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师
穿过小门,在孟娟面前出现一座高山,山上百草丰茂,峰峦丛翠,脚下是一条很长的石台阶,一直延伸到山顶,石阶两侧是茂密的树木,为石阶铺上凉爽的绿荫。树林里面时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叫声,还有孟娟熟悉的蝉叫声。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叶知秋打趣道。
孟娟此刻没有这份诗意,她看着高高的石台阶,心里蹦出一万个不乐意。刚才爬潭柘寺够费劲了,没想到还得爬这么高的台阶。
但叶知秋和僧人已经开始往山上走了,孟娟也只好跟着他们,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爬。
爬了二十几个台阶,孟娟就喘不过气了,她站住扶着旁边一棵树喘气。
而叶知秋和僧人在前面有说有笑,健步如飞,没有丝毫疲惫。
孟娟心里纳闷了,“他们不累吗?”
叶知秋和僧人注意到孟娟没有跟上来,于是两人停了下来。
孟娟感觉舒服点了,便振作精神接着爬。
就这样,孟娟在中途休息了五次才爬到山顶。
一堵黄色的围墙出现在孟娟面前,围墙中间是院门,比起潭柘寺的山门,这个院门显得很不起眼,门面只是两扇榆木门板,门上部用瓦片做了一个歇山顶,没有悬挂任何匾额,门前有几个僧人在扫地。
三人从院门进入大院,整个禅院坐北朝南,依照北京二进四合院的布局修建。
从院门进去,是一进院,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照壁, 整个照壁用佛家特有的黄色粉刷,中间是一个大大的“佛”字。
照壁后面就是二进院的大门,门敞开着,三人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禅院的主大院。
大院子很宽敞,四周整齐排列着禅房,这里的禅房都一样,没有高低大小主次之分,处处体现着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大院有四棵银杏树,应该是建院时种植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在炎炎夏日中荫护着四周的禅房。
“王摩诘心中的禅房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但这里禅院不像,更像是白乐天的‘尼院佛庭宽有余’。”,叶知秋笑着对僧人说道。
孟娟能听个大概,僧人也面带微笑地回答道:“叶施主高雅,妙空法师几日前就说有故人要来,今日果然应验。”
“法师依旧慧眼如炬啊!”,叶知秋不禁感叹道。
“妙空法师已经闭关修行三年,期间访客均由体云法师代为接待,您是他出关后见的第一位客人,也可能是最后一位。”,僧人说。
“哦,此话怎讲?”,叶知秋问道。
“贫僧不知,这是法师自己说的,他说出关后只见一位故人,从此尘世修行圆满。”,僧人边走边回答。
叶知秋不再说话,只是低头走路,孟娟知道他又开始琢磨了,虽然不知道他在琢磨什么。
僧人带着叶知秋和孟娟继续往前走,进入禅院北面正中的一间禅房。
这间禅房为木质结构,共有两扇房门,均采用木质推拉式,全都敞开着,可以从外面看到内部全景。室内很是素净,地面全是木质地板,上面铺着厚厚的棕榈垫,北面墙正中挂着一幅大字,上面写着一个“佛”字,一位年长的僧人正盘腿坐于字画下面,双目微睁,气定神闲。右侧是一个中年僧人,也在盘腿打坐。
年长僧人前面放置一张茶几,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叶知秋的那封自荐信。
禅房正中也放置一个茶几,也同样放置文房四宝,用来供访客使用。
领路的僧人在禅房门外禀报道:
“师傅,叶施主和孟施主已到,正在门外等候。”
“有请二位施主!”,年长僧人应答道。
领路的僧人请叶知秋和孟娟进入禅房,自己行礼后就离开了。
叶知秋和孟娟在外面把鞋脱掉,慢走到禅房中央茶几前。
叶知秋向年长僧人行合十礼,说道:“久违了,妙空法师!”。
随后他又向中年僧人行合十礼,也说道:“久违了,体云法师!”。
孟娟也学着向两位僧人行合十礼。这时她明白了,这位年长僧人就是妙空法师,叶知秋来潭柘寺的目的是为了见他。
孟娟也能推测出旁边的中年僧人就是体云法师,但她不明白为什么要体云法师要出来作陪。
妙空法师和体云法师起身相迎,向叶知秋和孟娟行合十礼。
“阿弥陀佛,叶施主和孟施主请坐。”,妙空法师行待客之道。
“谢过法师!”,叶知秋答谢道,然后在访客的茶几前盘腿坐下,孟娟不习惯盘腿,就跪坐在叶知秋旁边。
“久闻叶施主隐居五台山,置身方外,不问红尘,终日修禅悟道,明心见性。不期今日出山,移足敝寺,所为何事?”,妙空法师出口成章,不禁让孟娟倒吸一口凉气。
“昔日蒙法师指点迷津,故能迷途知返,回归本性,原望许身佛门,不问世事,诗书为伴,终老五台。虽天质愚钝,性又顽劣,尤恐玷辱教诲,有损盛德,故每日战战兢兢,冀图精进。然夙愿未酬,心实难平,意志反复,挂碍修行。此番下山,欲行功成之举,策身后之事。了然无挂,再申身退之意。”,叶知秋对答如流,孟娟虽听不太懂,但也心生敬佩。
“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二十七载,叶施主依然心念旧事,快意恩仇。岂知因果轮回,人道使然,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可有休止?叶施主已心明挂碍,然依旧我行我素,置身轮回,老衲唯有叹息而已!”
孟娟被叶知秋和妙空法师近乎文言文的对话搞得头都大了。不过她能听懂大概,叶知秋以前办过错事,妙空法师教诲了他,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后来他到五台山修行去了,现在不想修行了,准备下山了结自己一桩心愿。具体这个心愿是什么?孟娟不知道,法师也不说。
但她清清楚楚听到法师的一句话 “二十七载”,孟娟今年正好二十七岁。
“在我出生那年,到底发生什么事?”,孟娟心里纳闷。
妙空法师静静地看着叶知秋,叶知秋面不改色,没有任何回心转意的意思。法师知其心意已定,便不再阻拦,于是说道:
“叶施主心意已决,老衲也无可奈何,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叶施主好自为之。”
“多谢法师叮咛。”,叶知秋谦虚地回应道。
“老衲犹记昔日与叶施主谈诗作赋,同赏字画,叶施主才情熠熠,老衲深为折服,愿施主再提钧笔,赠墨宝一幅。”
“法师过奖,法师博古通今,释道集成,真乃一代山中宰相。得法师垂青,乃吾三生所幸,借贵寺纸砚一用。”
叶知秋在茶几上展开一张宣纸,随即写下一首诗,
昨夜梦回苦海岸,
醒来残生已过半。
易水虽寒情却暖,
何惜此身报燕丹。
吴钩晓近郢城前,
越剑暮临姑苏南。
释迦门前无妄谈,
愿下此城再还山。
孟娟就在旁边看着叶知秋挥毫泼墨,他写的是正楷柳体字,遒劲有力,瘦骨嶙峋。孟娟虽然不懂书法,但她能感觉到,没有几十年的功力,写不出这境界。
叶知秋写完后,体云法师走过来,俯身把宣纸捧起,顺带瞅了孟娟一眼,孟娟立刻把头扭到一边。自从进门,体云就时不时看向孟娟,让孟娟很不舒服,她打心眼里讨厌这个六根不净的和尚。
体云法师将捧在手中的宣纸轻轻放在妙空法师前面的茶几上,妙空法师看了一会儿说:“时隔三九载,叶施主笔劲依旧刚烈,看似锋芒内敛,实则砥砺磨炼。宝刃出鞘,必伤人于无形。诗中豪气云霄,情真意切,男儿本色,跃然纸面。老衲临别赠言,叶施主肯接纳否?”
“大师之言,晚辈句句铭记在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若得教诲,乃三生幸事。”
妙空法师也取出一张宣纸,在茶几上铺平,也挥笔写下一首诗,
一人欢笑一人愁,
独坐枯灯到白头。
潭中锦鲤日闲游,
柘下小溪水自流。
恩仇相报春复秋,
嗔痴徒留人消瘦。
柳絮飘零落君手,
何意曾留谁枝头。
体云法师将妙空法师写的诗放到叶知秋的茶几上,孟娟赶紧凑过来看。
妙空法师的字很圆润,看不出什么笔体,就像画了几个圈圈,但整体给人看着很舒服。诗句基本能看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但前两句和最后两句像在云里雾里,孟娟看不明白。
“算了,文化人都这样,故弄玄虚。”,孟娟心想,不去理会。
但叶知秋看了很久,然后起身合掌向妙空法师行合十礼,说道:“昔时树人先生得弘一法师真迹,自称如获至宝,晚辈未曾领悟,今获法师墨宝,顿悟树人先生昔日之感受!”
待墨迹全干,叶知秋小心翼翼把妙空法师的字迹对折后放入挎包,又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鼓鼓的,递给秒云法师说:“幸得大师点拨,此为晚辈进供宝刹香火之资,请大师笑纳。”
孟娟猜测里面大概有两万块,心里又嘀咕一句:“真糟蹋钱!”
妙空法师让体云收下,对叶知秋行礼说:“阿弥陀佛,承叶施主慷慨解囊,资助寺院,此禅修院方可扩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乃叶施主功德一件。”
叶知秋还礼。
妙空法师转身对孟娟说:“孟施主,老衲也为你留一言忠告,日后迷茫时会用的上。”
妙空法师和孟娟说的是白话文,没有咬文嚼字,孟娟听得蛮舒服。
“谢谢法师。” ,孟娟连忙答谢。
妙空法师从纸筒里取出一张小纸,写下几句话。
千里草主系无头,
双王在上今在下。
孟娟看不懂,就问妙空法师,“大师,这两句话啥意思?”
妙空法师没有回答,只是对二人说,“蔽寺寒陋,难留贵客,二位施主好自为之,老衲此后恐无缘相见。”
叶知秋有点惊讶,“大师精神矍铄,何出此言?”
妙空法师豁然说道:“看破生死,了却轮回,乃参佛首务,如若喜生恶死,岂不枉然老衲五十载苦禅。生死有命,时来则生,时尽则亡,又何挂碍哉?”
叶知秋合掌恭敬,向妙空法师行合十礼,“真参禅,参真禅,真大师也!”
“叶施主慧根深厚,虔诚修行,只需一事点破,便可通达。言不尽意,叶施主日后自会明了。体云,送两位施主下山。”
妙空法师说完后,半闭双眼,两腿双盘,随即入定。
孟娟看到妙空法师入定,想起大雄宝殿释迦摩尼佛像,她终于明白叶知秋所说的,人若是真清静,就会像释迦摩尼佛像那样,清静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