神!别总想那些男女之事!”
“是!”
婉姻姑娘心情低落地应了一声。
“等等!”李永棣突然唤了一声,说道:“差点把这件大事给忘了!”
“爷您吩咐。”
“去拿笔墨纸砚来,爷我要写奏疏。”
“什、什么?”婉姻姑娘有些懵圈,因为李永棣是从来不写奏疏的。
即使需要写一份奏疏,那也是让山渐远或是陆伯言代写,也都是问安之类的,他自己却是从来都没有写过。
李永棣白了婉姻姑娘一眼,说道:“别愣着了,给爷我更衣、洗漱、磨墨吧。
“是!”
婉姻姑娘高兴地应了一声。
李永棣在洗漱完以后,来到书案边上端正地坐了下来。
婉姻姑娘则将纸张铺好,用镇纸压上,而后站在一边给李永棣磨起了墨来。
用纸张而不是奏疏专用的折本是因为李永棣不想让皇帝看到自己这一手漂亮的字,更不想让翰林院的那些人认出自己的笔迹来。
所以李永棣以前若要上疏,都是由陆伯言与山渐远代写。
这种事情在朝中并不罕见,特别是那些武将,几乎都是他人捉笔。
不同的是他们写的字丑,不敢递到皇帝面前,而李永棣却是相反的。
即使在外面写字,李永棣也会把字写得很潦草,但现在他要写的东西可不能潦草,看不清楚可是会出事的!
因为他要写的正是当时在皇帝那里所说的内务府改制的那些事情。
李永棣拿起笔来,坐定了姿势便开始书写。
他像是有腹稿一般,笔头除了沾墨就没停下过,不到一会儿就写了满满的数页。
他将内务府的各种条条目目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才满意地放下笔来。
李永棣认真地重审着自己写的东西,婉姻姑娘则在一边附赞道:“爷,您写的字是越来越好了。”
李永棣却是摇头笑道:“这手字可真把我给害苦了呀!要不是八弟……唉!算了,谁让他是我弟弟呢。”
李永棣说完,继续瞧着自己写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疏漏,
看完以后李永棣轻轻地吹了一下上面未干的墨汁,说道:“你将这几页纸拿去重抄一遍,你自己抄,别假手他人,而后让陆先生拿到内务府去亲手交给那里的张府正。并且告诉张府正,让他将上面的陈条写成奏疏,上奏给父皇。”
李永棣所写的这些东西大部份都是与皇帝李泷说过的。
首辅秦检与次辅卢鸿纶即使在通政司那里看到这份奏疏,想要反对也是没权利反对的。
内阁管的是六部之事,是国家事。而内务府不属于六部与中书,更是皇帝自己的家事,所以他们管不上。
婉姻姑娘应了一声是之后,李永棣又说:“你告诉陆先生,父皇任命爷我为内务府府令的圣旨很快就会下来,让他备好人手,准备开始盘内务府的总账。”
“爷,为何不是让内务府的人自己去盘呢?陆先生可多次抱怨过他那里人手不足,且事情过于驳杂。”
“呵,内务府的会计要是信得过,爷我还用得着杀人剁手么?你也别以为爷我杀那个慎刑司郎中是为了救你!我是怕你暴露以后给爷我惹上大麻烦!”
婉姻姑娘咬了咬唇,说道:“爷,奴婢就算是死,也不会说出您的事情去的!”
“少说那些便宜话了,爷我能舍得让你死?你自己以后做事小心些!”
“是!”
“爷我要出门了,好好地抄书!把芙蓉楼给我经营好,别恃宠而骄!”
“是。”
…………………………
在五叶庄里想找一身素点的衣服是真不容易。
李永棣是皇子,衣服就没有差的,虽次的华服穿起来也像是地主老财一般。
所以他只得穿着那身破旧的书生素袍出门。
虽然那天夜里在红塔山庄李永棣没见到沈妘嫦,但从那“蓝桥”二字就可以看得出来,沈妘嫦对自己是充满了好感。
此时若是要从沈妘嫦那里了解到女史箴图的下落,甚至得到那画,最好的办法将然是用那把琴将她给吊出来!
李永棣给沈妘嫦留下的那首词充满了桃色之味,即是为了勾起沈妘嫦的情愫。
只要那把琴成为了二人之间的羁绊,从沈妘嫦那里得到女史箴图那可比从沈传儒那里得到要容易得多了。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找大慈恩寺寻那把琴!
因为大雁塔即在大慈恩寺里。
虽然卖琴者是约在了昨天,但李永棣相信在大慈恩寺里一定还能找到那个人的线索。
因为卖琴者那天出的题目即是与佛家有关的。
而在李永棣的心中一直觉得沈妘嫦那天遇到的事情就是一场别人安排好的“意外。”
这也就是李永棣所说的,不管自己在纸上写的是什么,对方一定会与自己一见的原因了。
而卖琴者没有直接在陆羽楼里说此事而改在大雁塔里见面,原因无非是两个。
一是卖琴者所要做事情可能不想让别人看到或听到,所以就得约在一个一般人不会去的地方。
第二个目的当然就是吊足别人的胃口了。
既然对方是有意安排的这么一场见面会,那么在李永棣与沈妘嫦都没去的情况下,卖琴者绝不可能就此放弃!
所以李永棣十分相信自己即使今天去,也一样能在那里找到相关的线索。
大慈恩寺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寺庙。
每逢重大的节日,皇帝都会派个心腹大臣或是皇子前来祈福。
就像是昨天冬至日,皇帝自己虽然没去大慈恩寺,但还是派了太常寺的一员官吏带着圣旨去到那里,让大慈恩寺的大和尚帮着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