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来生日月朝梦录 > 第34章 三元

第34章 三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三十四,三元。

    富贵荣华莫强求,

    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

    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

    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

    不用忧煎不用愁。

    新春过后也就迎来了朝廷的科举大考。本来是去年要考的,刚好赶上了刘六叛乱就延至到今年。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唐伯虎当年就是考中了乡试第一所以被称为唐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今年参加会试的人里,唐寅自然也身在其中。自从他结识了骆智之后,他的命运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他,流恋于花街柳巷之间,是个十足的风流才子。然而,如今的他早已脱胎换骨。起初,他被骆智招募进入了锦衣卫,随后又跟随骆智前往北直隶平定叛乱。回到京城后,唐寅一改往日的轻浮,开始勤奋刻苦地读书,埋头温习书本知识。仿佛要将过去荒废的时光一一追回,努力弥补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明朝科举所考的内容就是八股文,八股文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独创。

    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等几个部分。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不能随便写的,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实在太过古板,就像是被设定好的程序一样,多一个字都不行。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完全就是胡编乱造,只是为了凑够字数,以达到对偶的要求。从文字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整齐的,但仔细一看内容,简直就是废话连篇,毫无意义。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让人产生反感。如此写作,不仅无法展现出作者的真实水平,反而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然而,对于那些拥有非凡才华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展现自身文采、崭露头角的绝佳时机。他们能够机智地借助既有的规则,于不经意间巧妙地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再通过精妙绝伦的辞藻将其完美呈现。毫无疑问,他们才是这场规则竞技中的真正王者。

    二月初九,春闱开场。

    满怀着信心和期望的唐寅和一众考生进了贡院开始科考。这座贡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里面有着成千上万间的房间,而且每一间都是独立的单间。这种单间叫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房间内只摆放着一张书桌、一个小床,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唐寅走进属于自己的单间后,心情略微有些紧张。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接下来的考试将决定他的未来,必须全力以赴才行。

    考题公布下来,唐寅思索了片刻。开始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识和才华横溢的文采挥笔作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唐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考试之中。他的思维敏捷如闪电,笔下生花,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这个小小的单间里,他仿佛忘却了外界的一切干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是在那盏微弱孤独的灯光之下,就是在那令人无法忍受的寂寞之中,满怀着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创作出了一篇犹如神来之笔、妙趣横生的锦绣文章!

    会试要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进行,每场三天。经过了九天的磨难,唐寅信心满满地走出了贡院,回到住处静待发榜。经历了世态炎凉的唐寅早就没有了年少时轻狂和自高自大,反而更是庄重沉稳。

    回到住处刚好遇上骆智也从工厂那边回来,看见唐寅骆智连忙上前询问考的如何,唐寅笑了笑道:“尽力为之,如此而已。”

    “以伯虎兄的才华,我想今年的会元非你莫属!”骆智满怀信心的道。

    “不敢不敢!”唐寅急忙摆手说道:“当年,我来到京城参加会试的时候,那可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啊!当时我口出狂言,信誓旦旦地说今年的会元必定非我莫属。然而世事难料,谁料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舞弊案竟然将我也牵扯其中。就这样,我平白无故地荒废了整整十年的大好时光!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当初太过自高自大、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所导致的恶果!如今我有幸遇到贤弟又承蒙陛下龙恩浩荡,得到重新参加科举的机会,实在是感激涕零。至于能否金榜题名?我定会全力以赴,至于结果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骆智闻言笑着点点头,拍了拍唐伯虎的肩膀道:“我相信伯虎兄的才气!”

    四目相对,唐伯虎心怀感激的向着骆智点了点头,两人一起走进大门。

    五天之后,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一纸捷报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千层浪。

    这纸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城西,而此时,骆智、唐寅以及刘六等一群人正聚在家中,商讨着工厂的相关事宜。正当大家全神贯注之际,突然间,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兴奋的呼喊声:

    “中了!唐先生中了!唐先生中了会试第一,高中会元了!”

    这声音如同一道春雷,瞬间让屋内的众人陷入了兴奋之中。他们纷纷站起身来,脸上露出必定如此的表情。齐齐地看向唐寅而后更是欢呼雀跃起来,仿佛自己也中了进士一般。唐寅则是一脸惊喜,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骆智走上前来,紧紧握住唐寅的手,感慨万千地说:“伯虎兄大才,此次高中会元,真乃实至名归。”

    唐寅感激地看了一眼骆智,微笑着说:“多谢贤弟一直以来的照顾与鼓励。若没有贤弟的相扶,我恐怕也难有今日之成就。”

    骆智也不再和他客气,拉着他一起走向大门,接下捷报并赏了传信之人,回头就安排云家姐妹置办宴席,要和众人给唐寅庆贺一番。此时此刻,整个屋子都被欢乐与喜庆所笼罩。人们纷纷向唐寅表示祝贺,而唐寅也谦虚地回应着大家的赞美。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时刻里,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与鼓舞。

    接下来就要去拜座主,就是去感谢主考。其实说句实在话,考生能不能考上,和主考没有一丝关系。考官是因赏识考生答卷而录取他,属履行职责,但在我国这个礼仪之邦被录取对被录考生来说,则是赏识之义属于天大的恩赐。

    今年的主考不是别人,正是谨身殿大学士杨廷和。这也是朱厚照有意安排的,就是想让杨廷和经过这次会试选拔出大量的精英来为以后的改革之路构建基石。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骆智给他灌输的思想,也是他现今急需的资源。

    骆智带着唐寅来到杨廷和的府上,杨廷和闻报急忙出来相迎。来到客厅相互见礼落座,杨廷和上下打量着唐寅不住的点头道:早就听闻伯虎之大名,其才华横溢,诗、书、画三者皆精绝于世,令人钦佩不已。那日我审阅佳作时,真可谓眼前一亮,那文笔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用词华丽而贴切,文采卓越非凡。简直可以说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连在场的诸位考官看后也是赞不绝口,异口同声地认定此篇文章实乃上佳之作,会元之位非此人莫属。实在未曾料到这等佳作竟是出自伯虎之手!如此才华,当真是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啊!

    唐伯虎赶忙谦逊地说道:“伯虎实在惭愧!哪里担当得起恩师您这样的夸奖?想当年我遭受挫折后,本来已经心灰意冷,打算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在风花雪月之地度过余生罢了。有幸后来得到了忠勇王爷的赏识,又承蒙陛下的龙恩浩荡。这才有了今天参加会试的荣耀,也才能得到恩师您的青睐和赏识!伯虎我今生一定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地报效朝廷,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方才不辜负我自身所学。”

    转眼间三月来临,今年的三月对众人来讲好像是异常繁忙。骆智的工厂开始开工生产;唐寅要备考殿试;朱厚照也要为殿试做准备,还有一个对他来说更重要事情,就是莫如要生产了,就在这几天。

    此时此刻,朱厚照就像影子一般紧紧地跟随着莫如身旁,一步也不肯离开。而云家姐妹以及落雁这些天来也是一直住在豹房中,陪伴着莫如聊天解闷儿。毕竟有些属于女孩子们之间的私房话,永远都是无法与男人们共同分享的,即便是夫妻关系也不例外。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她们成为了莫如最亲近、最贴心的伙伴,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给予她无尽的关怀和慰藉。

    意苑里的太监,宫女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不止,太医,稳婆也都待在意苑不得离开,随时待命。

    朱厚照正小心翼翼地拿着小刀,亲手给莫如削着苹果。这个苹果可是大有来历!它是朱厚照命人去土鲁番采购石油时带回来的当地特产水果。这种水果口感甜美、脆爽多汁,而且非常罕见,所以一被带回来就立刻进献到了宫里。

    那天,骆智看到了这些水果,他告诉朱厚照和莫如,这种水果含有多种对胎儿有益的维生素,可以帮助胎儿健康成长。听到这里,朱厚照虽然不太明白什么是维生素,但只要是对孩子好的东西,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了每天为莫如削苹果皮的任务。只见朱厚照专注地盯着手中的苹果,用小刀轻轻地削去果皮,每一刀都那么仔细,生怕伤到果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爱意,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而莫如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朱厚照认真的样子,心中满是感动和幸福。

    苹果皮被朱厚照削成了一条宽窄均匀的长条,露出了里面香甜多汁的果肉。朱厚照将削好的苹果递给莫如,笑着说道:“快尝尝看,这个苹果一定很甜。”莫如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果然是香甜可口,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此时此刻,朱厚照和莫如之间的氛围十分温馨和谐,他们共同期待着肚子里的宝宝能够健康平安地出生。而这个小小的苹果,也成为了他们之间爱的见证。

    三月初九子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冲破了寂静的黑夜,也改写了时空也改写了朱厚照的命运。大明正德皇帝的儿子降生了。朱厚照给这个孩子起名朱载坤,取承载乾坤之意。

    陪着朱厚照在等待孩子出生的骆智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的出现竟然已经完全改写了明朝正德年间的历史!如今的时空轨迹正如脱缰野马一般,朝着一个全然未知的未来狂奔而去。骆智不禁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但同时也对这充满变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这个孩子的出生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划过夜空,瞬间照亮了整个朝野。他的降临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希望,但同时也掀起了轩然大波。消息一经传出,朝野上下无不为之震惊。皇帝朱厚照龙颜大悦,毫不犹豫地册封孩子的母亲为皇贵妃。这一举动无疑向世人宣告了这位母亲的尊贵地位和孩子的非凡身份。在皇家,母凭子贵早已成为一种惯例,而这一次更是毫无疑问。皇贵妃的封号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代表着无尽的权力与富贵。她将成为宫廷中的焦点,备受尊崇与敬仰。

    朱厚照大婚七年以来,后宫之中竟然无一人能够怀上他的子嗣。然而,如今莫如却为他生下了龙子,这怎么可能不引起轩然大波呢?又怎能默默无声地过去呢?这便是朱厚照一直拖延着未给予莫如明确身份的缘由所在。他并不想随意赐予她一个诸如婕妤或昭仪之类的封号,然后逐步晋升。他所追求的,正是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震撼效果!皇贵妃这个尊位,对于朱厚照来说,才是对莫如最好的认可和赏赐。只可惜,如今皇后之位已经有主,而这位皇后一直以来都表现得贤良淑德,未曾犯下任何过错,实在难以找到废后的借口。否则,朱厚照恐怕早已毫不犹豫地将莫如立为皇后了。毕竟,在他心中,莫如才是真正值得拥有这一殊荣的女子。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无论是皇族内部还是朝廷大臣,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未来筹谋。这个孩子的降生,似乎让一些人看到了新的机会和希望。

    大殿上群臣侍立,今天由皇帝下旨,礼部拟定的立妃诏书将颁布天下。朱厚照将立来自民间的莫如为皇贵妃,由于莫如的身份特殊是当初反叛刘六的女儿,朱厚照给莫如改了一个名字叫刘娥,立妃的理由很充分,因为这个刘娥已经为皇帝陛下生下了龙子。

    还有一点就是他遵照了祖训,也让那些循规蹈矩的大臣们无法辩驳。

    明太祖朱元璋对于选妃在《明皇祖训》中有着明确的指示:“太子及亲王后宫妃嫔等,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皆无受大臣所进,恐其夤缘为奸,不利于国也。”这一句明朝祖训,明确的断绝了献女这一途径,也使得民间选拔正式成为了后宫妃嫔的来源。明代帝王都推崇嫡子继位,《明皇祖训》还规定皇帝在婚前不能生育庶子,必须在婚后给皇后留下生育嫡子的时间,或三年或五载,直到皇后确实生不出来、且皇帝年龄愈大时,才允许和其他女子生出庶子。朱厚照十五岁就举行了大婚,现在已经是二十三岁,后宫皇后一直没有生下子嗣,所以这一条朱厚照也是符合规定的。

    莫如终于以正式的身份出现在朝堂百官的视野当中,而她生下龙子的消息也人尽皆知。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太子,那就是未来的皇帝。这让百官们不得不开始审视和谋划未来权势的走向。

    朝廷的殿试也在皇子朱载坤出生后的第六天拉开了帷幕。保和殿内精英云集,等待着皇帝陛下的考题。殿试考的就是策论。策论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朱厚照今年的题目是“鼎故革新”。

    唐寅此时端坐在殿内的一个书桌前,听着题目,脑海中一幕幕回忆着和骆智在一起时经常谈论的朝廷政策的利弊,以及各自对现今时局的看法。片刻后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的台阁体落于纸上,其书法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思路清晰,文采斐然,不到一炷香时间就已经落笔成文。看了看自己的文章后再无更写,当即第一个交了卷子,他知道自己已经尽了全力,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无愧于心。向朱厚照行礼后退了出去。

    坐在书案后的朱厚照也不觉一愣,看着唐寅走出了保和殿心中暗道,这个唐寅虽说是有才气,但也实在是有些过于自负了吧?这才一柱香的工夫他就写好交了卷子?不由得好奇想看看他的策论到底写了些什么?

    殿试只有一天,要求日暮前交卷,考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优、良、尚、可、差五种记号,得优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优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皇帝才可以看到,按下有些瘙痒和好奇的心态,朱厚照耐心的等待这其他人的答卷。

    几天后,朱厚照的龙书案上摆放了十张考卷,一张八个优的考卷吸引了他的目光,打开文卷眼前映现出了一篇的佳作。文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内容言简意赅,妙笔生花。所提出来的观点和建议字字珠玑,详略得当。一看作者此人就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看的朱厚照拍案叫绝,心神俱震。久久不肯放下。

    终于静下心来看完了其余的九张考卷,目光还是停留在第一个看的那张考卷上,不再犹豫,当即提红笔在此卷上御批状元。又分别选出了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叫做进士及第;第二甲三人,叫做进士出身;第三甲四名,叫做同进士出身。也称为贡士。

    接下来就是“金殿传胪”——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隆重典礼。

    殿试阅卷后次日清晨,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太和殿前,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文武各官在丹墀内,都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

    诸贡士穿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

    辰初时分,礼部尚书便到乾清宫奏请皇帝朱厚照穿礼服出宫,近侍导引入奉天殿升座。这时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经三跪九叩礼之后,鸿胪寺官开始宣《制》:“大明正德七年,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宣《制》毕,高唱道:“第一甲第一名姓名唐寅唐伯虎……

    此时的唐伯虎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手捧钦点圣诏,脚跨金鞍红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气派非凡。这是他本该得到的认可和荣耀!只是晚来了十几年。

    三元及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