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曹操的注意
许昌,这座古城曾唤作许县。自曹操于洛阳宫挟汉献帝刘协至此,赋予了许县新的命运。
他将此地作为汉献帝的行宫,更名为许昌,并定都于此,使这座小城一跃成为汉朝的都城,中原势力的政治核心。
如今,许昌已是人烟稠密,人口近十万,城池辽阔,城郭绵延百二十里。城内宫殿林立,布局庄重,皇家的威严与气势在此尽显无遗。
城东之地,紧邻皇宫,是众多官署的聚集地。自曹操定都许昌以来,汉室三公中除他自任的丞相外,其余皆成虚位,名存实亡。
因此,在这众多官署中,丞相府的地位尤为显赫。它规模宏大,守卫森严,官吏云集,威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了许昌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刻,在丞相府一处宽敞的屋子内,一位年纪约有五十五岁的男子正坐在主位上,他披了一件红色的坎肩,身高魁梧,肩宽腰窄,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的脸庞棱角分明,双眼深邃如夜空,闪烁着锐利而智慧的光芒。眉宇之间,常带着几分沉思与决断,嘴角常挂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气度。
他便是一代枭雄——曹操!
在他右下方正坐着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和曹操相比,他身形更好显得修长挺拔,相貌堂堂,身穿华贵的官服,更添几分威严。
双目炯炯有神,偶尔闪过一抹睿智之光。他便是曹操帐下的首席重臣,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在嬴放遭遇巴克追杀前,长城上的种种事件都被详细记录,并呈送至许昌丞相府的案桌上。
曹操此刻手中正捧着一卷用锦布精心包裹的竹简,他轻轻地翻阅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哼哼”笑了两声,随后声音低沉而有力道:“文若,孤发现个有趣的家伙,你来看看。”
一名小吏迅速从曹操手中接过竹简,恭敬地递给了荀彧。荀彧接过竹简,仔细阅读起来。
不一会儿,他的脸上也浮现出笑容,轻轻放下竹简,笑道:“此人倒真是别具一格,颇为有趣。”
曹操笑着对荀彧说:“看来文若对这个嬴放颇为欣赏啊!”
荀彧捋着胡须,点头赞同道:“此子确为少年英雄,仅凭一个小小的曲长身份,竟击退匈奴万人大军,更敢带领三百骑兵深入敌后,这份勇气绝非寻常人所能及。”
曹操听罢,却故意挑刺道:“哼!这嬴放不过是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逞匹夫之勇罢了!”
荀彧闻言,不禁笑出声来,以开玩笑的口吻回应:“哦?丞相此言差矣。您当年孤身刺董,不也是一股子匹夫之勇吗?
何况嬴放此举,或许能成就一番大业也未可知呢。”两人间的对话轻松随意,显然早已习惯这种互相调侃的方式。
曹操见荀彧将自己与嬴放相提并论,不以为意,但见荀彧对嬴放很是赏识。
于是,他好奇地问道:“文若,你为何如此看好此子?”
荀彧微笑着回应:“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冠军侯霍骠骑的影子,同时也瞥见了丞相您当年的风采。”
曹操更加好奇,追问道:“哦?此言何解?”
荀彧不急不躁地解释:“昔日霍骠骑以五千骑兵大破匈奴王庭,威震四方;而今嬴放仅凭千人之力便击退匈奴万军,其勇武与智慧可见一斑。”
曹操听后,点头赞同道:“有道理。”
荀彧继续深入道:“丞相,您当年孤身刺董,威震四方,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赢得身后名。
而今嬴放此子,孤军深入敌后,不仅摧毁了匈奴部落,为长城防线争取了喘息之机,更在保护百姓上用心良苦,提前迁离长城周围生民,使他们免受匈奴的侵害。
此子既有勇有谋,更有一颗为民之心,实乃难得的人才。”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文若所言极是,嬴放此人确实非同凡响,是个难得的人才!”
荀彧呵呵一笑,打趣道:“看来丞相对这位嬴放小将颇为青睐啊。只是,丞相您可得好好琢磨一下,要给他什么样的职位才能显示出您的诚意和重视!”
曹操轻轻摇头,略显迟疑地说:“孤尚未得知此子是否愿意归附于我。文若,你可有妙计来试探他一番?”
荀彧沉思片刻,建议道:“丞相,此事其实不难。您可准备两份赏赐,一份是封他为四品的平北将军,赐予侯爵之位,并赏以金银锦帛;另一份则是五品的杂号将军,比如破虏中郎将,再赐个子爵之位。
这样一来,孰轻孰重,相信以他的智慧定能明白。从他的选择中,我们也能窥见他是否愿意归附于丞相。”
曹操抚掌大笑,但随即疑心病犯了,犹豫着说:“文若此计甚妙!然那嬴放要是心怀不轨,只授以杂号将军之职即可,若再赐子爵之位,我总觉有些过于厚赏了。”
荀彧无奈一笑,劝解道:“丞相过虑了。此计实为一石二鸟之策。
您若要统一北方,关中之地乃是关键。如今关中凉州已有马腾、韩遂两大势力,那嬴放未必能成长起来,倘若能崛起,那便是三强鼎立。
您试想,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再添一头狼?待他们自相残杀,您再挥兵进击,必定能势如破竹。
至于赐爵之举,不仅能彰显您爱惜人才之心,更能让天下人皆知,为大汉建功立业者,您必不吝赏赐,此举使天下人归心,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无论嬴放如何选择,都无损于您的大计,而且此子若选择反您,也不过是不自量力,跳梁小丑罢了!丞相无需过于忧虑。”
曹操听后,放声大笑,赞许道:“文若果然不负王佐之才之名!好!便依你所言行事!但愿嬴放不负我所望,能成为一颗有用的棋子,我可是对他寄予厚望啊!”
议定,荀彧便差人迅速拟定了文书,将两张竹简卷起,并周密安排了天使西去关中宣旨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