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来生日月朝梦录 > 第13章 策论

第13章 策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十三,策论

    道墨儒法兵纵横,

    一人一笔书百家。

    一人一说论天下,

    自有千秋各光华。

    商君西行秦国起,

    隆中对话三国立。

    你下舞台我登场,

    自卖自家种的瓜。

    都说自此九州定,

    只为独我再无他。

    杨廷和在接到朱厚照连发的第三道圣旨后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中进士,授官翰林检讨。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厚照讲读老师。

    朱厚照登基后,气的李东阳辞官,杨廷和继李东阳为内阁首辅。

    两年后父亲病逝,杨廷和要回家丁忧,朱厚照不肯要他夺情,可杨廷和再三请辞,朱厚照没办法只好允了,放其回乡。

    丁忧是明代官员中的常情,家中如果父母去世都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以表孝心。这种事皇帝一般不会拒绝,还要大力褒奖,那个年代忠孝乃是第一位。

    李东阳是其授业恩师,两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还未离家前就收到了李东阳的来信,向他详细介绍了骆智的出身、为人、处事手段和抱负,把骆智对皇帝陛下的“堵不如疏”的劝导策略全盘托出。并告诉杨廷和他已收骆智为弟子,两人以后就是师兄弟,朝堂之上可相互扶持和借力等等。

    杨廷和也是一个有着极大抱负和宏愿的人,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帮助朱厚照创建一个属于他们的盛世!

    身为朱厚照的老师他孜孜不倦地去教导他的这个学生,这个学生也非常聪明,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可就是太贪玩!太跳脱!太任性!自以为是地导致了刘瑾的阉党当权,祸乱朝纲之事的发生。

    接道信后他仔细地翻看了几遍,对骆智也大概有了个了解,信中李东阳也提到了已将朝堂内的人脉资源交付到了骆智之手,看得出恩师对这个师弟是寄予了厚望,想来这回重进朝堂,师兄弟联手定要使朝堂耳目一新。大明重现辉煌指日可待,登时意气风发,信心满满。

    一个月后,杨廷和赶到了京城,朱厚照便装出宫亲自在广宁门迎接,杨廷和甚是感动!

    次日早朝朱厚照就下旨启用杨廷和,官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重入内阁任内阁首辅,掌管朝中一切事物。

    杨廷和的回归让文官和宦官各帮派震动不小。各自暗地里会面商量对策。

    其实这些文官士大夫集团并不是皇帝杀不了,动不得。主要原因在于百年来他们为了各自利益,通过师承、联姻盘根错节的组合在一起,你动了一个就会引起无数个来反对你。这些人都是朝廷官员,一个两个反对你政务还可以正常进行,可要是一群一帮的反对你这还怎么进行下去?

    为了一时痛快,你可以把他们砍尽杀光。你是痛快了,可下面的活谁来干啊?所以皇帝有时候只能忍着,明知道这中间的许多鄙陋也无可奈何。

    这几天,杨廷和除了正常当值外,其他时间都是和朱厚照在御书房研究一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是骆智出征前一晚交给朱厚照的。上面提到了现今大明的五点变革意见。

    第一,土地法,将大明土地收为国有,再由朝廷根据地域,人口划分到农民手中,并配补一定的农业物资,让老百姓可以安心农业生产。但土地属国家后,任何人没有买卖的权力,私自倒卖国家土地当治以重罪。

    第二,矿产法,大明疆域内所有矿藏属朝廷所有,成立矿业部专门负责大明疆域内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挖掘,加工等事宜。

    第三,大力鼓励手工业及其他生产加工行业的发展,奖励能工巧匠对本行业进行革新与研发,凡对大明各行业有促进,对大明民生有利的发明创造都要嘉奖并应用。朝廷可专设一机构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四,朝廷设立商业部,提高商业与商人地位,加强各地商业渠道,让全国物资流通起来,创造更多民众就业机会,改变大明以农业为根本的单一国家模式。

    第五,设立外贸部,开放沿海,由朝廷主导实行远航贸易,将大明生产的优质物品销往国外,既促进百姓的生产规模与积极性,又可以换回国内紧缺的物资和增加国民财富。

    初次看到这个小册子。杨廷和震惊的无与伦比,心中把骆智惊为天人!如果把上面提到的五点都能做到,大明将会是何等的富足辉煌,历朝历代的盛世再此面前都将是云烟尘土。

    这个师弟真的是治国安邦的人才啊!难怪恩师对他褒奖有加,赞不绝口。

    朱厚照见杨廷和震惊的表情说道:“朕初时看了也震惊不已,他一个农家儿郎怎会有如此见地!朕这个兄弟没读过书,可懂的却比那些饱读诗书的人还多,不论是文章,谋略,包括这书法都是非常人能及。

    朕问过他,他就告诉朕在他幼年,村里来了一个书生,喜欢吃他做的鱼就教了他这些东西,后来那个书生走了,他也不知去了哪里?你说什么样人如此胸怀锦绣,能一下教会他那么多学识,难道是遇到仙人了?”

    杨廷和也搞不懂这其中的原因,只好道:“世间奇人异士总有传闻,春秋鬼谷子,秦末黄石公皆是高深莫测的大隐。也是师弟机缘深厚方可遇上,总归都是好事,可以辅佐陛下成就盛世之景。”

    “你说的有些道理,朕与兄弟相遇也总觉得是上天的安排。”

    朱厚照接着道:“他现在在外平叛,虽然是捷报频传,但一路风餐露宿也不知道他那副小身板能不能受得了!”言语中饱含了关切。

    “陛下重情重义当是臣等楷模,想来师弟知道也会感激万分。”

    朱厚照顿了一顿又道:“他提这五项就请先生去详尽完善,然后在逐步实施。前两点涉及到文官士大夫的利益恐怕阻力很大,不要急于一时,徐徐图之。后面的与他们瓜葛不深,易于施行,可以先从这里招手。”

    “臣也是此意,与陛下不谋而合!”

    “骆智在收复的州县已经开始了丈量土地,分产到户的初期模式,后边需要安排大量人手去执行完善,这都要先生费力劳心了。”

    朱厚照说到这里不觉叹了口气道:“下期科举还要一年多,人才不够用啊!”

    “陛下也不必心急,人员这边臣尽力选德才兼备者去接手处理,请陛下放心!”

    “先生处事,朕自然是放心的。”

    朱厚照点了点头,又道:“兄弟出征前和朕说过,他对科举也有些变革的想法,还有对官员考核,财税应收,地方政策等等都有想法,会在平叛闲暇时,统统汇总成册到时交付于朕。”

    “师弟如此辛劳,当真国之栋梁,臣也不禁汗颜!”杨廷和道。

    “你们所处位置不同,你已历三朝,德高望重,又是内阁首辅更适于执行。兄弟虽年少,却眼光长远,更善谋略策划。当初朕还和他开玩笑说他是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现在看来真是一语中的啊。”

    衡水知府做梦也想不到,消失了一个多月的叛军竟突然给他来了个包饺子。

    负责城防的偏将自然更想不到。就在他还在回味滑溜巷小樱桃温暖的被窝和滑溜的身体时,城下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差点吓得他尿了裤子。

    “叛军攻城!叛军攻城!”守城的士兵呼喊着,敲起了铜锣报警。一排箭雨把他钉在了城墙上没了气息。

    下面的士兵急忙去关城门,可就在即将要合上的时候,一排长枪刺入门缝,接着就是一声巨响,一根粗大树桩做成的攻城车撞开了城门……

    秋高气爽。

    今天的天气不错。

    骆智带上三个亲兵和一个侍卫在河边钓鱼,渔获颇丰。骆智不禁赞叹,这五百年前的自然水域真是钓鱼者的天堂啊!

    另一边杀鱼的四女已经感到手腕累的有些酸软。

    “好了!好了!小智,别钓了。吃不完的!”云雪丢下了手里的小刀,一屁股坐在草地上,揉着手腕向着骆智喊道。

    “是啊是啊,都有二十几条,足够我们五人吃了。”云露道。

    “他才不是为了吃鱼才钓鱼呢,别人钓鱼是为了吃,他钓鱼就是为了钓。”云霜看着骆智笑着道。

    “谁不知道!他在钓鱼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其他的事。”云雪道。

    “他说了,他这叫智者乐水,水会给他输送智慧的源泉。呵呵……”云露笑着目光也望向骆智。

    莫如望着三女,笑问:“你们这般懂他,告诉姐姐是不是喜欢上他了?”

    “大姐!”三女娇羞的喊了一句,相互对望又黯然的低下了头。

    “不用害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之常情,我知道你们姐妹心里在纠结什么。你们都喜欢他,可骆智就是一个人。你们姐妹一胎所生,心意相通都清楚彼此的心意,又姐妹情深,不想任何一人受到伤害,就彼此谁也不先表露,相互推让。可在无形间却都表露出对骆智的关心。”

    “大姐!”三女欲说又止,互望一眼尽是无奈。

    “其实在你们要跟骆智回冀州时,云叔叔和父亲就看出了你们的心意,当时事出突然还来不及考虑如何面对,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多表态。

    这次我来时,云叔叔专门找到了我,和我说了他的意见。”

    “爹爹说啥?”三女齐声问道,又突然一起羞的低下了头。

    “当时父亲也在场,云叔叔说:骆智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好男子!虽然年少却胸怀天下百姓,有仁心,有智谋更有胆色!将来一定会名震天下!他们这群老哥们在一起时每谈论到他没有一个不佩服地。这样的好儿郎世上难找,遇到了就不要错过。如果你们三姐妹都喜欢骆智就一起嫁给他,云叔叔绝不反对。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常事,何况是骆智这么优秀的郎君。只要他对你们好,你们姐妹终身有了依靠,云叔叔就心满意足了。”

    三女听了父亲的表态同时羞红了面颊。

    “可不知小智是怎么想的?他一直叫我们云姐姐……”三女声如蚊虫嗡嗡。

    “父亲说了,只要你们姐妹愿意,他会找个机会和骆智说,扯开你们中间这层面纱让骆智去找云叔叔提亲!”莫如微笑着看向姐妹三人,眼中尽是欢喜和羡慕。

    “那就凭爹爹和师傅做主就好……”

    最后这一句说完,三女齐齐看向还在收拾渔具的骆智,不约而同地双手捂住了比桃花还要鲜红的俏脸,埋在双膝之间。

    莫如望着他们,甜甜地笑着,又抬头看着流向远方的河水静静地发呆。

    “你们聊什么呢?”

    骆智收拾好渔具走了过来,远远的见他们聊的起劲,可他过来几女却停了话题,静坐在那里。

    “我们再说你钓这么多鱼怎么吃。”云雪翻了他一眼道。

    “烤鱼啊。每天都是你们做给我吃,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骆智兴致满满的道:云姐姐你们去寻些干柴来,莫如姐姐给我打个帮手,我们先把鱼用盐腌一下。”

    众人开始忙碌起来。

    三女寻来了干柴,骆智先选出几根适用的搭成烤架,在下面点起了柴火,火势过后用木棍把鱼一条条串起来放在炭火上慢慢煎烤,待到两面烤成金黄色,烤出些许鱼油,再把自己调配好的佐料粉末均匀的撒在上面,一会功夫,一股鲜香的气味扑鼻而来。

    “好香啊!”众女闻到食欲大起。

    “想不到你还会做吃的,以前为何不告诉我们?”三女嗔怪的瞪着他。

    “你们也没问过我啊!不等我做你们就把饭菜做好了。”骆智笑着答道。

    “让你显摆,从今天起啊恐怕她们不会再做饭给你吃了。”莫如笑着在一旁说。

    “那可不得了!鱼好了,姐姐们快吃,先贿赂贿赂你们,不然以后我就要被饿死了,呵呵……”

    烤鱼很香,很鲜,很甜。几女顿时沉浸在美食的欲望里无法自拔,一条、两条、三条……端的停不下口。看着烤架上还剩下的四条鱼,感觉刚才不要他继续钓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胀起来的胃告诉她们不能再吃的时候,每人已经吃了五条还多。

    “太好吃了!”

    云雪咬着下唇,看着骆智问道:“说说,你还会什么?不准瞒着我们。”

    “就是!你会飞天,会烤鱼,会带兵。还会些什么?”云露也问道?

    “还有还有,你没上过私塾,没拜过先生,可你那些读书,写字,计谋,兵法是谁教的?”云霜问道。

    “我拜过老师了,家师李东阳先生啊。”骆智道。

    “少来胡搅,我问的是你之前的事。”云霜白了他一眼道。

    “和你们说过了,我在小时候遇到个书生的事。”骆智又抬出了书生来搪塞。

    “真的么?那他后来怎么会忽然就不见踪迹了呢?那么有能耐的人怎么可能默默无闻地呢?”云露道。

    “我真的不知道他是谁,去了哪里?只记得他和我说过一次,他好像姓吕……”骆智又开始信口胡诌。

    “姓吕?”莫如道:“好像没听过天下有姓吕的名士高人啊?”

    “不会是吕洞宾吧?书生?姓吕!天下有名的就是他了……,小智!你遇到神仙了!”忽然,云雪猛地从草地上站起,兴奋地看着骆智大声说道。

    “嗯嗯!”云霜和云露也是点头认可云雪的说法。

    “怎么会!”骆智差点把嘴里的鱼吐出来。

    “一定是的,不然飞天这种仙法你都懂。一定是他教你的,是不是?”云雪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是是是,是他教的……”骆智囫囵地答着,只想赶快结束这个话题。

    “他还教了你什么法术,你展示出来给我们看看好不好?”云雪娇柔的声音差点把骆智的骨头给化了。

    “仙术哪能是随便展示的,别胡闹!”一旁的莫如不知是也认同了云雪的猜测还是帮骆智打圆场,制止了云家姐妹的盘问。

    骆智松了口气道:“好了,你们也别问了。我会什么以后你们自然会知道。”

    三女听着他的话,突然脸上红霞又起……

    刚回到县衙就看见大厅里站着,坐着一群将官。马中锡在那里焦急的走来走去。

    看见骆智回来,呼啦啦一群拥了过来见礼。

    “哎呀!大帅你可回来了,衡水沦陷了!”

    “什么?衡水?”骆智放下手中的渔具惊讶地问。

    “是啊!您看,这是今日快马送来的军报。接到军报就过来请示,可侍卫说您去钓鱼了,可不知道去了哪里?”

    “哎!还想偷得浮生半日闲,看来又闲不住了!”

    骆智走到中间的椅子坐下道:“你们说说,叛军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突然消失怎么就会出现在衡水呢?

    众将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也罢!号令全军,明日辰时整装,午时造饭,未时出发,兵指衡水。”

    “尊大帅令!”众将官心中暗喜,又有功劳可以捡了。

    经过了五日行军,大军抵达衡水。

    可这次没有像前几个城池一样是座空城,叛军竟然旌旗飘飘,刀枪闪闪的立在城墙之上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地等着他们。

    “据守!”

    将官们一时搞不懂叛军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有点迷糊了。一贯打了就跑胆小如鼠地他们怎么就突然胆子就大了?竟要和大军硬扛?

    骆智看了一下衡水的城墙,也不废话。挥手下令道:“围城!”

    大军启动,不一会就把一座衡水县城围得水泄不通。

    骆智也不叫不立刻攻城,只是下令就地扎营,控制住各个城门,不能放出一个活物。

    “围而不歼!大帅这是打算把叛军困死在城里啊!衡水城就这么大,里面能有多少粮草?不费一兵一卒,耗就能耗死他们。瞧瞧人家这兵法用的,要不怎么能是大帅呢!”

    哪能就这么干耗着呢?

    次日,骆智就命张伟率部众小规模的试探攻了一下,叛军防守严密,互有损伤。攻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鸣金收兵。

    第二日,又是如此。

    第三日,还是如此。

    第四日。全军除了布防警戒的外,全军休整,不打了!

    就这样围着,慢慢过了秋分来到寒露。过了霜降,进了立冬。其间也攻了几次都是互有折损,平分秋色,息鼓罢战。

    北方的天气,一进立冬西北风起,冷飕飕吹到人的骨子里。将士们也都想躲在帐篷里烤火取暖。骆大帅爱兵如子,体恤下属,干脆就不打了!反正围住了你也跑不了,过了这个冬天再说。

    一转眼可就进了腊月,春节将近。朝廷派专人前来慰军,领头的不是别人,竟是当朝首辅杨廷和杨大人!

    皇上在圣旨上高度赞扬了平叛大军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保家卫国地大无畏精神,着重肯定了以骆智为首的大明将官指挥得当,作战勇猛的楷模带头作用,将叛军围困在衡水,歼灭在即,指日可待。特嘉奖骆智为忠勇侯,威武大将军。其他将官各有封赏。帐下士兵赐美酒,牛羊以示皇帝慰军之意。

    骆智领军五里相迎,将杨首辅接到中军大帐。宣读完圣旨,人心沸腾,全军振奋,杀牛宰羊,大摆筵席!

    众将官纷纷向骆智敬酒,恭贺他封侯拜将,少年得志完成了一个武将一生都在追求的梦想!

    更是大表忠心,要唯大帅马首是瞻,上山下水唯命是从!

    骆智也对自己这个封侯拜将有些惊异,忠勇侯倒是没见过历史有什么记载,可这威武大将军不是朱厚照封给朱寿的么,怎么就给了我了?可能是历史轨迹已变,也就改变了很多事情了吧。

    反正是皇帝哥哥封的,封就封呗,倒也没太在意。

    杨廷和拉着骆智仔细打量,不住点头。

    “陛下和恩师对师弟赞许有加,期望极高!你我师兄弟各自忙碌一直无缘相见,今日见了,当真是个英豪威武又俊朗文秀的翩翩美少年啊!”

    “师兄谬赞了!恩师也和我说过师兄,胸有锦绣,心怀黎民,有安邦治国之大才。才是小弟的榜样和楷模。”

    两人相互谦让着坐下,在座的众将官听完又是一怔!这大帅深受陛下恩宠也就算了,没想到和当朝首辅还是师兄弟?这还得了!这么粗的大腿还不抱住那不成了傻子了?自此座下众将对这骆大帅再无二心。

    是夜,师兄弟二人秉烛夜话。

    “为兄自陛下那里看到师弟的治国五策方略大感赞叹啊!师弟如此年幼就深谙治国之道他日定能超越我等成为一代能臣!”

    “师兄又来取笑小弟,弟自知才疏学浅怎可与师兄这等大才相比。只不过是出身百姓,以百姓的愿望为基础,以常人的视角看朝廷才有了此等想法,怎敢称治国之道。”

    “师弟过谦!为兄深研师弟这五策,条条都是兴邦之良方,如果推行开了,民生安定,商业繁荣,大明国富民强之日不久矣!”

    “说是如此,但师兄你该知道朝中派系林立,盘根错节,相互牵扯。只要对他们的利益稍有损害定是风起云涌。这变革之路荆棘满地艰难重重啊!”骆智望着杨廷和道。

    “为兄自是明白。师弟同陛下说过,见机行事,徐徐图之犹在耳畔。师弟之言甚合我意,特此以慰军之名特前来在与师弟详谈其中细节及相应策略。”

    “想来这次平叛的最终目的陛下也和师兄说了,河北一地可用此阳谋将土地收为国有,朝中众臣即便看出端倪一时也无法拿出应对之法。可其他地区就要另辟他法。这土地兼并是民之动荡的根本,此害不除国之难安。”

    “我所提到的提高商业地位,加强手工业生产和开放沿海贸易其实都是为土地国有布局。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朝廷现今都是以农业为国之根本,只要朝廷通过国营方式在商业上实现更大利益空间时,农业营收就会显得微乎其微,到时他们自会算计,不用朝廷下旨,他们也会放弃土地融入到商业和生产之列,那时朝廷再稍微给些甜头,自然也就甘心将土地归还朝廷。”

    “妙!师弟深谙人心,在不动声色间击其要害,令其权衡利弊,自行放弃,果真是妙不可言。”

    “至于商业运行,亦可设几个区域先行试点。江南,福建,番禺等地江河交错水系发达,又多沿海运输便利。可先从那里入手,可按行业挑选手工精良优异者作为主导,以雇佣形式招集从业者,朝廷投资办厂,推动生产,再将生产出来的货物通过商业手段行销国内及海外。朝廷既有了营收,百姓又有了薪水,百姓手里有了钱自会屯购所需商品和物资,商业必会由此繁荣。朝廷再对商家收取合理的商税,日积月累到时大明定会集粮满仓,国库充盈。”

    “妙哉!妙哉!”

    杨廷和此时听得热血澎湃,猛地站起在屋内游走,不住扼腕。

    “师弟一句话让为兄茅塞顿开!土地,矿山均控制在朝廷手中;工坊,商业除重大及民生项目由朝廷经营外,其它形式可以开放到民间。百姓种地,从商,就业可自行选择,就有了多种收入条件,不会在受土地收成的限制而导致荒年无粮之忧。”顿了顿杨廷和问道:“若如此,百姓见了从商,就业之利,都不去种地怎生是好?”

    “师兄多虑了,自此商业繁荣,粮食也必是商业的一大支柱,到时定会有人看上此处的利润,着重从事农业的。再者朝廷可大力倡导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者大力扶持,让耕种者亦有利可图。从事商业毕竟会有诸多风险,又怎会比种植土地旱涝保收来的安稳,百姓自会比对得失。”

    “有道理,有道理!”此次回京为兄定要好好研习琢磨师弟的妙想。尽快先在商业上开启变革的第一步。”

    “至于土地国有化的运作,师兄可先在河北收复之地试点开展。土地国有,百姓只有耕种使用之权,任何人买卖国有土地均以大罪论处。鼓励农业生产,可以划分以人口数量为基准的农户小队、大队,免费提供农耕物资、耕牛等牲口,共同种植,互帮互助。农户可以以粮抵租,剩余粮食也由朝廷按价收购,免除其他一切苛捐杂税。让耕种也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千万百姓世代以耕种为生,又会有多少人会放弃祖业另选他径呢?”

    “此法甚妙!甚妙啊!师弟之才该当辅国,我这首辅之位应该师弟来坐才对呀!”

    杨廷和此时自叹不如,感慨万千。

    “师兄错了!小弟只是有策划之能,无操控之力。师兄历经三朝,深谙朝堂之诡变,更适合从中周旋调度,这变革抄刀之人非师兄莫属!若小弟去推行必定会以卵击石,灰头土脸。”

    “好!自今晚始,你我兄弟,你谋我行共同助陛下开创正德盛世,造福万民,流芳千古!

    “师兄之志亦是小弟之愿!”

    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