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为难的潘队长
1969年2月4日立春
农历腊月十八
天气:中雪
老话说:“雪打立春头,吃喝都发愁”
如果在立春这天下雪,意味着当年的粮食产量可能受到威胁。
潘民先在家里坐在家里的炕屋,皱着眉头看向窗外,愁绪万千。
“你一个人发什么愣呢”王桂花搓着冻僵的手进屋。
双手窝在嘴边哈了一口热气,搓一搓感受到热度,试着握了握拳,手才灵活许多。
喜滋滋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婴儿拳头大青红色的苹果,放在身上擦了擦放在炕头。
潘民先点点窗外:“这雪别是会耽误春耕。”
去年年景不错,个个到年底能分到差不多填饱肚子的粮食。
今年可别掉链子。
唉,农民的日子不容易,刚好一点又有坎。
王桂花把手放在炕上缓一缓。
“啥,尽多想,这雪才多大,还不到脚踝呢,三两下就化没了。”
“希望吧你说这雪冬月里不下,腊月初不下,偏偏立春了才下,唉,真是”潘民先叹口气。
“你这人就是操心的命,老天想下就下,又不是只下咱们大队,其它地方都一样,怕啥,粮食减产一块减产,指标完不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更不是咱一个大队的事。”
王桂花把苹果一切两半,不大的苹果更小了,递过去一半:“喏,吃个苹果,甭想那么多。”
潘民先这才注意到,“哪来的苹果。”
“我兄弟送来的,我娘家大队家家都种苹果,咋?你忘了。”王桂花吃着酸甜的苹果反问。
潘民先:“咋能忘,就是难得吃一次,没想起来。”
王桂花翻个白眼:“你直说我娘家抠门呗。”
潘民先啃一口苹果,含糊不清道:“哪儿敢,他们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啥事。”
王桂花咽下嘴里的苹果道:“啥店?哎,我懂你意思了。我哥带了2斤苹果,小年那天想从咱们大队买5斤猪肉。”
隆盛大队的3头任务猪已经交到公社,剩下2头小年这天宰了分给村民。
这是大部分村民今年一年肉量。
潘民先一口吐出嘴里的苹果,不可置信道:“啥!你答应了?咱村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就剩下两头猪,分五斤猪肉给他家?!你让其他人家怎么办。”
王桂花:“哎哎哎,还没说完就急眼,我说答应了吗。”
潘民先看看苹果。
你没答应收人家苹果干啥。
王桂花坐在炕上扭了扭腰,把核一口塞嘴里,嚼吧嚼吧吐出苹果籽。
满足的吸了下空气中残留的苹果清香气。
开口道:“咱们村那么多户人家,到时候问一下谁家不要猪肉,有几斤就换几斤,没有也不能怪我没出力。”
“再说了,我是那种把话说满的人嘛。我是咱们隆盛大队的,我能不分里外?反正好坏话我也说了,我大哥也说了,要是没人愿意换也不怪我。”
王桂花想到他哥明显噎住还得妥协说好话的表情就觉得扬眉吐气。
哈哈哈哈成天说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这盆娘家没用的水,可别指望她能帮多大的忙。
潘民先乐观不了,这事处理不好,又得闹。
供销社的肉要肉票才能买到,农民没有票,想吃肉只能寄托于年底集体杀年猪、分猪肉。
整个大队一年到头只宰2头猪,一家只能分1、2斤肉。
这是来年春耕秋收重体力劳动时唯一的荤菜来源,谁那么傻愿意换。
看看手里的苹果叹口气,两口吃下,连核带籽一起嚼碎咽下去。
屋外飘着雪,屋内温暖如春。
厨房里散发着阵阵板栗香。
两间炕屋烧的热乎乎地,连带着厨房里也暖和。
茅草屋的知青们托夏春生的福,得益于她腊月里一天不歇的上山捡柴,捡板栗。
连带着大家也不好意思偷懒。
在雪天来临前,知青点囤了半个院子的柴火堆,劈的整整齐齐码在一起。
板栗一麻袋一麻袋的靠墙放好。
围着锅灶,吃着烤板栗,煮板栗,喝着玉米糊糊板栗麦粥。
大家觉得幸福极了。
知青点吃大锅饭,每次做饭从各自的粮食袋里挖出等量的粮食,然后一锅煮。
夏春生“从镇上”带回来20斤小麦,没去磨粉,索性充作口粮做小麦粥。
大家的粮食是玉米面或者红薯干,她放小麦,算起来大家都是赚了。
1斤玉米面只能换半斤面粉。
夏春生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玉米糊糊板栗麦粥,闻着香,吃着糙。
她现在理解了,自古以来大米脱壳后能直接煮饭,而小麦得磨成面粉才能吃。
完整的小麦太粗糙了,吃着拉嗓子。
安慰自己,吃吧吃吧,就当在吃全麦馒头,纯正的减脂餐。
“咳咳~”吃的嗓子痒痒的
除了她,大家吃的都挺香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唉,她觉得玉米糊糊更好吃。
吃完饭三个男知青拎着大扫帚出去清扫雪,给门口扫出一条道来。
李彩娥和陈金姑洗碗,夏春生去外面扒拉一簸箕栗苞放在厨房下次烧火用。
六人分工合作,气氛温馨,场面和谐。
王桂花听到院子里的吵闹声,探出头往窗外看。
一瞧又是青砖房的几个知青,眼皮子抖了抖。
踢了踢炕上的男人:“哎,来活了。”
这生产队长当得~~一天到晚断不完的官司。
抓起炕上烘干的花生剥起来,边剥边吃:“你说住青砖房的这批知青是不是八字不合,三天两头没个安稳的时候。”
潘民先叹口气:“别胡说,小心被人听去,你这是封建迷信。”
王桂花不乐意:“咋,就咱俩人,你还能举报我不成。”
“得得得,不跟你掰扯,我出去看看。”潘民先套上袄子出门。
“哼,你想说也说不过我。”王桂花扔掉手里的花生壳,拍了拍手下炕,上半身趴在门上。
堂屋里
“潘队长,村里还有没有空屋子了,我想单独住。”
“队长,我也是。”
“我也要一间。”
潘民先一听就头大,还想住单间,他还想住呢。
“你们这是咋回事,村里的房子都是有数的,哪儿多余的。”
陈雪实在受不了俞花花,时不时偷扒自己的柜子,多根针线她都得问问问,问她个奶奶个腿的,再跟这人住下去,她感觉自己的空间就快瞒不住了。
俞花花觉得那三个女的总是借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还,心里亏得慌,不想当冤大头。搬出去住,自己吃小灶不香嘛。
正好陈雪也想搬出去,到时候跟她做邻居,也能时刻关注她跟哪些男人见面说话,她好横插一杠。
李秀珍:你们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潘民先:“你们实在想搬出去住,自己找村民们协商,他们同意,我也没意见。我丑话说在前头,出了什么事自己兜着,到时候别怪我不给你们主持公道。”
进屋拿出纸和笔放桌上:“签个责任书。”
陈雪、俞花花、李秀珍不敢签,有一种搬出去住,人就会没的错觉。
潘民先想起前几年的事就心有余悸。
有个大队的大队长图省事,觉得知青们麻烦,就让女知青住到村民们家中搭伙。
实则想省点心,让村民帮助照顾知青,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用他出面。
哪知道那些没见过女人的老光棍,见到知青颜色好,联合村民里应外合半夜去爬人家的床,硬逼着知青嫁给他,女知青不堪受辱,跳河自尽。
那个大队整整三年失去了评“先进生产大队”的资格。
俞花花脑子简单,直接说道:“队长,我要单独盖一间屋子住。”她才不去村民家里住,这和在知青点有啥区别。
潘民先:“单独盖房子?咋,青砖大瓦房都容不下你了,你们摆正自己的态度,你是来建设农村的,不是来享福的。”
这是不同意。
陈雪见队长发火,没说跟俞花花一样的想法,闭口不提了。
李秀珍心里暗笑:俞花花这个蠢货。
三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等潘民先进屋,王桂花迅速爬回炕上,歪倒在枕头上继续剥花生:“外面吵啥,你们聊啥了。”
潘民先脱鞋子上炕:“吃不到一个锅里,要分家呗。”
王桂花“噗嗤”笑出声,“那你给她们分了没。”
潘民先没好气道:“分个屁,还想住单间,想美事呢。”
王桂花想到村里的传言,眼珠子一转,凑到男人旁边小声道:“哎,我听说那个俞知青和陈知青在外面投机倒把,挣了不少,这是想单独分出去住,吃好的吧。”
潘民先心里一惊,投机倒把这可是大事。
被抓了不是蹲篱笆,就是去北大荒农场改造。
他们村也会被记上一过。
“你听谁说的,这事还有谁知道。”
“还能听谁说的,住她们隔壁的李大娘讲的呗,日日闻到她们知青点传来的肉香,李大娘家的孙子天天闹腾。”
“城里都过得紧巴巴的,你说她们哪儿来的那么多肉票?要是家里是个有用的,咋不给他们安排工作,下乡受这个累干啥。她们种地我瞧着都累的慌,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
潘民先心里琢磨,这事要是真的,他是举报还是当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